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帝王中,刘恒是相当人道的。
有一些帝王,死了之后会要求自己生前宠爱的妃子(尤其是没有子嗣的女子)给自己陪葬,比如秦始皇,这非常残忍。即便不这么做,帝王们死后,那些妃子们也从此就失去了自由,再也别想过幸福生活了。
但刘恒就跟这些人有天壤之别。
刘恒不但不让美人们陪葬,还要求将夫人级别以下的女子都送回娘家(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六个级别),免得她们在宫里寂寞一辈子。这种行为,在古代简直算得上伟大了,他是多么体谅那些他喜欢过的女子啊!
不但自己如此,他对刘盈的妃子也一样。他知道二哥刘盈去世得早,在后宫留下了大量年轻貌美的女子,他不忍见她们在宫里面独守空闺虚度光阴,于是在文帝十二年(前168年)的时候,下令把她们送出宫去,还允许她们回去后再嫁他人。
他做的这些事情,让我感到他是个充满爱心、充满感恩之心的人。
这样一个好人,甚至都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 * *
他听从贾谊的建议,对犯了错误的官员总是采取谨慎的态度,即便要处死官员,也会让这个人自己解决,给官员自杀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刘恒手下有个张武,他是跟刘恒一起从代国来的旧臣,刘恒继位的当晚,张武就被封为郎中令,负责把守宫殿的门户,是刘恒极为信任的人。
但张武自以为是刘恒的旧臣,行止不端,贪污受贿。
这事情刘恒也是知道的。
刘恒对自己都要求很严格,肯定很讨厌部下搞贪污,所以他一定会处罚张武。
但刘恒的处罚方式很另类,他把张武找来,不但没有给张武嘴巴子,反而又给了张武好多赏赐。
你不是爱钱吗?我给你,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给到你手软,你尽管拿就是了。
张武看到刘恒这样子,顿时羞得无地自容。
皇帝这么做,不就是希望我拿了他的钱之后就别再去拿不干净的钱吗?张武啊张武,你没见过钱还是怎么,皇帝如此待你,你好意思让他为难吗?你对得起他吗?在这种君主面前你都不老实,你还是个人吗?
* * *(www.xing528.com)
可能,刘恒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被后人尊重的皇帝。一个封建帝王,能做到爱民,即便才能平庸,那也是百姓之福,即便他没有宏图大志,只要他热爱和平,偃武修文,在他统治下的国家必定会快速发展,走向繁荣。
公元前157年,这是刘恒登位的第二十三个年头,刘恒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享年四十六岁。二十三年前,他还是个初出茅庐、不懂政事、来自偏远地区的小伙子。二十三年来,他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在他的努力下,这个国家的国力有了很大提升。
刘恒死后,谥号曰文,根据谥法,“慈惠爱民曰文”,这对君王来说是很高的评价。用它来评价刘恒,我认为是恰当的。
刘恒临死前,留下一份遗诏,这封遗诏让人读起来很感动。它朴素、实在、诚恳,明确说了自己死后不要厚葬、不要劳民,他甚至改变古制,大大缩短民众需要给自己服丧的时间,省去许多繁文缛节,尽量让自己的驾崩给民众少一些麻烦。
他的诏书还充满着看破生死的豁达,极富哲学意味。
这封遗诏正是他感恩、爱民、节俭等品质的体现。现录其全文如下:
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主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无布车及兵器。无发民哭临宫殿中。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无得擅哭临。以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它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类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注释】
[1]剖符,是朝廷授予诸侯的凭证,此凭证一分为二,天子拿一部分,诸侯拿一部分。
[2]陆贾是个读书人,人们习惯称他为陆生。他经常在刘邦的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学派的东西,而刘邦又十分讨厌儒生(曾夺过儒生的帽子并往里面撒尿)。有一次,陆贾说着说着,刘邦就跳起来破口大骂道:“老子在马背上得的天下,用得着学习《诗经》《尚书》吗?”陆贾不惊不惧,诘问刘邦:“你马上得到天下,难道还能在马上治天下吗?”(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然后陆贾又给刘邦讲述历史事实,阐述单靠武力治理天下的危害,里面还着重强调了秦国之所以灭亡就在于它没有采用仁政而是崇尚武力。刘邦被陆贾的言辞所折服,开始重视文化知识,并让陆贾试着总结秦亡汉兴的原因以及自古以来成败之国的情况。陆贾回去后,陆续写了十二篇文章,刘邦每看完一篇都不禁击节赞叹。这十二篇文章,被整理成一部书,名曰《新语》,此书至今尚存。另,陆贾还作有《楚汉春秋》一书,记载秦末汉初的一系列事件,陆贾以当代人叙当代事,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惜的是,这本书失传了,我们今天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些只言片语。要是有这本书在,我写的这套通俗历史读物,一定会更加丰满的。
[3]西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由上至下主要有: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谷)、中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二千石(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一百斛)、千石(九十斛)、比千石(八十斛)、六百石(七十斛)、比六百石(六十斛)、四百石(五十斛)、比四百石(四十五斛)、三百石(四十斛)、比三百石(三十七斛)、二百石(三十斛)、比二百石(二十七斛)和一百石(十六斛)等级别,不同时期略有差别。按照何清谷所撰《三辅黄图校释》中的解释,秦汉时一斛实测出来是今日的19850毫升。但朝廷给官员的工资并非始终都是粮食,有时候是粮,有时候是钱,有时有粮有钱,怎么发放主要根据当时国家的具体情况。
[4]出自海瑞《告养病疏》。
[5]自刘邦以后,未央宫成了正式的皇宫,西汉的皇帝都居住在此,长乐宫成了太后的居所,由于长乐宫在未央宫以东,所以又称长乐宫为东宫。
[6]匈奴这一次入侵,简直无异于打刘恒的脸。刘恒对和老上单于的那次和亲,抱有很大期望,在刘恒眼里,匈奴当时很有诚意,所以他把那次和亲当成了两国关系的一个里程碑。于是,刘恒专门为那次和亲发布了一道诏书,宣布汉朝和匈奴已经和亲,而他也和单于结为兄弟。刘恒如此高调地向臣民宣布这件事,至少说明他对两国能和平共处是胸有成竹的。在诏书的最后,刘恒还以大哥的口吻宣布:“和亲以定,始于今年。”听口气似乎汉匈两国以后再也不会发生战争了。然而,这件事情才过了四年,匈奴就撕毁盟约,大举进犯,刘恒当年那自信的声音都还在民众的耳边回荡,刘恒能不怒吗?
[7]虽然给了刘长王的谥号,但淮南厉王的厉字可谓差到极点的谥号。因为根据谥法,杀戮无辜曰厉。谥号,是官方对当事人做出的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在中国古代,若不是这个人真的太过分,实在找不到什么亮点,朝廷轻易是不会给人恶谥的。我看了谥法,发现再也没有比“厉”更恶劣的谥号了。得到这么个损人的谥号,刘长若地下有知,估计都会给气得活过来。
[8]汉初,小孩子也有人头税,七岁至十四岁之间的孩子,每人每年要上缴二十钱作为口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