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华 冯承柏☆
先父冯文潜,字柳猗,1912年至1915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与周恩来是同学。二人虽非同级,但志趣相投,一起开展社团活动,过从甚密,结下了终生的友谊。冯文潜于1915年12月毕业于南开学校,随即考入本校高等预备班学习。1917年8月赴美国留学,入依阿华州葛林乃尔大学,1919年又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哲学。1922年秋转赴德国入柏林大学哲学研究院深造。1928年回国,曾在南开大学任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天津历史博物馆馆长、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1963年4月去世。
周恩来致冯文潜的亲笔信原件
冯文潜赴美后,周恩来亦东渡日本。他们海天万里,相互系念,时有鱼雁往返。几十年中历尽艰险,冯文潜一直精心珍藏着在此前后周恩来给他的三封亲笔信、中学时代的照片、贺卡以及一封周恩来给留日同学的信。这些珍贵的文物已于周恩来逝世后在先慈黄扶先的主持下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家中仅存原件的复制品。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 周年之际,特将原信实录如下:
第一封信[1]
柳猗学兄左右,别来旬日,思
子为劳。景[2]来京匆匆未得走别。尤为歉甚。来自抵都俗事扰人,困不得归[3]。比以景复来游,遂愆时日,趋送之约,万不能赴。怅望津门,万里征帆,翘羡子满台旧侣送
兄行,无弟等插足地矣!奈何!奈何!弟等归期拟在八月十一日,后
兄四日竟别四年,思之黯然。蔡君瑞岐[4]自津来会邪!抑由申偕?
见时望
为道别怀,此后天各一方,
良言时锡,尤殷殷系念也!匆此代送,颂
旅羊
弟 周恩来 李景福同拜 六日
千万告知
通信处
白水煮豆腐哎哑![5]
第二封信[6]
柳猗学兄左右,津中匆匆一别,瞬又四月余矣!每念故人时系翘望,前在京时曾偕新慧合致一函送
兄去国,见也未?比抵东得左右致尹山片[7]殷殷属念,知兄之不忘故人,厚情可感。弟只以疏懒丛集,不遑报报,歉仄之怀,念旧之情,积久愈深,而每逢执笔,辙不知从何处说起,因循复因循,乃至今日。寒风刺骨,岁之暮矣!故国天涯,同为异客,夜深人静,每念署前偕
兄过从之雅[8],真不堪回首尔。
兄古道照人,当有同情,能不为之一叹!近状何似,甚以为念。弟自来此预备,尚称合式,饮食起居,乍至颇觉不便,久之亦安。现寓神田县日人旅馆中,上课在东亚学校。官费考试在明岁六月,届时背城一战,成败与否不敢预料。南开同学来此甚多。卢氏昆仲[9]偕陈铁卿[10]寓居一处,离弟处甚近。童、刘、高[11]三君寓早稻田。仁山顷因家事归国,不久仍将东来。陈天池[12]新自金陵来,寓青年会中,拟来年入早稻田或庆应二大学。尹山未至,想
兄早获其报,近颇不满意于金陵,有去志,惟之东之西尚在两可[13]。金陵之不佳处在教会学校,一切办法自不能脱教会之习气。且尹山匪志在农林,居之自格格不相入矣!南开同学在金陵者有十三人,近已去其四,嗣后继之者恐难见其踊跃。母校自遭劫后[14],精神顿为一新,九先生[15]亦愈见信任于学生,时势造英雄良非诬也。新慧在校甚佳,课事两忙,身体亦闻日见强健,可喜事。清华诸子春风得意[16],久未接其来音,但闻课程忙煞人耳。黄子坚[17]想常通信,此公志于何学,甚念,甚念。余事详云卿[18]函中不复赘。匆匆报此,容续上,即颂
日羊
学弟周恩来拜
十二月十九日
第三封信[19]
柳猗老友左右,年前去一函想达览,久未得赐书甚念。弟前复云卿一函,见未?望一询。天然墨[20]已函至国内友人代购,寄去未?左右居美所得宏深,甚盼时有以示我,新思潮尤所切望[21]。弟在此甚好,每日自作饮食,持废止朝食,不食荤食两主义。每烹豆腐顿忆
兄矣!详情已见至瑞岐函中,不复赘,匆匆即颂。
日羊
弟周恩来拜
四月三日
第四封信[22]
(一)(www.xing528.com)
南开的事体,我是不愿意冒昧说,冒昧管,现在我从各方面看,我说一句,实在是危险的很。校长也许别有肺腑,不过我总看不出,不止我,所有知道校长的人,都这样说。
(二)
