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概述
本课程管理实施方案是在差异化教学基础上,考虑操作简单、高效、实用等因素,准备的一套具有实际建设性的方案。方案中的课程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走班管理阶段、过程性记录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系统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必修课的情况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作为选修课,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过程性记录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流程比较简洁,设计比较简单,因此笔者重点聚焦于走班管理,设计了走班管理阶段的实施方案。
(二)方案实现
1.走班管理阶段
(1)教学计划安排
现有高中教育为三年制。以三年制为例,每学年两个学期,共六个学期。这里所设计的方案,笔者在保留学年、学期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学程”这一概念,一个学期可以分为多个学程。
教学计划安排图
(2)班主任安排
第一学程以行政班的形式进行教学,每班安排一位班主任,班主任即学生的学习辅导教师,跟随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晨读、班会、晚自修等),并对学生的学习规划、人生规划、心理健康等进行指导性教育。
(3)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分类。学程设置完成后,课程中也将本学程需要开设的所有课程科学地进行分类,可支持多维度课程分类。对于物理学科,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为基础力学、功和功率、牛顿三定律等阶段性课程。(www.xing528.com)
还支持按学期进行分类,如高一课程:基础力学,功和功率,基础代数,基础统计等。高二课程:方程与不等式,牛顿三定律,机械和功等。
2)课程学习标准。考虑到课程的延续性,我们在系统设计时将和学校一起建立一套严谨的课程学习标准,每一门课程,我们需要为其设置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对方程与不等式这门课程,其前置课程为基础代数1和基础代数2这两门课,后续课程为微积分和不定积分等。当然,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标准。
3)课程属性设置。课程属性的设置包括校内所有课程的各项基础属性编辑,这些属性包括课程的学分、课程号、任课教师、课时、开课人数以及课程的性质(必修、选修等)。考虑到未来与国际接轨的可能性,学校会引入一些国际课程,因此我们也在课程属性中添加了是否为GPA、AP、IB课程的选项。
4)学生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划,对自己课表中的每一节课进行选择,将课表完善,最终实现“一人一课表”。
5)总课表编排。在以上内容都设置完成后,学校教务处需要对全校的总课表进行编排,确定公共课程、集体课程。
一是将一周全校课表进行限制,主要安排全校集体课程,如班会课、自习课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再对每天每一节课进行编辑。在全校课程中,将星期一第一节这个时间段能上的课程挑选出来,生成星期一第一节已选课程,供学生选课使用。
学生选课完成后,教务处将进行最终统筹安排(例如取消选课人数较少的课程、剔除课程中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等),对个别课程进行手工调整等操作。
6)走班课程调整。对于走班课程,学生根据第一学程各门课程的学习感受,选出三门最感兴趣的课作为主要学习的课程以高考标准进行学习,其余学科以学业水平测试为标准进行学习。
当然,如果学生在某一学程中发现一开始的学科选择有偏差,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在第三学程中,某学生发现物理3课程并不适合自己,反而对生物课产生兴趣,那可以申请放弃选择学习物理3,而选择生物3。在教务处同意之后,学生的新课表即刻生效,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可以按照新课表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