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战军兴,日海军即封锁我海岸线,使抗战亟需的军用物资无法输入。1942年1月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同年5月又占领我云南腾冲、龙陵及怒江以西大片领土,将我国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截断,致使美援物资及军事装备全赖从印度跨越驼峰空运昆明。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抗战需要。为此,配合盟军共同歼灭滇缅边境的日军,从而打通滇缅公路实为当时最迫切的战略任务。
1942年中印缅战斗区美军中将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基于对作战需要,于是年冬在印度中部兰姆加尔建立基地,将中国军队60000 人组成新一、六两军,并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兼总指挥,郑洞国任副总指挥兼新一军军长(后由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升任),廖耀湘任新六军军长(兼新二十二师师长)。两军全为美式装备。
1943年4月成立“中国远征司令长官部”于云南楚雄。司令长官先为陈诚,后由卫立煌继任。副司令长官为黄琪翔。下辖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后宋调陆大将官班受训,由黄代理总司令)。两集团军逐渐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短期训练,为反攻滇缅之敌作积极准备。
1943年8月17日,盟邦美、英两国在魁北克召开会议,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被邀参加。会议决定:中国驻印军与盟军联合作战,当盟军逼近缅甸密支那时,中国远征军不失时机地由滇西反攻策应。按初期计划:第十一集团军为防守军,担负怒江东岸守备任务;第二十集团军为攻击军,渡过怒江出击敌人。第二期计划:两集团军全面出击,最后在缅北与盟军及印军胜利会师。
1944年5月反攻滇缅的战斗开始,攻击军顺利渡过怒江,黄杰指挥的三十九师也于5月11日在怒江西岸惠通桥上游渡江成功,占领前进阵地。5月22日远征军长官部为扩大战果,电令远征军乘胜出击。第十一集团军为左翼军,负责攻克龙陵、芒市(今潞西县)、遮放、畹町四大据点;第二十集团军为右翼军,以攻克腾冲为目标。
当时,隶属十一集团军的部队有:第二、六、五十三、七十一等4 个军,共11 个师。临时纳入十一集团军指挥的有:三十六、二零零、荣一等3 个师及炮十团重炮炮营、炮七团混合营、滇康缅第一、三、五游击纵队。
黄奉令后即于5月25日制定渡江计划,6月3日渡江完毕,旋即开始向龙陵进攻。由于日军兵力众多,装备精良,且敌盘踞滇缅边境两年有余,地形熟悉。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我军英勇战斗,曾一度攻入龙陵市区,敌立即增援反扑,双方奋战12 昼夜,进攻受阻,不得不作战略撤退,重新调整部署,于8月14日重新发起第二次进攻,曾收复龙陵、芒市附近的一些据点。但日军固守其他据点负隅顽抗,两军旋进旋退,形成拉锯状态。9月,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第十一集团军攻克松山,两军奏捷,士气为之一振。
9月21日宋希濂调陆大将官班受训,总司令职务由黄杰代理,他肩上担子更重了,也就是说,攻克龙、芒、遮、畹的艰巨任务全靠黄杰运筹帷幄、独立承担了。黄杰就任代总司令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第三次进攻龙陵。
敌人自诩为“东方马奇诺防线”的所谓“铁松山”、“钢龙陵”,虽然不像日酋吹嘘得那样“坚不可摧”,却也深沟高垒,障碍重重,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这就是黄杰和宋希濂两次进攻龙陵都未得手的主要原因。
黄杰下定最大决心,这次非把龙陵攻下不可。11月1日,他命令八十九师攻击庙房坡各个山头,敌人拼死抵抗,战斗空前激烈。该师二六一团奋勇争先,一举攻占了重要据点六号山头,由于两翼友军没有跟上,孤军深入,以致遭到西、南两面敌军猛烈侧击,全团官兵拼死奋战,伤亡殆尽,眼看六号山头又有落入敌人手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幸有一名幸存班长许庆瑞,不忍看见用全团官兵鲜血换来的阵地得而复失,独自一人接连不断地向猛扑上来的敌人投出了数百枚手榴弹,在猛烈的手榴弹爆炸声中,敌人一个个倒下了。残敌正欲狼狈逃窜。我们的援军也已赶到,除将该敌全部歼灭外,还乘胜占领了整个庙房阵地,敌不支向西南溃逃,久攻不下的“钢龙陵”终于在3日拂晓克复。黄为表彰许庆瑞的功绩,即在战场召见,并破格提升为中尉排长代理上尉连长,还与之合影留念,并发给一笔奖金。(www.xing528.com)
