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及活动理论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及活动理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体行为、强化信息刺激、知识细分等思想和理论为基于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参考。(二)混合学习的活动理论活动是主体通过行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最里层等四层表示混合学习活动需要元认知理论的支持,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元认知支持为混合学习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及活动理论

(一)混合学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其流派很多,但它们都是把环境看作刺激,把随之产生的行为看作反应,学习就是刺激-反应间的强化。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控制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强化正确反应来控制学习行为。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其中斯金纳设计并制造了程序教学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小步调教学、强化学习、及时反馈组成的程序教学模式,为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体行为、强化信息刺激、知识细分等思想和理论为基于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参考。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流派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有意识的,是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并非机械、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在学习过程中,环境提供了刺激,但是这些刺激是否被注意或加工由学习者决定。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指导思想。例如,在混合学习教学设计时注重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其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注重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注重新知识的同化和认知结构的重建能否顺利进行。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的。学习就是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混合学习正好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教师在混合学习活动中充当学习资源提供者、学习帮助者、学习过程监督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则扮演主动学习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下形成的“支架式”“抛锚式”“情景式”教学策略能运用到混合学习活动中,以此来满足混合学习的各种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等)。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主要观点: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并且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知识或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自由发展”“自我实现”对混合学习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学生可以在混合课堂中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评价,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中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自我评价的理念。

(二)混合学习的活动理论

活动是主体通过行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恩格斯托姆提出活动系统,它包含6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规则)和4个子系统(生产、交流、分配、消费)。一般来说,主体指活动中的个体或小组,客体是主体的操作对象,共同体由多个个体或小组组成,工具指将客体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中用到的所有事物,规则是约束活动的条款。

由于混合学习由多个学习活动组成,因此活动理论为混合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混合学习活动分为在线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活动,根据活动理论可知,工具这个要素在混合学习的两个活动中存在差异,所以在设计混合学习活动时,应对其分别考虑。

(三)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理论

1.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内涵

在设计混合学习活动系统时,需要考虑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教学媒体(视音频、图片、文字、交互式媒体)、学习环境(真实物理环境、虚拟网络环境)的混合。一切混合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具体的学习人群、教学目标来设置,以望用最经济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外层是学习理论的混合,在不同的学习情境(网络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中,根据具体要求将不同的学习理论进行有主次的混合。第二层是根据何克抗的“主导-主体”理论将教与学进行混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启发和监控,与此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寓教于学的良好动态循环。第三层是教学环境的混合,将面对面课堂教学环境与网络虚拟教学环境混合,不同的教学环境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传统课堂主要使用以展示性、操作性功能为主的物理媒体,而在线学习环境则是以虚拟媒体为主,充分展现了网络虚拟环境互动性、分享性强的优势。最里层等四层表示混合学习活动需要元认知理论的支持,在混合学习环境下,元认知支持为混合学习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特性

混合学习活动系统作为系统的一种,具有广义系统的一般特性。同时,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它还具备教学特性。

(1)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系统性

多元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由多种元素(它们可以有不同的特征或属性)共同组成。如混合学习活动系统中教学者、学习者同时存在,学习活动既在传统课堂也在在线课堂中展开。

相干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中的各个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生生之间相互影响,学习环境和学生之间也会存在干扰作用等。(www.xing528.com)

整体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各个要素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整体,只有各要素之间协调时系统运作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不然将会适得其反。如设置很多的在线学习活动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也有可能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加重学习负担。

动态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是动态变化的。如随着学习进程的推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师生间的熟悉度等都将使系统的运作发生动态变化。

可控性: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运作可以用外部手段进行控制。如设置在线学习活动过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减退、满意度降低时,教学者可以适当减少在线学习活动。

(2)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教学特性

主体互动性:教师、学生、助教以及学生家长构成了混合学习活动系统的主体。这些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是系统运作的主要动力。

媒体多样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此混合学习活动系统应具备多种教学媒体和信息传播渠道,这样才能促进混合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绩效导向性:开展混合学习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绩效。因此,混合学习活动系统中主体的自我效能感是度量系统是否和谐运作的重要指标,只有系统良好运作,才能带来较好的学习绩效。

3.混合学习活动开展的一般流程

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混合学习活动实施通常分为目标分析、方案制订、任务阐明、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价5个阶段。

(1)目标分析

混合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基于对学习环境、学习者特征、学习任务的深入分析。首先,教学者要了解教学环境的大致情况,如教室面积、教学活动面积、设备配置情况等。其次,教学者应从信息素养、学习风格、起点水平等方面了解学习者,再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2)方案制订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订混合学习活动方案,混合学习活动系统中的主体成员(教师、学生、助教等)尽量都参与方案的制订,使方案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3)任务阐明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学者需要就任务及活动规则对学习者做一个详尽的阐述,保证教学活动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对在线学习活动中可能使用到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用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4)活动实施

混合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考虑个体与群体的整体协调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第二,给予学生“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接受”部分基础知识,在具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其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地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传统面对面课堂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将探究性或拓展性活动放在在线学习平台上,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学习。

(5)活动评价

混合学习活动结束后,通过测试的方式量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通过回顾学习活动检测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熟悉度,或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和问卷情况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定性的评价。学生将活动中知识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反馈给教学者,帮助教学者在后续讲授活动中对其进行查漏补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