从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我们已经领略到蜀人好耍的生活状态。到了唐宋时期,成都游乐之风已经“四方成传”,世人皆知,而当时的游乐方式也非常多样化。一年四季中,常规游乐活动大概有三种:第一,赏花亲水。从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到陆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再加上孟昶遍种芙蓉,成都风景可谓看得人眼花缭乱。第二,饮茶喝酒。李商隐的“美酒成都堪送老”与雍陶的“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都直接点名夸奖了成都产的酒好。同时,这里的人不仅爱喝酒,也爱喝茶。尤其是冬天有大太阳的时候,河岸边喝茶的人组成这个城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第三,寺庙游览。人们一方面从梵音缭绕的灵境中寻求心理慰藉,一方面在清幽雅致的景色里放松神经。除了人们熟悉的大慈寺,成都西郊香火鼎盛、环境优美的净众寺也是一处游览胜地。而在游人如织的净众寺旁(现在的成都马家花园东至通锦桥附近),有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河,叫作桃花江。
桃花江发源于摸底河土桥段,河水经金牛坝、茶店子后,再向南绕城西流入百花潭,最终汇入府南河(包括今天城西的饮马河和西郊河)。说起桃花江的得名,据说是因为两岸生长有成片的桃花林。春光灿烂时,微风吹过,花瓣纷纷飘向河中,真有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浪漫气息。传说这里种植桃花,还跟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有关。花蕊夫人来自风景秀丽的青城山,那里有条桃花沟。春来时,漫山遍野的桃花摇曳生姿,曾经多次装饰了花蕊夫人时的少女梦。嫁入深宫之后,花蕊夫人还常想起故乡的景致,于是就命人在河岸两旁种植成片的桃树,没事时就去转转。随后这条小河也就被称作“桃花江”,这个美丽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至于桃花江的得名是否真的与花蕊夫人有关,已经无从确证,也可能是后人的一个美好附会。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成都人观赏桃花的一个好去处。不仅普通老百姓喜欢携家带口前来郊游,许多诗人也把这里当作采风创作的好地方。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沿着金牛道来到成都后,沉郁的心情逐渐舒缓,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城市。他喜欢城市深度游,去过大慈寺,也游过石笋街,当时极负盛名的桃花江和净众寺,自然也引起了他的兴趣。诗人到此游览,留下了“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的记游诗。而在他的另一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他也为我们描绘出桃花江的美景,其中两首绝句分别是: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www.xing528.com)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桃花江两岸在盛开的桃花映衬下,展现出一幅春暖花开、莺歌蝶舞、生机盎然的画面,引得人们纷纷前来游玩赏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