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朝.文景之治:萧何万世之功,曹参接班

汉朝.文景之治:萧何万世之功,曹参接班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如鄂千秋所言,曹参等将领所立的不过是一时之功,而萧何立的是万世之功;刘邦可以一时没有曹参,却时时刻刻都不能没有萧何。刘邦临死前,认为萧何死后应当由曹参接任。萧何病重时,刘盈曾亲自探望,在那期间,刘盈向萧何咨询了接班人的问题,萧何对曹参也是满意的。萧何推荐了跟他关系不睦的曹参,只因他太爱这个国家。曹参巡视的这天,确实不成体统。曹参的属下不由分说,立即请曹参批准,将这伙狂徒抓起来,审问治罪。

汉朝.文景之治:萧何万世之功,曹参接班

在刘肥从长安死里逃生的那一年(前193年)夏天,大汉王朝的萧何相国生了重病,这年七月初五(七月辛未),酂侯(cuóhóu)萧何薨。

萧何是个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刘邦当初把他的功劳列为第一。诚如鄂千秋所言,曹参等将领所立的不过是一时之功,而萧何立的是万世之功;刘邦可以一时没有曹参,却时时刻刻都不能没有萧何。

萧何的功劳,还不仅限于战争时期。刘邦称帝后,萧何就是政府一把手,他一定非常累非常苦。我们知道,秦朝法律很严酷,刘邦进入咸阳后,宣布了约法三章,但一个国家仅仅用三条法令来治理显然不行,所以萧何又根据秦法并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制定了汉初的法律:九章律。

萧何的功劳,其他人都可以不理解,但刘家人必须明白。

虽然刘邦因为猜忌曾让萧何蹲了几天号子,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萧何的信任与感激。萧何立下的大功,非但刘邦没有忘记,刘邦的后代也没有忘。

一般来说,对于封了侯的人,如果他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嫡子或者长子)犯了罪或者没有子嗣,那么,即便继承人还有兄弟、侄子,这些人也不能继承爵位,如此,该侯爷占领的封地就只有归于朝廷,此为除国。这个规矩,在汉代几乎对所有的侯爷都适用,唯独萧何的后人要除外。哪一任酂侯没有子嗣了,朝廷就会寻找和这一任酂侯关系最亲密的人继承爵位。哪一任酂侯犯罪了,此人当然也要服刑,但朝廷会寻找萧氏子弟中最有资格继承酂侯的人。这样千方百计要留下酂侯爵位的做法,西汉王朝一共进行了六次。刘家人这么做,只因他们对萧何心存感激,他们不想让这个最大的功臣断了香火,无人祭祀。在他们看来,只要刘邦的后人当一天帝王,萧何的后人就要当一天侯爷。当然,这种情况只在西汉,到了东汉,萧何的子孙就不能再继承酂侯爵位了(虽然东汉皇帝也是刘邦的后代)。

刘邦临死前,认为萧何死后应当由曹参接任。萧何病重时,刘盈曾亲自探望,在那期间,刘盈向萧何咨询了接班人的问题,萧何对曹参也是满意的。

如果读者还记得,当年曹参和萧何都是沛县的小吏,是刘邦沛县起义的主谋。这两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关系很好很融洽。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在沛县的时候,他们的关系的确好。可当刘邦得到了天下,给功臣排位时,把萧何排在了第一,而把攻城略地无数的曹参排第二还比成狗,曹参就非常气不过,但他不敢跟刘邦撒气,就只有看萧何不顺眼了。

萧何推荐了跟他关系不睦的曹参,只因他太爱这个国家。这是他毕生心血之所在,他太希望这个国家能繁荣昌盛。所以当萧何听刘盈说要曹参代替自己的时候,他拖着重病的身子,跪下去叩首以表达对刘盈的感激,并对刘盈说:“陛下找到合适的人啦,我也死而无憾了。”(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我相信,凡是呕心沥血创造过某些基业的人,都希望自己创造的东西会越变越好,哪怕他死了之后这个基业就跟他没有丝毫关系。

