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评价GB/T 19001标准是一个能帮助承包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的标准,因此,凡采用该标准的承包商都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不断检查承包商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检查承包商运行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承包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检查过程的设计和程序执行是否可操作,并通过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寻找不符合产生的原因,改进承包商的工作,使承包商得到提高。

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即在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方面指挥和控制承包商的有机整体。

一个承包商的存在必然具备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既包括机构要素,也包括工作程序或方法要素,同时也包括资源要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将这些要素按照质量方针的要求合理的组织起,为实现质量目标使承包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持续改进,达到增强顾客满意和提高自身整体绩效的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由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它将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使之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互相配合、共同作用。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般要经过策划、设计、文件编制、试运行和审核5个阶段,具体如下。

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在承包商决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首先要统一领导的认识,并做好各项资源准备工作。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全员培训,以提高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质量意识;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协调各部门的功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划,确定文件编写、试运行、审核日程。

2)质量管理体系设计阶段

按照本承包商、本承包商的产品及其顾客的特点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整理承包商原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等;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和产品范围,了解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识别过程并确定各过程之间的顺序、相互关系;确定为确保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定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置,确定部门职能、职责及权限;确定资源配置,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规定控制、监视与测量过程及其运作方法;建立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持续改进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也包括由承包商外部机构实施的外包过程。

外包过程是经承包商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由承包商的外部方实施的过程。由于外包过程并不免除承包商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因此,承包商应了解外包过程对承包商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界定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并通过制定采购控制程序强化控制职能实现所需的控制,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阶段

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承包商应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也是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的依据。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组,设计文件框架结构(通常至少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的文件);确定文件编写分工,拟定各层次文件编写清单和相应的质量记录要求及其表格;确定文件编写大纲和进度安排;确定文件、质量记录编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

所谓“形成文件的程序”,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承包商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通常取决于其规模和活动的类型,取决于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人员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关系如图6-1所示:

图6-1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体关系

4)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阶段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以后,承包商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并如实记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提供依据。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召开动员大会,发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由最高管理者宣讲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分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放质量记录表格;组织各部门学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导各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活动;实施过程控制,对过程的结果进行检验并记录结果,为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阶段

为了验证承包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GB/T 19001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试运行阶段的不同时期要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两次内部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并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直到可以确认基本满足标准的要求,再进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安排通常是在试运行进行了3个月时,进行第一次内部审核,主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与GB/T 19001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审核后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使之符合标准的要求;在第一次内部审核结束后1~2月进行第二次内部审核,主要审核第一次审核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同时寻找新的问题,审核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使之符合标准的要求;在第二次内部审核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两次内部审核的改进措施执行情况,确认本承包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GB/T 19001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确认是否可以进入认证程序。

(2)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GB/T 19001标准是一个能帮助承包商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改进机制的标准,因此,凡采用该标准的承包商都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不断检查承包商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检查承包商运行是否有效地提高了承包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检查过程的设计和程序执行是否可操作,并通过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寻找不符合产生的原因,改进承包商的工作,使承包商得到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

承包商应对其设计、采购、施工、检验、服务等过程进行评价,确认所有的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实现过程的方法是否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对每个过程分配了资源,并规定了过程执行者职责和权限;过程的实施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是否按照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过程的实施进行了管理,并予以保持;过程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审核是用于确认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并据以评定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活动,通过审核还可以识别承包商改进的机会,不断改进承包商的工作。审核可分为第一方审核,即内部审核,用以评审承包商的质量活动符合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所规定的准则的程度,内部审核通常由承包商内部或聘请承包商外部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进行的。第二方审核,是一种外部审核,它是顾客按照合同要求对承包商执行合同的条件进行的审核,第二方审核通常由合同对方组织人员进行的审核。第三方审核,也称为即认证审核,是一种外部审核,它是具有资格的独立机构按照标准对承包商所进行的、旨在提供符合标准要求证据的注册或认证审核。

