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死了,得举行葬礼。
在葬礼上,大家都得哭,尤其吕雉更要哭,不仅因为刘盈是皇帝,更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应该哭得最伤心的。
可是,葬礼上的吕雉只是高声地哇哇叫唤,连一滴眼泪也没有。
可能是吕雉的演技太差,哭得实在太烂太假,不仅让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看得起鸡皮疙瘩,就连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都看不下去,找陈平去劝一下吕雉别这样搞。
这个少年是伺候皇帝的官员,名叫张辟疆,他的爹叫张良。
这孩子不愧深得他爹的遗传,十分聪明,一眼就看出吕雉是在假哭,于是就给陈平献了个“妙策”。
张辟疆对陈平说:“太后只生了皇帝一个儿子,皇帝驾崩了,她本该哭得很悲伤,可她今天居然哭成这般模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说说看,为什么会这样呢?”
“太后是担心自己以后的安全,所以没心思悲伤儿子!”
“哦?何解?”
张辟疆说:“皇帝没有稍大些的儿子留下来,太后担心日后大臣们为难她,所以害怕超过了悲伤。丞相最好奏请太后,让她的亲戚吕台和吕产分别担任京城里南军和北军的统帅,等吕氏家族的人都位居要职,那时候太后才能心安,也只有太后心安了,她才不会对你们下手。”
陈平听了张辟疆的话,就以丞相的名义奏请太后,请求将南北军的统领权交由吕台和吕产。(www.xing528.com)
得到陈平的“奏请”,吕雉再也不担心日后的事情,心中窃喜之后立即酝酿感情,很快就悲从中来,眼泪哗哗往外流。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南北军是个什么玩意儿,我在这儿稍作解释。在汉朝的京城,有两支部队,分别是南军和北军。北军,负责京城的防卫。南军,是皇宫的卫队。陈平把南北军的军权拱手交给吕家人,就相当于把京城交给了吕家人。从此之后,大臣就再也没有对抗吕雉的能力。史书说,“吕氏权由此起”。
陈平这事做得太不地道了,说得难听点,这就是毫无节操的谄媚。
南北军,是遏制吕氏作乱最有效的工具,吕雉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顾忌这两支军队。吕雉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她就是想在刘盈死了之后擅权,还要违背刘邦的遗命给吕家人封王。辩士陆贾就因为看到了这点,不想蹚这浑水,才辞官归隐的。这些陈平不会不知道,可是,他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把南北军的指挥权交了出去,他是担心吕雉的权力受到限制、不能够为所欲为吗?
按照张辟疆的说法,如果不能让吕姓人身居要职并控制长安,陈平等人就要遭殃。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把陈平此举理解成他为了自保的无奈之举呢?
可以理解成自保,却绝不是无奈之举。因为,就算他不交出军权,吕雉也不敢随便拿他们这些开国元勋怎样。
当时,周勃是太尉,控制全国的武装,朝中大臣有许多都是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这些人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吕雉没控制住京城的军队,就绝不敢随意捕杀大臣。要知道,当年吕雉准备诛杀将领的时候,就因为没控制住军队,因而被郦商吓唬得乖乖的不敢动弹。
就算陈平认为吕雉在京城有很大的势力,认为南北军迟早会被吕雉夺去,可是,他作为百官之中的二把手(一把手是右丞相王陵),也不该在没有进行任何权力争斗的情况下就把京城的指挥权拱手交给吕雉。以他的身份,只要有一丝可以防止吕雉乱政的希望,都应该付出百倍努力的,可陈平没有。事实上,在交出军权之前,大臣遏制吕雉的希望还很大。
陈平没有顾及国家的利益,而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去讨好新主人,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错误。他的软弱,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不会想到,当他放弃了这个限制吕雉的机会之后,不但使所有大臣都丧失对吕雉的抵抗能力而不得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更是让刘邦的儿子们一个个惨死,甚至连这个江山都差点姓吕。
从那一天起,吕雉就开始了她权倾朝野的生涯,她将要在这个舞台上为所欲为达八年之久。和这之后相比,吕雉在刘盈时代干的那几件事情,实在太小儿科,太微不足道了,那根本就算不上胆大,算不上恶劣。而吕雉之所以在刘盈时代“小打小闹”,当然跟她没掌控南北军指挥权有很大关系。
有人说,交出兵权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张辟疆,张良一世英明,没想到留下了这么个逆子。其实,对张辟疆的批评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他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人生观、道德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与其将他的举动理解成助纣为虐,不如说他是想在与自己父亲齐名的陈平面前露一手。十五岁的孩子,谁不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认可呢?对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没必要苛责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