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桥位于建水西庄绍武村附近,距城10里。桥的起名,说法有二:一说是该桥正对绍和山麓的黄龙寺禅院,当地村民走在桥上,就能看到黄龙寺古甸龙潭波光粼粼的水面,故称为见龙桥。另一则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个书生要上京赶考,来到西庄马坊村附近,遇上下大雨,泸江河水猛涨,把书生隔在了河边。眼看考期要到了,书生要过河又过不去,急得没了主意。正巧这时来了一个老农,老农问过书生后,冒着危险把书生背过了河。书生很感激,对老农说:“如果我考上当了官,一定要在这里建座桥。”后来,书生果真考上,回临安当了官。当了官的书生早把建桥的事忘了。一天,书生到泸江河上游玩,来到老农背他过河的地方时,晴朗的天空突然变阴了,泸江河水无缘无故上涨,波光中,有一条老龙在书生的面前摆动,吓得书生不知如何是好,连忙跪下来求道:“老天爷保佑,老天爷保佑!”龙抬头对书生说:“还记得你在这里说过的话吗?”书生这才想起,他曾答应老农要在这里建一座桥,可是一直没建。书生赶紧对龙说:“我想起来了,我一定建桥!”说完,龙就不见了,天也晴了,水也落了。开始建桥后,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头大牛,是头神牛。牛只干活,不吃草,连日连夜地驮石头。眼看桥就要建好,有个石匠看到石头够了就说:“不要驮了,石头够了。”石匠话音刚落,牛就不见了。后来,桥恰恰差着一块大石头,抬了许多石头来都不合,书生无法,就在河边求神牛,求了3天3夜,神牛送来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镶上去,桥就建好了。书生因此将桥取名为见龙桥(《建水民间故事》)。上述的传说有虚有实,审美意义远逾历史意义,但它所反应的文化内容,增加了见龙桥的文化内涵,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见龙桥的建盖历史较为复杂。先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泸江河支流黄龙渠上建永安桥,后“历经岁久,渐就倾圮,行旅望洋而叹”。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郡人张九锡捐银500两,并倡议乡人同力共赞,在永安桥故址新建石桥。1794年春开工,1795年3月竣工,历时1年。新建后的桥梁,横跨泸江及其支流黄龙渠两条河流之上,与原来的永安桥结合完美,天衣无缝,十分壮观。民国10年(1921年),因桥使用年代较久,又进行过一次重修。见龙桥现为4孔石拱桥,其中主桥3孔,跨泸江河上,引桥1孔,横卧黄龙渠上,长40米,宽5米,高约8.5米。桥面两边有围栏,桥身两侧嵌有4块青石石碑。东面两块分别刻“履坦”“由庚”4字,西面两块分别刻“安流”“永济”4字。桥北侧的桥头有石鼓、石狮石刻,桥面侧桥头有石鼓、石象石刻。桥上有一单檐小巧阁楼,供过往行人休息。全桥设计科学合理,曲折蜿蜒,呈“S”形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给富饶的西庄坝子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www.xing528.com)
2012年5月,见龙桥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