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也称管理评审,它属于承包商内部评价的一种,它是由承包商的最高管理者主持的对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的定期和系统的评价,并就承包商的质量方针、目标更改的需求进行决策,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4)自我评定

本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与行业内质量管理体系的卓越模式,都是依据共同的原则——GB/T19001标准建立的,通过横向的水平对比,对本承包商活动的结果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确定本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进行的保证。

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通常是由中标承包商派出一组能胜任本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活动。通常中标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建立,项目经理部需将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工程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确立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目标,编制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由此确立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的循环方式进行系统运作,简称为PDCA循环方式。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按照PDCA的循环过程原理,持续改进,并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PDCA循环是指任何活动的开展程序都是首先制定计划,其次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第三对照计划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和确定成果,最后要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纠正错误,巩固成绩。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策划是指确立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并规定为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所需的必要过程和相关资源。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策划,编制针对工程项目质量的质量计划,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组成部分。项目经理部策划实施项目所需的过程,应与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1)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确定

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确定应根据发包人、承包商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进行,应满足发包人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以及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应与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一致,并建立必要的记录,为实现过程及满足业主要求提供所需的证据。

工程项目质量策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既与承包商保持一致,又能反映业主要求的质量方针;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工程项目成果和目标;描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及其他问题,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定需采用的标准和规则,考虑应用标准和规则可能遇到的风险;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制定规则,确保外来资源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2)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质量计划是对特定的项目、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哪些质量管理过程和工程项目实现过程,通常情况下,质量计划会引用承包商质量手册中的部分内容或程序文件,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

项目经理部为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在充分考虑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文件的协调与匹配要求的前提下,规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的相关资源所确定的文件,即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规划的一部分,也是工程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

4.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及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在项目经理部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进行的。项目经理部应依据质量计划的要求,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和过程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并通过对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的过程管理,实现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质量控制首先要做到控制施工过程的输入、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点以及控制施工过程的输出的质量,同时也应包括控制各个过程之间接口的质量。这里所说的有关过程的接口主要包括设计与施工的接口、施工总承包与分包的接口及施工与试运行的接口等。

1.工程项目实现的策划

承包商应策划和开发工程项目实现所需的过程,工程项目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并要确定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针对工程项目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工程项目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实验活动以及工程项目接收准则、为实现过程及其工程项目满足要求提供的记录,并保证输出形式适合与承包商的运行方式。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常把施工过程划分为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一般过程,分别制定控制办法。所谓关键过程是指对工程项目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或对工程项目重要质量特性有直接影响的过程。关键过程工艺较复杂,工程项目质量容易波动或容易发生严重问题。而所谓特殊过程是指那些需要确认的过程,否则在施工过程中无法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在进行工程项目策划时,特殊或关键过程的制定通常会采用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流程图的形式输出,作为指导施工的文件。

2.与业主有关的过程

与业主有关的过程首先是指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要求的确定过程,需要确定的要求包括业主提出的有关工程项目的要求,这些要求不论是关于交付和交付后的明示要求,还是隐含的规定用途或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都需得到充分的满足;适用于工程项目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是强制性的,承包商必须绝对满足,不得稍有疏忽,否则将造成安全、环境方面的损失;有时,承包商还根据施工技术发展情况和国家技术政策的要求,提供自己认为必要的附加要求,而这些要求必须以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业主的期望。

其次,承包商应在向业主承诺以上要求以前,对这些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可以以承包商内部有关部门代表参加的会议形式进行,也可以以相关责任部门人员会前、主管人员审定的形式进行,还可以以业务主管审签认定的形式进行,并以文件的方式得到确认。评审的目的是帮助所有参与质量形成过程的人员正确理解这些要求,消除歧义。评审的结果应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并确保业主反馈的信息得到处理。评审的过程应该如实记录下来,以便在需要作为证据或追溯时使用。

