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师的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您如何看待当前中专生课堂教学状况?您认为当前中专生培养效果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中专生的需要?差异化教学是否能够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您认为在中专生课堂进行差异化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教师本身是否具备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能力和动力?笔者在综合了中专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以后,得到以下结论:
(一)关于当前中专生课堂教学情况
多数教师都认为当前中专生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尽管很多授课教师都明白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学习基础上的差异,也清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对班级整体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实际上去做差异化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授课教师选择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不愿意自找麻烦。同时,被访谈的教师们承认中专生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的学生始终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属于入学基础较好,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教师所教内容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中间状态,有的时候能够正常听课,有的时候又处于“游离”状态,有的知识点能够掌握,有的知识点模棱两可,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造成了后续学习的隐患;还有属于放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讲小话等,这类学生有放弃自己学习的倾向,因为他们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节奏,听也听不懂,也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可言。第二,中专教材对课堂教学个性化有一定的限制。中专教师大多数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遵循着普通教育的模式教育学生,对于教材的讲授多半也是由普通教育的方式而来,因此,普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中专教育也难以避免。超过半数的中专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当前中专教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中专生的需要。第三,课堂教学分类方式不科学,在访谈以及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表明,中专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不采用兴趣分组和能力分组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或是向学生分派学习任务,而是单纯以座位次序分组的居多。这样的分组方式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小组中无法解决任务或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被分派到任务后基本是“假参与”的状态,也就是说他只会听同组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做出一些附和,而不能展开自己真正的思考。此外,作业的安排也是统一的,不对任何学生有针对性,中专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作业的形式十分常见。
(二)关于中专生培养与社会脱节问题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社会的脱节不仅仅表现在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一方面。从一些教师反思的结果来看,中专生培养与社会的脱节有多方面的表现,例如,中专教材与社会脱节,中专教学与社会脱节,甚至中专教师自身也与社会脱节。教材的脱节在于很多中专学校由以前的普通高中改建而来,许多编写中专教育教材的教师也是由普通教师转制而来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许多普通教育的思想,更有甚者,只对普通教育教材进行内容上的增减或者是难度上的降低,就放到了中专教育的课堂。然而中专教育必须突出其特色才能发展和生存,这样的教材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限制中专学校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绊脚石。教学的脱节在于教学不能使每个学生实际掌握社会对中专生要求的技能,虽然很多中专生顺利毕业并走进社会,但是那一纸毕业证书没有含金量,他们并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教师与社会的脱节在于,由普通学校转制而来的教师没有很好地考虑中专生的特点和中专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人才。
(三)关于差异化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
差异化教学的本意就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被访谈的教师基于各自对差异化教学的不同认识,认为差异化教学有以下作用:
1.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相当部分的教师把“差异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看作等同的概念,认为差异化教学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借鉴的,因为差异化教学确实提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能够照顾得面面俱到。差异化教学的思想并不是要求教师必须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综合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有部分参加访谈的教师认为,当前的中专教育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原因有多方面,如教学方法陈旧、生师比过高等。差异化教学有希望帮助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中专学校的学生虽然普遍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相对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习或探索领域,如果采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有效学习,减少课堂中出现的“放任型”学生的数量。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学生的逻辑水平或语言水平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差异化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前提下,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高。(www.xing528.com)
3.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
很多教师认为,相对于很多普通高中,尤其是重点普通高中的课堂,中专教育的课堂无法做到普通教育那样纪律严明,学习成绩竞争激烈,因此学生也就少了许多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课堂环境无法形成促进学生相互之间合作和竞争的气氛。在普通教育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是,学生之间为了相互赶超成绩而隐瞒自己的努力,在中专学校这种学习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大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专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异化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环境,符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合理而巧妙的任务安排能够让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相互合作中,不同的任务和评价的不同标准能够让更多学生体会到学业成就感。
(四)差异化教学的难点
所有被访教师都认为,“差异化教学”是一种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理想化教学理论。没有教师会否认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的教育理论,因为教育界人人都知道“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而事实上要切实做到关注到所有学生还是非常困难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也好,普通教育也好,中国的教育模式发展到现在,很多教师习惯了按照书本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也习惯了按照书本的顺序和内容进行学习。因此,当在这种顺序中出现障碍和问题时,由于学生无法认识到这些障碍或者问题,没有及时反馈给教师,就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二是教师问题。中专学校的教师很多是从普通教育转制而来的,他们所受的教育多是普通教育,有的教师以前从事的也是普通教育,所以很难形成针对中专生的新教育方法,教师们更多关心的是平时课堂的管理状况是否混乱。教师本身也缺乏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动力,因为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来促进他们使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也没有系统接受过差异化教学的培训。
三是生师比问题。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教师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进行课堂管理,很难掌握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等学习方面的细微情况,更别说针对每个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了。
(五)关于教师能力和动力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中专学校教师对于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情况是动力不足,能力有限。在问及“你是否认为教师能够设计出有效合理的差异化教学课堂”时,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能够做到的程度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差异化教学,而不是实质上的差异化教学。也许教师能够准备出一套看似颇具针对性和有意义的教学计划,但是实际效果可能不能令人满意。中专学校相比于普通高中,升学压力少了很多,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优秀成绩的追求都没有普通高中那么强烈。另外,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实施差异化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按照课本进行授课显然比设计一个具体的差异化教学计划要简单。开展差异化教学,需要教师锻炼继而具备以下各方面的能力:第一,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准备水平;第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偏好等学习方面的信息;第三,创设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第四,创设多种学生理解信息的途径;第五,提供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示和拓展他们所学的知识。[1]这些看似简单的能力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