* * *

远在齐国当相国的曹参听闻萧何已死,他对自己的门客说:“你们快去收拾东西,我马上要去京城当相国了!”(吾且入相。)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的诏书就传到齐国,命曹参为汉朝的相国。

曹参能预料到自己是接替萧何的不二人选,说明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因为他能这么讲,不但说明他料事如神,还说明他有相当的自信认为自己将是除萧何之外大汉朝相国的不二人选。

曹参是一个个人风格极其明显的官员,他当上相国后,就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把能说会道、善著文章、贪慕虚名的人挑出来,通通赶走,换上谨慎保守、年长老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第二,喝酒,喝好酒,天天喝好酒。

对于第一条,大家都无甚异议,只道是曹参的做官风格,但他日夜宴饮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一开始,大家都理解曹参,以为他刚从诸侯国来到京城,大摆酒席庆祝几天是人之常情,也就没多在意。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曹参一庆祝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搞了好几个月,而且看样子还没有停止的苗头。

你就是再有才,不干事还有个屁用!

对于曹参无所作为只知道喝酒的行径,很多人都觉得不妥——相国是政府首脑,国家大事都由他管,先帝和当今圣上都把国家托付给他,他怎么能这样呢?他不会是在齐国待久了,没见过京城的繁荣,被这里的花花世界所迷惑,玩物丧志了吧!让他再这么下去,出了大问题,他一世英名恐怕会落得晚节不保。不管怎样,曹参这人还是不错的,该劝劝他,不能这么搞了。

于是,一些官员和曹参的门客,就跃跃欲试去找曹参,准备跟曹参提点建议。

这些去提意见的官员,一到相府就受到了曹参的热情款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等他们一准备开口,曹参似乎就知道他们想干啥,立即举起酒杯——今儿个一醉方休,不谈公事。这些人觥筹交错一番之后,个个喝得脸红脖子粗,高兴得手舞足蹈,恨不得把曹参叫爷爷,还劝谏个屁啊。他们准备的一肚子话,一句都没说就笑呵呵走了。回去酒醒之后,大骂自己不该喝猫尿,误了正事。

就这样,他们始终没能给曹参提成建议,曹参依旧每日在府上喝酒吃肉,不理政事。

相府(丞相府),就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大楼。相府中有很多机构,当时这些机构就叫某曹,比如东曹西曹户曹奏曹等等,如同今日之某司某局一样。

相府中的各个曹当然也有长官,有办事员。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府上官员见曹相国天天这么欢乐,便也学习曹参,在相府后园里狂喝海侃,喝醉了就高声唱歌,还扯起嗓子大喊。

堂堂政府机构,被整得乌烟瘴气,还有没有一点威严了!

下属在眼皮子底下胡闹,曹参居然不闻不问,他这不是纵容吗?

曹参的副手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他们执意要曹参到相府后园来走一遭,看看这究竟算什么。

曹参巡视的这天,确实不成体统。那些喝醉的官吏,又是唱歌又是尖叫,可能还时不时来跟曹参说笑。

这种畜生,要之何用,没看到曹相国亲自巡视吗?你们等曹相国走了再胡来不行吗?非要撞这枪口?你是觉得自己很牛,曹相国不敢抓你吗?

有很多事情,其实就是走过场,只要你别被走过场的人抓住现行,你就是称职的、优秀的。可是,这些官吏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他们不是不明白,只是醉了而已。

曹参的属下不由分说,立即请曹参批准,将这伙狂徒抓起来,审问治罪。(www.xing528.com)

就是尸位素餐的官,见了这种情况都会采取措施的,可是,曹相国似乎连这些人都不如。

他不但没给这些人治罪,反而招呼随从,搬来桌子,拿上美酒,和这伙人一起喝上了。(大歌呼与相和。)

再也没辙了,反正是相国带了头怂恿大伙儿不上班,他爱咋干就咋干去。

* * *

曹参的出格举动,让同样不理朝政的刘盈都看不下去了。

我是皇帝,我可以不上班,可你曹参是我聘请的职员,怎么能偷懒呢?你曹参什么意思,是觉得我年轻,想给我来一个下马威,故意撂挑子为难我吗?

