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是传统农业大县,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多元适宜种植区,曾被省、州政府列为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发展基地。每年有数万吨蔬菜销往国内10多个省区和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农业作为建水的传统主流产业,已形成了粮、烟、蔗、菜、果、猪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建水早熟鲜食葡萄
1950年,建水全县农业总产值仅为2553万元,产粮食5.1万吨;1978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到6480万元,粮食产量增加到12.5万吨,农民人均有粮239公斤,人均纯收入129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水稻、玉米、红薯、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总产量居红河州榜首,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烤烟、甘蔗、花生、油菜籽为主的经济作物及蔬菜、水果也成为建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十二五”末,建水早熟葡萄、优质脐橙、酸甜石榴、无公害蔬菜等高原特色农业在全省声名鹊起,建水先后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全国生猪外调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果品之乡、全国早熟葡萄基地、全国早熟柑橘试验示范县,进入云南省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行列。
2015年,建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47.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4元,比2010年增长104.6%。粮食总产量22.25万吨;蔬菜总产量53.23万吨,总产值10.15亿元;全县完成水果累计种植28.22万亩,实现总产量29.72万吨,产值16.34亿元;完成以三七、重楼、石斛、党参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5.01万亩,总产值3.29亿元;渔业养殖面积2.19万亩,总产值1.29亿元。
“十二五”期间,建水围绕省委指示精神和“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要求以及红河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红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10万亩葡萄、20万亩脐橙、30万亩蔬菜、30万亩石榴、50万亩核桃、50万亩速生林、60万只黑山羊和120万头生猪”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以曲江、南庄、面甸三个乡镇为核心,规划建设曲江6万亩蔬菜,南庄8万亩水果,面甸4万亩水果和2万亩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石榴、葡萄、脐橙、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www.xing528.com)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引进外资外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建水农业产业得以快速向规模化、产业化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二五”期间,建水累计流转土地20.2万亩,其中示范区流转土地8.6万亩、完成投资19.2亿元,建成项目26个,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以建水和源公司、红河天第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等外向型企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外来投资商和本地种植大户为主的规模产业带动型、以订单农业协会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等多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1个,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12.95亿元;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先后创建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鲜食葡萄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园、省级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建水酸石榴、建水草芽、建水小米辣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证明商标注册登记。
建水石榴作为建水传统地方名特果树,已有3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清康熙《建水州志》“物产篇”已有关于建水石榴的记载。由于建水石榴在全国具有的独特性,被列入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省、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0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04年、2010年至2012年、2014年、2015年先后荣获全国石榴评比优质奖、银奖、金奖、果王奖。
“十二五”期间,建水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夯实。五年间全县投资14.91亿元建成3.6万件水利工程,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8.22万亩,实施土地治理等项目12个、新增耕地2.4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6万亩,白家田水库、大田水库、跃进水库引水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将为建水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示范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庄园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之下,一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建水农业新模式正日渐成熟,建水正在向着“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