再次,无论是进行工程项目要求的确认,还是在进行有关工程项目要求的评审时,承包商都要与业主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利用这条收集业主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确保承包商准确和充分理解业主的要求,避免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为此,承包商应建立与业主的沟通渠道,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并对沟通的方式、时机及信息处理方法做出规定。

3.设计和开发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承包商通常是不负责进行设计和开发工作的,但如果是总承包商,则又另当别论。设计和开发应包括: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评审;设计和开发验证;设计和开发确认;设计和开发变更控制7个阶段。

在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设计是由设计承包商完成的,施工承包商需要做的是以实现设计要求、顺利开展施工为目的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设计。施工承包商可以参照设计承包商的程序进行设计和开发工作。当然,承包商无论是进行施工图设计还是施工设计,都需要根据业主、合同以及施工技术发展的趋势的要求,确保工程项目设计要求得到实现,并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得到控制。

4.采购

(1)采购过程

承包商应确保采购的货物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应商及采购的货物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货物对工程项目实现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对用量大、价值高的货物所规定的采购控制程序规定比较严谨,控制的程度也要严格得多,否则将会造成工程项目质量的严重不稳定。甚至会造成工程报废的严重后果。对一般货物的采购也应规定相应的程序。

为此,承包商应根据供应商提供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货物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的内容包括合法经营的资质;按期提供货物的质量保证能力;供应商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生产水平、经验和信誉;价格和交货期;售后服务水平等。符合上述要求的供应商,可以进入承包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可随时成为承包商供应商。当发现合格供应商能力下降,不能满足工程项目要求是,承包商可以更换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也可以以招标的方式进行。

(2)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是指表述货物采购要求的文件,文件类型包括物料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技术服务协议等。采购文件披露的信息应符合批准的要求,包括货物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供货时间等确定采购要求;技术质量要求、执行标准、货物验证方式;货物验收程序、抽样规则、纠纷处理和让步申请的批准程序;供应商过程能力的要求、工艺设备的要求、服务要求;供应商生产人员资质要求;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等。

物料采购计划可以采取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形式,各类计划均应标明采购设计的范围、类别和合格供应商。

(3)采购产品的验证(www.xing528.com)

承包商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货物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是指货物验证,包括进货检验和现场检验。验证的方式包括对产品进行试验、检测、观察、查证合格文件和记录等。承包商与供应商在签订货物买卖合同时,双方应就货物验收规则进行约定,当约定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供应商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安排和货物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即应明确规定验证的方法、频次、时间、组织形式,并规定产品方形的方法。

承包商实施对货物的验证是确保采购的货物符合规定要求的重要手段,验证方法的确定应根据所采购的货物对承包商的安全施工的影响程度而定。一般来说,对普通物料、工具、配件等可以采取入库验收方式,秩序查证货物的型号、技术规格、数量、标识及包装运输状况;对重要的设备、仪器、检测装置应进行必要的建造技术检验或实验,保证有关技术参数的符合性。当采购合同规定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一般采用联合检验方式,联合检验由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的代表共同在生产现场实施监督验证,验证合格后各方签署产品放行文件。不过这种验证不能代替供应商对采购货物的质量控制活动,也不能减轻任何一方保证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5.施工和服务提供

(1)施工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要求,承包商应做好施工和服务的策划,使施工和服务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承包商应根据设计输出的文件、施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等进行施工和服务过程策划,做出合理的、有序的施工安排,确保现场施工过程在受控条件下,有效和高效地进行。

1)获得表述工程项目特性的信息。主要包括图纸、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过程规范、技术组织措施、施工作业计划及各种工作图表。

2)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对施工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施工内容,应制定作业指导书、施工流程卡、作业过程图等工作文件,用以规范施工作业过程,保证施工质量。

