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巅,彩云之南,有一座古韵悠长的历史文化名城,青石古巷、小桥流水,繁华中带着古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雕刻着千百年历史的沧桑。这就是享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诗书郡”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建水。
日新月异新城区
建水有着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就建立了惠历古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土城扩建为砖城,内城以临安路为东西主轴,各功能建筑及街坊沿临安路展开,外郭因交通集市等发展因素形成东西城门外较大的聚集区域。至民国12年(1923年),内城及外郭居民2.6万余人;民国33年(1944年)内城外郭占地达2平方千米,1950年为2.5平方千米,但内城仍保有部分用地。1970年以后,用地逐步被建筑取代,至1984年发展到4.5平方千米。
20世纪90年代初,建水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1991年改造北正街,将道路拓宽至22米;1994年以来,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扩建改造完成朝阳北路、清远路等12条街道;2002年以来,在北部发展区近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投资1.39亿元完成了全长5.6千米的贯穿古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建水大道。“十一五”期间,建水共完成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投资13801.89万元,完成了广慈路(建水大道—福康路)、金银路(建水大道—朝阳北路)等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任务,通车总里程16362米,建成道路面积379512平方米;投入3478万元资金,先后改造完成了桂林街、永宁街、东林街、武庙街、临安路、马市街、北正街等37条历史街区道路改造建设,道路总长合计为8439米,道路面积为67244平方米。古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www.xing528.com)
2008年,建水出台了北部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县政府行政办公区的北移,广电大楼、北山小区、广池宫小区等一批建筑群先后建成,并建成了具有领先水平的建水自来水厂、北山森林公园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水北部发展区正式成形,形成了以居住、行政办公为主,商贸、休闲娱乐等为辅的综合性区域。广慈湖公园、奥城体育运动中心、五龙湖健康主题公园等陆续闪亮登场,一批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先后建成。随着建水一小、建水四小、建水中医院等先后迁出古城,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平衡和改善。配套设施的改善带动了餐饮零售、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业的逐步健全,盘活了城市资源,完善了城市功能。
2003年以来,建水先后建成了一、二期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从2万吨/天提高到4万吨/天,供水安全率达100%;采用BOT合作方式,于2008年建成了建水县垃圾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达200吨;于2011年建成了污水处理厂。2005年以来,建水共实施棚户区改造8170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772套,使建水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建水县立足“一城四区、四湖三河、北拓南展、东西优化、中心提升、构建大临安”的建设布局,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至2015年末,建水城镇化率达46%,较2010年末增长29.9%;建成区面积19平方千米,较2010年末增长59%;建成城市道路84.44千米,较2010年末增长62%;城区绿化率达31.58%,较2010年末增长3.9%;城区供水普及率93.5%以上,较2010年末增长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5m2,较2010年末增长18.2%。建水这个融合了古典与现代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正日益显现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