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晁错悲剧导致刘濞支持者减少

晁错悲剧导致刘濞支持者减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七国之乱中,晁错是悲哀的。所以,晁错的死,立即就把刘濞变成了一个不道德的人,这会大大减少刘濞的支持者。如此来看,即便刘启不知道诛杀了晁错之后刘濞是否会退兵,但也知道杀了晁错自己稳赚不赔。晁错的悲剧,跟晁错自己也有关系。用革命的步调来推行改革政策,这是晁错犯下的最大错误。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削藩本就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换一个执行人也许仍然难逃晁错的噩运。

晁错悲剧导致刘濞支持者减少

在七国之乱中,晁错是悲哀的。

他有两个身份:第一,忠臣,他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刘启、为了朝廷;第二,他曾经给刘恒上书,说要给刘启教授权术,刘启在最后整死他的时候,又是演戏,又是保密,整个过程不给他任何辩白的机会,把晁错忽悠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快要被杀,至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杀。这些权谋很可能都是晁错教给刘启的。

那么,刘启杀了晁错,是昏庸无道吗?

我看不然。

因为,诛杀晁错有积极意义,甚至可以说,当晁错死后,刘濞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当初,刘濞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诛晁错(以诛错为名),意思就是,我刘濞起兵,不是想夺取江山,更不是跟皇帝过不去,我只是想杀死晁错。

只要反对的不是刘启,那么刘濞的行为在天下人看来,就不是不忠。

晁错只要还在一天,刘濞就当一天忠臣,他就能以诛杀晁错为借口多打一天仗,刘启的损失也就更大。

然而,当晁错已死,按照刘濞先前“只为诛杀晁错”的口号,他就应该退兵。不退兵就是针对刘启,针对刘启就是不忠,同时也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

在那个时代,不忠君这种行为,跟今天的不爱国相比,其恶劣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晁错死了而刘濞还不退兵,那么刘濞在天下人眼中,就成了十恶不赦、不忠不义的道德败坏之徒。

如果是你,愿意跟一个品行恶劣的战争狂一起去反对代表正义的一方吗?

所以,晁错的死,立即就把刘濞变成了一个不道德的人,这会大大减少刘濞的支持者。对于那些还在为刘濞卖命的人,一想到自己在做着不正义的事情,就不会再斗志昂扬了。

刘濞的行为不正义,他在军事和人才方面也没有压倒性优势,而晁错死后,刘濞在政治上又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说从那一刻起,刘濞的结局就注定了。

如此来看,即便刘启不知道诛杀了晁错之后刘濞是否会退兵,但也知道杀了晁错自己稳赚不赔。刘濞退兵,则皆大欢喜;不退兵,刘濞就陷于不义。

但不可否认,刘启对晁错太残忍了,他要杀死晁错以图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这可以理解,但他实在用不着将晁错夷族,处决晁错的方式也不该用残忍的腰斩。毕竟,晁错是一个忠臣,晁错所做的事情也是他同意了的,且他曾经又是那么的信任、欣赏晁错。

晁错的悲剧,跟晁错自己也有关系。

我们知道,晁错在七国之乱爆发后,做了三件错事。

其一,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而他自己留守后方;第二,刘濞都开打了,他居然主张给刘濞割地,这非常损害朝廷的威严。这两件错事做过之后,刘启就已经对晁错有所不满了,可晁错对刘启太过信任,竟没察觉到这一点。紧接着,他没有去考虑如何击退敌军这一最迫切的问题,而是整治那个对退敌没有丝毫作用的袁盎,犯了第三个错误,逼得袁盎狗急跳墙,结果遭到袁盎的反击。(www.xing528.com)

这三个错误,我在《一错再错》那一节已经仔细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

但我们应该从这三个错误中看出,晁错在刘濞造反之后,已经乱了阵脚。而这也说明,他没有对削藩带来的严重后果做出准确的估计,正因为准备不足,所以当听闻刘濞纠集了好几路大军起来造反的时候,他表现得很慌乱。

不过话又说回来,让任何人遇到晁错这种情况,也许都会慌乱的。要知道,刘濞打的旗号是“诛晁错”啊!这句话意味着,刘濞打仗的最终目的不是推翻皇帝,而是杀掉奸臣晁错!晁错成了这场战争的引爆器,成了众矢之的、天下人眼中的大奸臣,他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能不乱吗?