11月19日黄杰乘战胜之余威进军芒市。黄以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及第六军作为主力担任正面攻击;以第二军由右翼沿党练、平戛实施迂回。当我军占领芒市外围要点后,黄即指挥主力向芒市攻击,以一部分兵力在芒市至遮放公路各要点之间穿插,使敌陷于三面被围之中。各部进展神速,日军节节败退,黄令所属追击至遮放附近。
三台山南坐寺系遮放的大门,也是守备芒市的屏障,深沟高垒,障碍重重,极难攻克。11月12日黄杰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开始攻击这个据点。虽多次实行强攻,终以敌阵坚固未能攻克,陷于苦战状态。陈明仁军长及胡义赛师长以担任主攻的二六四团连日苦战伤亡很重,拟另以生力部队接替攻击任务,但该团仅存的数百官兵置生死于度外,宁愿为国捐躯,坚决不下火线,经过前仆后继的惨烈搏斗,终于28日占领南坐寺。12月1日克遮放,日军退集畹町,企图在滇缅边境与我进行大规模决战。
畹町以北的回龙山形势险要,山上暗堡林立,交叉火网配置极为浓密,工事前沿安装两道电网,还设置鹿砦拒马,是四大据点中工事最坚固的最后一个据点。1944年12月26日黄率二零零师进攻回龙山,敌凭险固守,屡攻不克。
1945年1月8日晚,黄约陈明仁等几位高级将领来到扫线山指挥所,研究敌情、地形及连日战况,决定于10日派陈军八十八师接替二〇〇师攻击任务,对回龙山实行中央突破,占领回龙山后即钻隙突进,攻占畹町。
此时,盟军总部美军联络官司徒德上校、费尔特中校、白古拉少校偕美国记者白修德到指挥所访问黄杰。司徒德不向黄杰了解战斗实况,便主观臆断、盛气凌人地对黄说:“左翼战况进展缓慢,美方魏德迈将军颇有烦言。尔后战局如仍无进展,则空军协助将有困难。”黄杰听后立即反驳说:“魏德迈将军指责左翼进展缓慢,可能是与右翼比较而言,不知魏将军是否知道:右翼的攻击目标只有一个腾冲,而左翼的战目标却有四个:龙陵、芒市、遮放、畹町,不,如果加上松山,应该说是五个。战斗任务孰重孰轻,不问可知。再就当面敌情分析,也远非如魏将军所判断的那样只有500 人,果真如此,则畹町早已攻克。事实上我军在攻克松山、龙陵、芒市、遮放战斗中歼敌数字的总和即十倍于500 的数字。”记者白修德插话问:“那么敌人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呢?”黄杰答道:“据俘虏供称及缴获敌军文件证实,参加本集团军方面作战之敌有:五十六师团全部(辖一一三、一四八、一四六三个联队)及十八师团一部,还有强大的炮兵和机械化部队、工兵及通讯部队。”黄杰最后严正表示:“我国是为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自由而战,也是为世界和人类正义而战。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的斗争就一天不会停止。对于国际援助,我们的态度有两种:第一欢迎;第二不依赖。不管有无盟军飞机支援,绝不能改变我军要攻克畹町的决心与目的。”司徒德一反其傲慢态度,改用极其亲切和蔼的口气向黄杰解释道:“请黄将军不要误会,作为联络官,我衷心希望贵我两军在击败日本侵略者的并肩战斗中协作更加紧密,步调更加一致。贵军何时向畹町之敌发起攻击,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盟军总部准时派飞机助战。”
1945年1月10日黄杰按原计划发起对畹町的进攻,在28 架飞虎队飞机、60 多门大炮的掩护下,担任主攻的八十八师二六三、二六四两团一鼓作气攻占了回龙山。日军数次反扑,企图作困兽之斗,均被我军彻底击溃。黄见敌阵一片混乱,即令第九师和八十八师乘隙向畹町突进,及时扩大战果。经过反复拼搏,终于完全占领畹町。至此第十一集团军攻克四大据点,打通滇缅公路的伟大战略任务胜利完成。28日上午11 时,与驻印新一军及英美盟军在缅北姆色会师,同日下午2 时在畹町举行通车典礼。为了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黄杰在中缅交界处树立了一块“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会师及滇缅公路通车纪念碑”,这是中国军队扬威异域为国争光的历史见证。
这次反攻滇缅的战役,从1944年5月11日起至1945年1月27日止,历时8 个半月,是八年抗战中一次转守为攻的战役,也是一次艰险的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歼人数达15570 人之多。战后,日本出版的《大东亚全史》关于《滇缅战役》直言不讳地承认:“中国远征军在300 门大炮及强大空军支援下的勇猛攻击,日本军由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财指挥的第二、十八、五十三、五十六等师团主力作战,终陷于绝对优势之中国军队重重包围之极凄惨境况下,唯一的选择只有两途:要么撤退;要么‘玉碎’。”其失败之惨可见一斑。
蒋介石获悉滇缅战役捷报,即电黄杰:“滇缅国境会战,山河重光,功在党国,希转知所属官兵,保持过去光荣,努力整训。”国府为嘉奖黄杰的功绩,除实授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外,特颁发三等“云麾勋章”。此外,还接受了美国政府赠给的“自由勋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