你们诸位离天津远,还不知道内情。我是现在天天到南开去的。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人要为社会所不容,而做的是为社会开路的事情那还可以,若是反过脸来去接近十七、八世纪,甚而十三、四世纪的思想,这个人已一无可取,何况南开是个团体。团体当做的事情,是为“新”,倘要接近卖国贼,从着他抢政府里的钱,人民的钱,实在是羞耻极了。那能谈到为社会的事实。
(三)
南开校内的学生都可造就,并且极有热心毅力,校中却不拿真学问教他,弄的一个个都是空的,并且校长近来人心大变,总是拿中国式的政治手腕办教育。“新”的一线生机仅仅在于学生。校长方面是天天讲Democracy,可是样样事武断,闹的人心都离体了。
从以上信函中可见周恩来念旧、爱校、爱国、追求真理之情跃然纸上。而周恩来之念旧的故人情结更是他优秀品质中十分突出的传统美德。这种品德贯穿于他一生的生活和事业之中。他致冯文潜的信和他们之间的交往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1922年9月冯文潜与孔云卿联袂从美国转到德国留学时再次与周恩来聚首。他乡遇故知分外亲切。当时已担任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的周恩来在百忙中仍不时与冯文潜等南开旧友相聚。冯文潜在1922年12月18日及29日日记中记有:“午后复到孔寓候周君恩来不至。”“写拜年信。常君策欧、周君恩来。”1923年10月23日日记记有“中餐馆晚食遇常君策欧、周君翔宇肆谈十二点归。”几十年后冯文潜对他们当时来往的情景犹历历在目,曾多次向先慈谈起当年周恩来同他及另一位南开同学在餐馆一起进餐。周恩来与某君政见相左,席间展开激烈争论以致不欢而散的轶事。尤其令他感念不已的另一件事是1946年1月他们的不期而遇。当时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恩来正忙于同马歇尔会谈。在不断奔波劳顿于延安、重庆之间的情况下,他还亲自赶到重庆沙坪坝机场为赴美治病的张伯苓校长送行并与从昆明前来为张校长送行的冯文潜相遇。周恩来对20 多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记忆犹新。他拍着冯文潜的肩膀亲切地招呼他:“以脱博士”(以脱是冯文潜的号,博士则是他中学时代的绰号)。
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周恩来仍是念念不忘故人,初到南开大学视察时就关切地询问冯文潜在不在。1959年到南大视察时,冯文潜一直陪同在周恩来身边。为了叙旧,周恩来还特地邀请原南开的老同学吃饭。冯文潜和先慈黄扶先均应邀在座。当周恩来得知冯、黄二人均已参加共产党时,非常高兴,频频举杯祝贺。
冯文潜十分珍重他同周恩来的友谊,更是十分敬重周恩来的为人。晚年他曾不断地同家人谈起周恩来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并总是把这作为自己的榜样和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周恩来的关心、引导和鼓励激励着冯文潜积极地为党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地奋斗着。他身患多种重病,但仍顽强地带病坚持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直至最后一息。实践了他“假使我知道一刻钟内就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话,剩的一刻钟也是要为党积极的工作着。”的诺言。
1963年冯文潜因病不幸去世。周恩来在日理万机中亲自打电话给天津市副市长娄凝先请其代表他到我们家中吊唁和慰问,并亲自领衔参加治丧委员会和以他及邓颖超的名义送了花圈。
周恩来的故人情结是融中外文化于一炉而且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和品德。他把这种传统美德同中国革命事业、同党的政策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从而使他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斗争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广泛团结党内外、国内外各界、各阶层人士共同奋斗,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无往不胜。
