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长谋反事件令人匪夷所思

刘长谋反事件令人匪夷所思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长这次所谓的造反行动,让人很匪夷所思,简直就像搞恶作剧一样。据史书说,刘长并没有亲自参与此次谋反事件,而是指示手下的人干。至于这场恶作剧,大臣也提了,但按照弹劾书上的说法,刘长没有谋反,他的罪过是藏匿了谋反人员。因为这些罪行,大臣们要求把刘长处以弃市的处罚。这种刑罚,对于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尤为严重,像刘长这种有地位的人,不但身败,还会名裂。

刘长谋反事件令人匪夷所思

刘长在京城见了世面,回去之后便觉得王爷的规格太小,太丢面子,就直接把派头整得跟刘恒的一样。

这么做,在古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诸侯使用天子的规格,就是想当皇帝,想谋反。南越国的赵佗,在南方横着走的人,都不敢在汉朝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帝王配置。刘长这么做,真是无法无天了。

然而,刘恒似乎很喜欢弟弟,他虽然知道刘长干的这些事,也知道这么做不对,却选择了视而不见。

刘恒视而不见,但一个叫作袁盎的大臣就觉得刘恒不能不管。袁盎对刘恒说:“诸侯王太骄横了是会出问题的,陛下不如削他点地,以示惩罚,压一压他的气焰。”

袁盎的话其实很在理,只是刘恒置之不理。

于是,刘长就继续在淮南国任性妄为。

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刘长一开始只想像刘恒一样出入时沿途有人站岗,有人清理道路(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然而,当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刘长慢慢就习以为常,觉得这不算啥,以为这是自己应当得到的待遇,便又想干一些其他不能干的事情。

比如,当时的诸侯国虽然有自治权,但属于朝廷管辖,用的法令也都是中央的,刘长觉得用刘恒的法律太没面子,就废除了汉法,在淮南国自作法令,俨然一副脱离中央的姿态。

比如,朝廷为了能更好地控制诸侯国,给诸侯国委派了太傅、丞相等重要官员。这些人,其实就是朝廷为控制诸侯国而派遣,诸侯王不能自行任命这些官员,更不能驱逐他们。但刘长就不买刘恒的账,他偏偏就逐走了中央派来的官吏。

刘长赶走了这些人之后,还向刘恒请示,希望能让他自己来委任这些官员。

这个刘恒,在接到刘长的请求后,居然答应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刘长就会这么想:天子的排场我可以用,天子的法令我可以废除,天子派来的官员我可以驱逐……这些我都能干,不就说明我刘长很特殊,可以做天子才能干的事情吗?不就说明我的淮南国很特殊,可以不同于其他的诸侯国吗?

有了这个想法,刘长就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使自己向刘恒靠拢。他还上过几次书,言辞不逊,更提了一些十分荒唐的要求,什么不当淮南王了,要当个平头老百姓,回真定去给妈守墓。

看着肆无忌惮、目无法纪、乖张跋扈的刘长,刘恒让舅舅薄昭去写一封信,批评刘长两句。

薄昭接到刘恒的指示后,就写了封信给刘长。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皇帝对你很好,他爱护你、忍让你,什么事情都替你考虑,你应该珍惜,不能辜负皇帝对你的厚爱。

第二,指出了刘长的八宗罪,并告诫刘长,做了这些事情就是走上了危亡之路,要是不好自为之,高皇帝的香火就要在他这里断掉。不过,这八宗罪里面,单刘长要回真定给母亲守墓一事就被薄昭给定了五条罪(不孝、不贤、不智、不懂礼数、不合理),薄昭还说他此举是为了贪图辞让国土的美名。剩下三条罪分别是:刘长多次违抗皇帝的命令,不顺;幸臣有罪,重则立斩,轻则肉刑,不仁;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恣意妄为,不祥。

第三,千万别以为自己跟皇帝的关系亲近,皇帝就不敢杀你,历史上许多君王为了天下都杀过亲人,你要再不改正,就可能被抓起来治罪,但如果这样,你就真是要贻笑大方,羞先人了。(为天下笑,以羞先帝之德。)

第四,综上所述,你应该迅速向皇帝承认错误,求皇帝原谅。那样的话,皇帝一定十分高兴,天下也就能够太平,要是动作慢了的话,你就要遭殃。

刘长在淮南国当着当着霸王,突然就接到这样一封给自己定了八宗罪且充满威胁的信,他会作何反应呢?

刘长都快气死了。

薄昭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们熟吗?你凭什么来给老子定罪,凭什么恐吓我?我给母亲守个墓,怎么就犯了五条罪?你是吃饱了撑的吗?

你说老子不吉祥,那我就真干点不吉祥的事!

