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看看到高后八年刘吕两家的势力。
刘家:有六个王爷,分别是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楚王刘交、吴王刘濞、齐王刘襄,还有个琅琊王刘泽。刘泽,是刘邦的堂弟,因为一个叫田生的人的游说而在高后七年被吕雉封为琅琊王,所以他应该感激吕雉。剩下的几个王爷,刘恒胆小怕事,刘长年龄幼小,刘交和刘濞,都精明得很,史书对他们这几年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所以刘家虽然有六个王爷,却大都中看不中用。
吕家:有三个吕姓王爷,分别是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其中,吕产是吕雉的侄子(第一任吕王吕台的弟弟),高后六年(前182年),吕王吕嘉因骄纵不法任性妄为而被废掉,于是吕产成为新的吕王。高后七年,梁王刘恢被迁为赵王,吕产接替刘恢的位置。吕产走后,吕雉就将吕国改名为济川国,让那个叫刘太的小孩子当济川王(吕雉前前后后找了六个野孩子:刘山、刘朝、刘武、刘强、刘不疑、刘太,有的还不停改名,记不清他们谁是谁就算了)。在吕家势力圈中,除了三个姓吕的王爷,还有几个名义上姓刘而实际上不姓刘的小王爷,分别是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济川王刘太;除此之外,还有个鲁王张偃,是吕雉的外孙。这几个小孩子王爷,他们的权力实际都掌控在吕雉的手中。但吕家最强的,不是这些王爷,而是那个比一百个王爷都牛的吕太后。
吕氏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毫无疑问,吕雉的权势到现在已如日中天,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皇帝、王爷可以随便弄死,高祖的盟约也可以无视。此时此刻,谁敢跟吕家人对抗,谁就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要以为刘邦的子孙都是孬种,这里面真有不怕死,敢跟吕家人叫板的。
这个一枝独秀的人,就是刘肥的二儿子,那个被封为朱虚侯、娶了赵王吕禄的女儿当妻子的刘章。
高后二年(前186年),十五岁的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同时被任命为宫廷保卫官。这些年来,刘章对吕氏的咄咄逼人和刘氏的噤若寒蝉早就看不顺眼,他一直在找一个可以杀杀吕氏威风的机会,以振刘家人的士气。
机会出现了,出现于高后七年(前181年),刘章二十岁的那年。
那是在一场宴会上,刘章被吕雉任命为酒吏,刘章趁此机会,对吕雉提了一个请求。
刘章说:我是将门之后,希望等会儿喝酒时能以军法对犯错的人进行处罚。
这是个新鲜的玩法,吕雉答应了刘章。
当宴会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大家也都酣畅淋漓的时候,刘章又向吕雉提了个请求。
这一次,刘章的请求是,唱支歌,给大家助兴。
吕雉说:“你唱什么歌?”
“我唱《耕田歌》!”
吕雉一笑,说:“你父亲懂耕田的事情还差不多,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知道耕田的事情呢?”
“我知道。”
“那你唱吧。”
刘章清了清嗓子,环顾一圈,就大声嘶吼起来。
不知道刘章唱得好不好听,也不知他有没有边唱边“一起摇摆”,反正他唱着唱着,吕雉满脸的喜色都消失不见,板起脸一句话也不说。
显然,刘章唱的歌让吕雉不高兴。(www.xing528.com)
之所以会这样,只因刘章唱的歌词是这样的:
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歌词的意思就是:耕田的时候,地要深耕,种子得撒得稠密,等到栽苗的时候,苗子之间得间隔大一些。不过,遇到非自己种出的苗子,就必须将其除掉。
耕田,就得像刘章说的这样,吕雉之所以沉默,不是刘章唱错了,而是刘章的最后一句歌“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因为这句词还包含了这么个意思:吕氏不是建立江山的人,应当除掉!
听了这种歌,吕雉当然难堪。可是,她除了沉默又能怎样呢?