3)使用适宜的设备。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能力、满足施工的要求,承包商应提供适宜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器具,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保养、维修。同时,应安排适宜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4)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为了确保施工过程是在有效的控制下进行,承包商应获得符合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提供工程项目质量符合要求的证据。

5)实施监视和测量。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连续地监视和测量,获取施工过程的参数,以确保工程项目符合要求。

6)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各施工阶段工作成果应经过检验合格才可再移到下一施工阶段继续施工,或交付工程称为放行。放行的规则必须事先确定,放行必须得到经授权的人员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检验、签字后方可实行,以保证施工阶段的转移或工程交付在控制之中。

(2)施工和服务过程的确认

当施工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过程的结果交付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出来,承包商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以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有时候这些过程的结果是可以经过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但由于监视和测量过程太复杂以至于监视和测量费用太高,只好通过更为简便的方法,即确认过程事先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来保证过程的结果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施工过程的能力符合要求,就可以间接的认定其能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确认的过程很多,比较典型的有水下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隐蔽工程、地下工程等。

在进行过程确认时,首先要确定对过程进行评审和批准的准则,如规定工艺评定方法、制定预先试验或模拟实验的合格标准、规定工艺参数的评审和确认程序、规定确认的审批权限,确保确认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过程确认的内容包括:

1)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适宜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认可;

2)对人员资格进行鉴定;

3)制定特定的作业方法和程序,进行工艺试验和评定,使用适宜的工艺参数;

4)制定监视和测量程序,适时进行过程的监控,并保持过程监控记录。

由于施工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经确认的过程可能会发生异常或不稳定,此时应该对该过程进行再确认,以保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中。

(3)标识和可追溯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完成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些由此而工程内容已经完成并已通过验收,有些工程内容正在验收过程之中。对于不同状态的工程内容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给予相应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处于不同状态的工程。如标识通过验收的工程,防止它们遭到破坏;标识正在验收或未通过验收的工程,防止混淆和发生误会。

对于有追溯性要求的工程,承包商应控制工程项目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纪录,确保满足任何查询或追溯来源的需要。

(4)业主财产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合同的约定,业主的财产可以由承包商进行控制、保管和使用。此时,承包商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工程一部分的业主财产。如果业主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承包商应向业主报告,并将所有情况记录下来,以备日后说明情况所用。

承包商应妥当保管业主提供给承包商使用的财产,这些财产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器具、图纸等,以及构成工程一部分的原材料、配件、组件等财产。承包商在取得这些财产时应进行识别、登记、验证,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详细的记录,以确保财产使用符合合同的要求。

(5)工程防护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中间验收的分部或分项工程,通常是不会交付的,此时,承包商应保持它们始终处于符合要求的状态。即使是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有时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承包商负责保管,承包商有责任保持它们始终处于符合要求的状态直到完成交付为止。无论是通过中间验收的工程还是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对它们的状态的保持都有利于节约工程项目成本。

(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承包商应确定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与其要求保持一致。由于监视设备是用于施工过程状态确认的手段,其有效性将影响对施工过程状态的评价,测量设备是用于量值度量的手段,其准确性将影响对工程项目量值符合性的判断。为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结果有效,承包商应对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

按照国家关于计量管理制度的规则,承包商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定”,以确保其符合法定的要求。承包商使用的监视设备也应保持在良好运行状态下,确保提供的记录能衡量施工过程的状态。对测量设备的控制方法主要是“校准”和“检定”。

校准是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体现的值与被测量相对应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制度不是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并不作为判断测量设备是否合格的依据,但承包商在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设备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因此,在项目经理部的计量器具管理规定中,通常都制定了测量仪器的校准规则,测量手段的有效性。校准作为一项技术操作,由承包商根据测量器具的特性制定校准规程,是承包商的自我行为,不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