当时,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在皇宫里当中大夫(中大夫是被安排在皇帝身边可以议论政事的官员),上班地点就在皇宫。于是刘盈就对曹窋说 :“你回去问一下你父亲,他作为相国,整日喝酒不治世,怎么替皇帝分忧呢?当然,你千万别说这是我让你问的。”

等到休假日,曹窋回到家,吃完晚饭,就按照刘盈的嘱咐,问曹参为啥不好好当官。

面对儿子的质问,曹参也好似清醒了许多,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曹窋也有些欣慰——父亲毕竟还没有糊涂,还知道自己是相国,知道自己的职责。

但曹窋想错了,他等来的不是平心静气地忏悔,而是曹参的一声大叫:“来人,把这小畜生拖出去打二百下!”

等曹窋挨完打,曹参对他教训道:“该干吗干吗去,天下大事不是你这种小子能瞎掺和的。”(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

整天啥事不干,还故作高深搞得好像很懂天下大事似的。曹窋也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刘盈。

刘盈听说后非常生气——好心好意问你,你非但不忏悔,还脾气大得很,你神气什么呢?

到了上朝的那天,刘盈就没好气地问曹参:“是我让曹窋回家劝你的,你这是什么态度?”

听到刘盈的责问,曹参居然不感到害怕,他不但没有向刘盈解释自己为啥子打曹窋,还反问起刘盈来。

曹参问:“陛下觉得自己跟先帝比起来,谁更圣明啊?”

曹参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刘盈的问题,才反问刘盈,妄图以攻为守,岔开话题,让刘盈感到难堪就不再批评他吗?

从目前来看,有这个可能。

刘盈不能不回答这个问题,虽然曹参也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刘盈说:“我一个守成之君,怎能和先帝相提并论啊!”(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曹参又问:“那么请问陛下,您认为我跟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

刘盈听了这话,差点没笑出来,你这种人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还敢和萧何相提并论,都不想说你了。

虽然如此,刘盈还是顾及曹参的面子,不想在众人面前羞辱曹参,于是他说:“貌似你要稍逊一点。”(君似不及也。)

曹参微微一笑,道:“陛下说得对啊。先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把法令都制定得很清楚了,我们为什么要擅作主张去推翻他们已经制定得很好的东西呢?陛下只需要垂衣拱手,我等臣子谨守职责,严格按照他们留下来的制度和法令办事,不过问太多,无为而治,这样不是很好吗?”

刘盈听了曹参的分析,恍然大悟,这才知道曹参居然肚子里真的有货,不禁赞叹道:“好一个无为而治,你休息去吧!”(善,君休矣!)

不论刘盈是多么无能,多么没有建树,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瞎折腾,而是采纳了曹参的这个几乎没有先例(传说中的舜采用过)的治国方略。他作为最高决策者,做出的这个决定,对汉朝的繁荣是有功的。

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萧规曹随:萧何定下规矩法令,曹参不作改动,认真跟随执行。

曹参的这一方针,对于汉初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汉初年,人民刚刚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国家贫困,民生凋敝,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孤苦无依。对于农民而言,他们要的不是朝廷的三令五申,而是朝廷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耕作环境帝国时代的农民,要求并不高,他们所谓的好生活,也就是“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他们只要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顺顺利利地进行完春种秋收,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安居乐业。

帝国政府,并非服务于人民的机构而是官僚贵族们享受特权的工具,它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寄生虫,因为它被组建的初衷就不是服务于民而是少部分人享受特权。寄生虫的运动,大都不会去创造财富,而是从人民那里攫取财富,他们即使创造财富也跟民众们没多大关系。只要这些虫子少些动作,人民被吸的血就越少。那样人民会就感激这些虫子,赞叹虫子们治理有方。

从西汉初年,一直到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都是以无为而治的思想为治国理念。所谓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事需要过问,细枝末节的小事就让它小事化了。

这种治国理念在汉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曹参去世后,百姓歌颂曹参,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