是她允许刘章唱的,刘章也没有为了挖苦她而自编歌词故意胡搅蛮缠,人家说的确为耕田之法,若因为这个而大发雷霆,她就不是小气而是有些神经质了。这毕竟是一场宴会,唱歌的又是个没有耕过田的小年轻,他可能是真的很好奇耕田之事,很喜欢这首歌曲,没有恶意呢。
吕雉的容忍似乎激发了刘章的士气,不一会儿,他就把一个人杀了。
被杀之人,正是姓吕的人。
当这个参加宴会的人忽然血溅当场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知道刘章今天想干啥。这小子是要逆天了吗?他难道不知道,当着吕雉的面杀死吕家人就是公然跟吕雉搞对抗吗?
就在大臣都愕然不已的时候,杀完人的刘章来到吕雉的面前,满脸正经地说:“刚才有一个人酒杯里没有酒,臣按照军法,把他给处置了。”
按军法行酒令,这可是吕雉先前当着所有人的面答应了刘章的,刘章此刻的所为,完全可以理解成按吕雉的要求办事,算不上冒犯吕雉。
吕雉虽然生气,可她仍不能惩罚刘章,她只能黑着脸宣布将宴会结束。
如此算来,吕雉是着了刘章的道,被刘章给坑了。她明知道这是刘章给自己找碴儿,却没有丝毫整治刘章的理由,她就像哑巴吃了黄连一样,有口说不出。
虽然如此,可刘章在酒宴上如此放肆,吕雉难道不会秋后算账吗?
按照我们对吕雉的印象,她要不整死刘章,那就不是她的风格了。
但这一回吕雉很反常,她居然饶了刘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看来,吕雉不杀刘章,最主要的原因是刘章很受吕雉的喜爱,这一点,史书有明确记载:高后儿子畜之。除此之外,刘章年龄小,势力弱得不入流,要杀他简直易如反掌,他不过还是个娃娃,吕雉没必要因为小年轻的一点冒失就把他杀了。且这娃娃又是她吕家的女婿,杀了岂不让吕家女儿守寡?更何况,那个被杀的吕家人是不是平时就不受吕雉待见呢?要知道,刘章所杀的只是个吕家的无名氏,他胆子虽然大,却绝不敢在吕雉所宠信的吕产、吕禄等人的面前指手画脚。
刘章在这一次宴会中的表现,让那些支持刘氏江山的人都振奋了。这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在那些掌握着权柄的大臣们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毅然站了出来,用他的勇气和血性,向世人证明了刘邦的子孙不是孬种。唐朝有个叫骆宾王的人,在武则天篡位的时候,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文为《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里面就感慨当世没有刘章这样的英雄。(原文为: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据史书记载,从那次宴会以后,吕氏家族的成员就开始忌惮刘章,而大臣们都把这个二十岁的小子当成了靠山,刘氏的势力开始变强。(自是后,诸吕惮章,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强。)
虽是史书之言,但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因为刘章这年才二十岁,没权没势,论血缘也不过是刘邦的孙子,刘盈的侄子,刘氏绝不会因为他杀了个无足轻重的角色而整体变强。要让一个人惧怕,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可以压制对手的实力。而真正的实力,绝不是举起剑玩个冲动那么简单,它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需要能够在铁与血的较量中傲然挺立到最后。
不过,虽然刘章没多大势力,虽然他的举动就像是蜉蝣撼树,但他的勇气是可嘉的,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吕氏家族起到了威慑作用。在这次杀人事件后,很多吕家人都发现,刘章不是好惹的,他当着吕雉的面杀了吕家人都没受到惩罚,说明此人深得吕雉的宠爱。惹不起他,那就躲着他,敬而远之吧。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给如日中天的吕氏浇了一盆冷水,让卧薪尝胆的刘氏和大臣们也都信心大增。在后面的斗争中,刘章一跃而成为勇敢派的代表人物,大臣遇到不敢做的事情了,首先就想到刘章。刘章凭借这股冲劲,在后来那个关键的时刻,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