但晁错最大的错误还不是这些。

他最大的错误是削藩。

不是削藩这件事本身不对,而是他削藩的方法不好。

晁错太急躁,太急于求成了。削藩就是改革,改革就是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定会有人受损,有人受益。在这次削藩改革中,受益者乃是以刘启为代表的朝廷,受损者是以刘濞为代表的诸侯。

刘濞因为改革而受损,那他就一定对这项改革不满。但这个不满有一定限度,只要不超过这个限度,刘濞就会忍气吞声,反之,超过了刘濞可以忍耐的极限,他就会造反。

但晁错在实际操作中,好像根本没考虑刘濞等诸侯的忍耐限度,他一次性就削去刘濞三分之二的土地,这无异于拿刀砍人。高明的改革应循序渐进,慢慢让对方麻木,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一点点蚕食,即便意识到了,也要让他们没有充足的反抗理由。高明的改革者,会运用智慧让受损者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丧失利益,而当受损者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然来不及抗争,或者没有充足的理由抗争。

晁错这一番雷风厉行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算不上改革而是革命了。革命没有改革那般温和,那是要流血的。改革,就相当于给利益受损者服用慢性毒药,让对方渐渐丧失抵抗力;革命相当于砍对方一刀,拼的是硬实力。用革命的步调来推行改革政策,这是晁错犯下的最大错误。

正因为晁错太过激进,惹得诸侯王操起家伙造反,结果刘启顶不住巨大的压力,才把他杀了的,他其实就是中央朝廷和诸侯王对抗中的牺牲品。他如果能柔和地削藩,或者更高明地削藩,诸侯王的造反就没有充足的理由,刘启也不会受到过大的压力,而他也许就不会死了。晁错是一个很好的幕僚,但并非优秀的执行官。

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削藩本就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换一个执行人也许仍然难逃晁错的噩运。因为诸侯王都在皇帝面前有极大的话语权,他们一定会拼了命去打击那些提议削藩的臣子,以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几十年后,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听从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这方法比晁错的削藩方式还要柔和,手段比晁错的还高明,诸侯的力量也远没有晁错时期强大,可主父偃最终还是被诸侯王整死了。削藩是如此艰难危险,我们难以想象,一个臣子既想削藩又要保住性命,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啊!

除了在削藩的方法上过于激进,晁错在性格方面也有问题。

这并不是说他的人品不好,而是他不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人,史书说他“为人陗直刻深”,翻译过来就是他对人严峻刚正、苛刻严酷。动不动就黑起脸瞪着眼,一副别人都欠他钱的样子,没有一点人情味,所以就没有人喜欢。

袁盎是个正直的人,和他一句话也不说;窦婴也是忠臣,跟他不睦;申屠嘉贵为丞相,刚正不阿,为人廉直,被他活活气死;他要整治袁盎,连他的属下都不认同。史书有明确记载,“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这个世界上,绝没有那么多坏人,如果你跟你周围的大部分人都不和睦,很可能就是你自己有问题。我承认,世界上有许多邪恶卑鄙之人专门跟正直高尚的人过不去,但我相信,只要你是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你周围不可能全都是无耻之徒。倘若你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好,那么不好的很可能不是他们,而是你自己。

其实,这也是刘启的悲哀。你以为他想杀害晁错?你以为他在腰斩晁错的时候就不犹豫、不心痛?史书可明确记载了,当袁盎提出诛杀晁错的时候,刘启是“默然良久”。在听到前线一个官员说晁错是功臣的时候,他说自己很悔恨(吾亦恨之)。他也不想这么做啊!只是他作为一个帝王,不杀了晁错就必须和刘濞打仗,而打仗就可能丢掉江山。如果刘启因为没有诛杀晁错而丢了天下,很多人便又觉得刘启不果断,妇人之仁,没有帝王该有的霸气。

我早就说过,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喜欢你的人,会极力宣扬事情美好的一面,不喜欢你的人,总会放大事情中坏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