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系统功能设计与基础信息管理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系统功能设计与基础信息管理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系统考虑到数据量、并发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采用MS-SQL Server作为默认数据库管理系统。教师平台是为教师提供的,功能主要以教学活动管理为主。(三)系统功能1.基础信息管理其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信息,行政班的组织结构等信息。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看该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系统功能设计与基础信息管理

(一)技术架构

本系统含有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三层架构,主要角色有行政管理、教师和学生。以下是对各层架构的描述:

1.表示层

系统主体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通过统一的逻辑层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访问,有效发挥各种模式的特点,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

2.逻辑层

逻辑层包括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服务器,能够稳定有效地执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极大地改善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3.数据层

数据层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库系统,以数据交换的方便性为主要标准。本系统考虑到数据量、并发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采用MS-SQL Server作为默认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基础数据及信息平台

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必须基于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不能脱离学校的日常工作,要实现日常化、过程化和实用化的使用效果,全面渗透至教师管理和学生学习等常用业务。

1.操作层

支持浏览器作为系统的操作界面,各角色均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

2.应用层

应用层中包含的是主体系统,即基于差异化教学的课程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管理人员平台、教师平台和学生平台。管理人员平台是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用,负责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设组织和人员管理。教师平台是为教师提供的,功能主要以教学活动管理为主。学生平台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接触个人学习数据,分析个人学习情况。

3.应用支撑层

建设开放的、标准化的支撑平台,包括数据交换平台和权限管理,实现各平台间的信息交换和各角色的权限管理。

4.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由教师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和教育信息库三个数据库组成,各平台可调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实现数据、信息在各平台间的共享,并为数据、信息的再利用打下基础。

5.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硬件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电源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6.管理体系

差异化必修课程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和升级的管理体系。

7.安全体系

系统的安全保障,包括应用、系统和网络各方面的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

(三)系统功能(www.xing528.com)

1.基础信息管理

其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信息,行政班的组织结构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作为公用信息,提供给其他业务模块使用,是整个系统的基本信息。

2.教室信息管理

其主要用于定义学校的教室结构,定义行政班和走班制的教室信息,为走班制提供场地基础。

3.必修课程管理

必修课程管理主要用于定义课程以及教学班、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其包括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班的定义,任课教师的分配,日常的排课管理化,以及学生的选课定义。这部分内容是走班制的核心内容。

4.学习数据管理

学生日常的学习数据,包括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学业成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看该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5.社团信息管理

社团信息管理主要用于定义学校的社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其包括各个社团的基本信息和社团活动内容。

6.课表信息管理

课表信息管理主要用于定义学校的总体课表、教师课表和学生课表,教师和学生可以查询个人课表。

(四)系统关系

根据前文所说的模块设计,笔者将本系统设计为主要包含走班管理、过程性记录和评价总结三个阶段,现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彼此关系性的说明与设计。

1.走班管理阶段

走班管理是本系统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教育差异化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走班管理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种角色,可分为走班管理、选修课管理和社团管理三个部分。

在走班管理流程中,管理员在登录系统后,首先对授课场地进行设置,选择相应的教室作为走班制的授课地点。在确定好走班教室后,设置需要走班的课程,填写相关的课程信息,确定走班的课程。根据走班的课程,学校管理人员将这些课程分配至几个课程组中,形成相关的志愿组,如“物理-化学历史”为一个志愿组,“化学-历史-地理”为另一个志愿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预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志愿组。学校对这些课程进行任课教师的分配,每个任课教师负责一个教学班,并告知任课教师所负责的班级。完成走班课程的基本信息后,学校将这些课程排入相应的时间段内,在这些时间内进行走班制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选择情况,考虑他们的个人意愿、成绩、性别等多方面因素将他们分入各个教学班。由于走班制中教学班的存在,每个学生的课程表和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会有很大的区别,不再是一个行政班一个课程表,而是一个学生一个课程表,每个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程都可能不同。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独有的课程表,任课教师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授课表。

选修课因灵活、开放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在差异化教学课程管理模式中,选修课也是相当重要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不同,开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首先,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申请开设选修课,并为自己的课程标明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师介绍和评价方案等课程基本信息。学校管理人员在收到教师的选修课申请后,将课程划分至对应的课程大类中,并为课程设置授课地点和选课人数上限等内容。确定好选修课基本信息后,将选修课排入对应学期的工作日时间节点内。设置选修课的开放对象,开始接受报名。与高校类似,学生的选修课报名采用“志愿制”,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若干门课程,并按志愿顺序排序。学生报名完成后,学校管理人员根据选修课的学期、授课对象和教学时间等信息开始编排相应班级,并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和选课时间等相关规则自动将学生分配至对应的选修课班级。选课流程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会在各自的课程表上看到选修课的信息,由此在相应时间去指定教室上课。

开设社团的出发点在于差异化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需要增加一些“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类的课程。管理员先对社团的时间节点进行设置,包括申请新社团、社团注册和选择社团的对应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展开相应的社团工作。随后对社团成员进行相关设置,教师和学生均可以被设置为社团成员,职务包括社团团长、团委书记和社团主席等职务,这些主要职务均由学生担任,将学生添加至对应角色。之后,团长需要进行注册,同时会有相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辅助团长组织社团活动。等时间和人选确认完成后,学校启动社团选择,学生可以申报任意社团,指导教师可以调整社团信息,也可以直接分配学生至相应的社团。报名完成后,社团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社团活动。

2.过程性记录阶段

过程性记录是针对差异化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设计的方案,主要包含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其意图在于避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仅限于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成绩,让教师能够更频繁地监督和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登录系统后,可通过平台布置新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在系统中对作业进行即时评价。另外,教师也可将学生平时每次测验的成绩录入,并通过系统对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相关的分析,使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让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

3.评价总结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总结历来都是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与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中一学期一评价不同,差异化教学课程管理模式更注重过程化的评价总结,以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数据。每个学程考试结束后,学生的考试测验成绩是对阶段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任课教师及辅导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结合主观和客观评价两项内容,系统会为学生生成独有的学习报告单,除了学生的基本考试情况外,教师评语也会呈现在报告单上,对学生的学程表现进行点评。此外,根据学生的课程完成进度,每个学生会有自己的学习路径图,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课程修学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