检定是指国家法定计量部门为确定或证实测量器具完全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检定制度是国家强制规定的,检定作为一项执法活动,依据的是计量检定规程,计量器具是否需要检定由计量法规做出规定,凡纳入检定范围内的计量器具都必须定期、按时送国家法定或委托的部门进行检定,全面评定其计量特性,得出其合格与否的结论。按照国家规定凡未通过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示值,都不能作为认定被测量相对应的已知值是否符合要求的证据。

不论是校准还是检定,都要求为其测量的标准器具能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校准时如无国家标准,承包商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自行校准,如与同类测量设备对比,委托设备生产厂家提供校准依据和方法,或按照设备说明书和规范自行编制自建文件,并形成校准记录,以证明校准的过程符合要求。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还应包括确定设备的型号、数量,明确工作过程,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维修、保管规范,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

承包商通常会选择采用一种或几种管理方法来控制风险,避免发生实际损害。但无论承包商采取哪一种管理方法,都会建立一定的管理体系,并在此的基础上实施管理。有时候承包商也会将多种管理体系合并,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以节约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这些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目前OHSAS(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已经出台了2007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OHSAS18001:2007,我国尚未将其转换为新版国家标准)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标准。

目前,我国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该标准作为一项推荐性标准,但只要施工承包商宣称采用了它,就应遵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专职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就应遵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并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应遵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标准的要求,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当然,如果施工承包商未宣称采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可以采用上述三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两个或全部采用。

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经过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管理体系并加以运行,如施工承包商将GB/T19001—2008与GB/T 28001—2001两者进行整合,或将GB/T19001—2008与GB/T 24001—2004两者进行整合,或将GB/T 28001—2001与GB/T 24001—2004两者进行整合,或将GB/T19001—2008与GB/T 28001—2001、GB/T 24001—2004三者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承包商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可行的,各管理体系之间不会产生管理上的冲突,这是因为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都具有系统的集合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等特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综合体系,有利于在坚持共同原则的基础上,将重复的要求进行合并,同时兼顾各标准特殊条款,形成一个有机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目标。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的依据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是在项目经理部主持下编制的,作为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文件,其编制的依据如下:

1)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

2)满足合同中有关工程项目(或过程)的质量的要求;

3)满足工程项目相关各方的要求;

4)满足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5)满足与工程项目(或过程)有关的其他要求。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要求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作为对内进行质量控制的文件,应充分反映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要求,反映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控制,也要反映资源的投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其编制的要求如下:

1)质量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各项检验标准的要求,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得到规定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2)管理职责应按照管理层次和专业分配到所有参与质量形成过程的人员,管理过程得到识别,各部门、各专业技术人员、各专业施工队及其班组成员职责得到规定;

3)资源提供应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人力资源应满足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物料资源应经验收合格才能进场、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及经济性都必须得到控制、各项临时设及附属设施必须满足施工的要求;

4)工程项目实现过程都得到识别,工艺要求能得到满足,接口关系合理;

5)已完工程得到保护,安装、调试、交付过程得到控制;

6)检验、试验、测量设备检查计划得以确定,检验、试验、测量方法及过程得到规定,不合格品得到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内容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在满足其编制要求的前提下,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部编制后,报承包商管理层批准。应包括的如下内容。

1)质量目标和要求。设定与承包商的质量目标保持一致工程项目质量目标,且要符合国家、业主、承包商及项目经理部关于质量方面的要求。

2)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建立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机构,并分配各部门及其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

3)所需的过程、文件和资源。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所有的管理过程和施工过程,并编制各类资源的供应计划,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供应时间。

4)产品(或过程)所要求的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规定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规则和时间安排,规定接受合格产品的准则,规定非合格产品的让步接收准则。

5)记录的要求。规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记录时间和规则,规定记录保存时间和方式,规定记录的查询程序和方式。

6)所采取的措施。规定预防和纠正措施程序,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应采取的程序。

7)质量计划的修改。规定质量计划修改的程序,在质量计划需修改后,应按原批准程序报批。

1.广义和狭义的质量概念有什么区别?

2.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简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