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准备谋反。

* * *(www.xing528.com)

刘长这次所谓的造反行动,让人很匪夷所思,简直就像搞恶作剧一样。

据史书说,刘长并没有亲自参与此次谋反事件,而是指示手下的人干。

他让淮南国一个叫但(姓不详)的人领头,带着七十多个人和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柴奇密谋,准备用四十辆车,在长安北部的谷口反起来,估计是想通过这些人攻打长安城来着。与此同时,刘长还派人去联系匈奴和闽粤两国的国王,希望一起干。

这就是他们的造反。

这哪里是造反,简直跟一帮小混混打群架差不多。他们没有口号,没有出兵理由,说是密谋,居然弄七十个人搞得跟开讲座一样,论实力也只有四十辆车,就算所有车上都装满武器也没多少,更不知哪来的兵……

所以,这种造反的结局很简单。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就被官府发现,除了逃掉的几个,大部分都被活捉了。至于刘长意淫的匈奴和闽粤,连根毛都没见。

如此幼稚的行动,已经很让我费解,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让我想不通了。据史书说,朝廷派了使者去淮南国,召刘长来长安。

然后那刘长居然来了。

刘长到了长安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就写了封针对刘长的弹劾书。

这封弹劾信很有意思。除了涉及刘长平日里的不法行径,什么收留罪犯、冒犯天子、不听天子诏令、杀人、释放囚犯、自作法令等罪名。还提到了四条有趣的罪:第一,朝廷派长安尉去抓捕一个叫开章的反贼,可刘长竟杀死长安尉,还将长安尉偷偷埋葬,对外声称自己不知道长安尉去哪了,又垒了个土包,弄了跟木头插在土包旁边,木头上写着“开章死,葬此下”,以图欺骗朝廷;第二,前些日子刘长生了病,陛下派人送去枣脯,刘长不拜见使者;第三,南海国有民众造反,淮南国吏卒击退,陛下遣使者拿上礼物去慰问淮南国那些受苦受累的兵将,那刘长居然不想要,嘴里还胡言乱语说什么“没有受苦之人”(言下之意是刘长不稀罕刘恒的慰问);第四,南海王给皇帝进献礼物,淮南国中尉擅自烧掉南海王给朝廷的信,不让皇帝知道,朝廷召淮南国中尉受审,刘长不放人,还说那个人病了。

至于这场恶作剧,大臣也提了,但按照弹劾书上的说法,刘长没有谋反,他的罪过是藏匿了谋反人员。

因为这些罪行,大臣们要求把刘长处以弃市的处罚。

弃市,并非把罪犯打一顿丢在街上,而是把罪犯当街杀死,再抛尸街头。这种刑罚,对于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尤为严重,像刘长这种有地位的人,不但身败,还会名裂。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有很多疑点了。

第一,刘长是个聪明人,这我们是知道的,他如果要造反,怎么会如此幼稚、如此愚蠢呢?

第二,如果他真的参与谋反,就一定知道去了长安没有好果子吃,知道此番进京就很可能死在那里,那么他为何不举淮南国之力作拼死一搏呢?如果说刘恒没有杀他的时候他都准备谋反,那么当刘恒召他去长安且很可能杀死他的时候,他怎么偏偏又不谋反了呢?

第三,大臣的那封弹劾刘长的奏章,说了很多罪行,然而这些罪行加起来也没有刘长谋反这一条严重,可他们为什么只字不提那条最大的罪呢?

第四,谋反是最严重的罪,犯了这种罪的人,全家都必须死。可柴奇都谋反了,朝廷竟然只诛杀了密谋者柴奇,而柴奇的父亲柴武却安然无恙,连棘蒲侯的爵位都保留着。对于一个密谋造反之人,这种惩罚轻得让人不可思议。

用正常的逻辑是无法解释这四个问题的,除非刘长根本就没有谋反。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刘长没有谋反,因为只有刘长不谋反,整件事情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事实上,他谋反的罪名,是被人后来加上去的,至少,在大臣给刘长定罪的时候,刘长还没有谋反罪。只不过后来汉朝人说起刘长的时候,都说刘长是个谋反者,于是史官在写史书的时候,也不得不说刘长造过反。但刘长造反是子虚乌有的事,所以史官写这段历史时仅仅用了一个字来描述刘长的行为:“令”——是刘长“令”他手下的七十多个人密谋。至于刘长究竟有没有“令”,鬼知道,反正那封给刘长定罪的弹劾书中没说刘长“令”过什么。

当然,不管刘长是否谋反,单单大臣们列举的那些罪过,处死刘长也没啥问题了。

但是,刘恒坚决不同意整死刘长。在和大臣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刘恒才决定废掉刘长的王位,将其流放至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Yíngjīng)县],去当一个驿站的站长。刘恒还特意交代,要让刘站长的儿子、美人也跟着去,县里面要给盖房子,当地要给他每日三餐,还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且每天给刘站长五斤肉二斗酒。

定好罪,就得把刘长遣送到蜀郡了。

然而,当押送刘长的囚车行至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西南)的时候,雍县县令才发现,刘长已经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