【注释】
[1]此信是1918年8月上旬,冯文潜赴美前收到的周恩来与李福景共同署名的周恩来亲笔信。
[2]李福景,字新慧,南开学校第十二次毕业生。1918年6月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学习。1920年与周恩来一起赴法留学。
[3]周恩来1917年6月毕业于南开学校(是第十次毕业生),准备赴日留学,时正奔走于京、津之间,筹措东渡经费,恰于7月下旬赴京滞留,李福景亦前往,故相偕写了此信。
[4]蔡凤,字瑞岐,和周恩来同期毕业。
[5]冯文潜在南开读书时,喜食白水煮豆腐,并谓别有风味。同学辈均将信将疑。某日冯文潜在学校附近之小馆中用餐,适食白水煮豆腐,为周恩来所见,故有“哎哑”之语,此后遂成见面打趣之口头禅。
[6]周恩来于1917年9月到日本留学,12月19日写了这封信给冯文潜。
[7]薛卓东,字尹山,与周恩来在南开同班。当时在金陵大学学农。冯文潜抵美后,曾致薛卓东一明信片,误投东京中国青年会,为周恩来所见。冯文潜复于10月16日再致薛函,信中问“翔宇已东渡否?同学在金陵者有若干人?皆系何人?望尹山一一示之是所至盼。”
[8]指冯文潜与周恩来等相偕组织社团、办刊物、演出新话剧等活动和交往。
[9]卢开廷、卢开津兄弟,在南开时与周恩来同级。
[10]陈刚,字铁卿,南开第五次毕业生。
[11]童启颜、刘琪、高宝寿,字仁山。三人均与陈铁卿同期毕业于南开。
[12]陈汝闳,字天池,与周恩来同期毕业于南开,后入金陵大学读书,1917年11月22日抵东京,1918年1月因不满意于日本的学校教育质量,回国就读于南洋公学。
[13]薛卓东欲离开金陵出国留学,周恩来曾促其东渡日本,薛卓东则意欲赴美入葛林乃尔大学,后终因家里不同意而未能成行。
[14]1917年9月天津大水,南开学校受淹,水深五尺,先假天津青年会上课,后移至法政学校。1918年6月23日始迁回原校址。
[15]张彭春,字伸述(1892—1957),张伯苓校长之弟,排行第九故名。南开学校第一次毕业生1908年6月毕业,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南开工作,当时因张伯苓校长赴美考察,张彭春任代理校长之职。
[16]指南开同学就读于清华学校者,1917年时约有十五六人。其中主要是周恩来的同班同学常策欧、沈增笏、黄世彦及第七次毕业的黄钰生、李瑞圭、沈守泽;第八次毕业的吴浩然;第九次毕业的梅贻琳、邹宗彦等。这些人考入清华学习几年即可官费留美,故有“春风得意”之说。
[17]黄钰生,字子坚(1898—1990),冯文潜同窗好友。1919年赴美留学。
[18]孔繁矞,字云卿,与冯文潜同班毕业,一起赴美入葛林乃尔大学继入芝加哥大学。1922年与冯文潜联袂赴德国入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后任清华大学教授。
[19]该信写于1918年4月3日。
[20]系一种含胶量很少的优质墨。
[21]在南开学习时代周恩来即以火一样的热情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怀着这个志向,他飘洋过海赴日留学。在日本他过着一日两餐素食的清苦生活,但却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知识、新思想。
[22]冯文潜保存着一封1919年5月21日留日南开同学会致留美南开同学会的信。这是该信在末尾将周恩来给留日同学的信节录转致留美同学会的。当时周恩来已从日本回国投入“五四”运动。由于冯文潜当时负责留美南开同学会的工作,故而有幸保存了这封信。
1919年卖国贼帝制党曹汝霖、梁士诒、周自齐、杨以德之流相乘南开新建校董会筹措办大学经费之机,插足南开。学校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也竟然将这些人列入新校董名单,消息传开众议哗然。周恩来在上述致留日同学信中明确表示坚决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