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建水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文庙“开笔礼”
不胜枚举的文物古迹、雄奇美丽的自然景观,为建水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505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7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省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建水文物数量位列首位。至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楼,使建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博物馆”。而长期以来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融合发展,更成就了建水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特征。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的建筑文化和朱子家训、百忍家风是居家文化的代表;以建水文庙、学政考棚、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崇文书院等为载体的儒学文化,正日益受到世人瞩目;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独树一帜;融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异域文化、法国欧陆文化为一体,最终形成的民风民俗、美食小吃、地方曲艺等市井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泸江烟柳”的田园风光,燕子洞的神奇岩溶地貌,滇南宗教名山云龙山,西南第一氡泉曲江温泉,神秘的红河谷风光等,都是建水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
早在明代,建水的溶洞群就吸引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徐霞客,并著有《游颜洞记》。游记的最后是这样写的“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也因为这三个原因,徐霞客没有再往前到达被誉为“亚洲第一溶洞的燕子洞”,时至今日,如果徐霞客再游溶洞,看到的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建水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1987年春节燕子洞景区开洞迎客开始的,从此,建水旅游迈开了历史性的第一步。当年,燕子洞景区接待游客53.5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峰达到2.3万人次,门票收入20多万元。2000年,建水县作为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建水分会场迎接四方来客,至此建水旅游迎来第一次发展高峰。随后景区发展迅速,燕子洞、文庙、朱家花园、团山先后在2003年、2009年和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发展为建水旅游撑起了一片蓝天。(www.xing528.com)
建水古城小火车是滇越铁路开发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建水县与昆明铁路局共同投资对沿线车站房屋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沿线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团山等四个站台景点。自2015年5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项目营业总收入366万元,列车开行趟次473趟,上座率达51.11%。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融合了汉族、彝族两种风格的建水小调是流传于建水县境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建水县于2002年成立建水金临安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团,将建水小调加以提升,搬上演艺舞台。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不仅成为到建水的游客想看、爱看、必看的节目,更为建水民歌小调的挖掘整理、推陈出新、人才培养和传承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截至2015年底,“金临安”累计演出3580余场次、实现营业收入1360多万元,接待国内外观众达33万余人次。
以建水文庙为载体的“儒家三礼”(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和敬老礼、拜师礼活动集“儒”文化与“家”文化为一体,是建水“居家文化”和“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对文化走进生活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为秉承儒家礼仪文化,建水文庙文物管理处先后推出了“儒家三礼”和重阳节的“敬老礼”、教师节的“拜师礼”等活动。从仪式程序上逐步回归传统,服装、道具等方面均按汉代的历史背景进行配置。通过参加儒家礼仪活动,孩子学会了知礼上进,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赢得了参礼学生、家长和游客的赞许。
“十二五”期间,建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6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5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07倍和3.3倍。建水旅游经过30年的发展,景区景点功能基本齐全,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配套。至2016年,全县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占全州总数的57%。共有10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星级酒店、2家星级特色民居客栈、2家度假型酒店、4家特色客栈、1家旅游汽车公司,住宿设施213家,房间数6676间,床位数1.16万张,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求。旅游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并继续在全州保持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