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功(?~1872年),回族,建水县曲江馆驿村人,生于清道光年间。青年时曾与村中亲族组建马帮,往广西百色等地经商。为保护马帮安全,便自备武器,常邀约百余人赶二三百匹马同行。敏功聪明机灵,武艺超群,成为商队领头人。马敏功更努力习武练功,考中武举。次年春进省城,准备赴京考武进士。
这时,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云南境内形成滇西以大理杜文秀为首领、滇南以建水回龙马德新、马如龙为首领的两个回民起义中心。但是,滇南的马如龙等“只图报仇”,不敢反清,于同治元年(1862年)受清廷招安,反成为朝廷“以夷制夷”镇压各地回民的工具。而马敏功提出“联汉联夷,消灭满清,建立中华”的正确口号,高举反清义旗,在馆驿筑城布防,同时联络曲江、东山坝和相邻的宁州(今华宁县)、婆兮(今盘溪)一带五山八十余寨的汉、彝等族人民,组织武装起义,并在馆驿高筑城,深挖洞,储粮米,造火药,制地雷,共同抗清。马敏功被推举为统帅,金亮采为副统帅。
他们坚持斗争10余年,使馆驿和大理同时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反清起义的两个中心。直到同治十年(1871年),云南巡抚岑毓英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集中清兵万余人,先攻馆驿,再破大理。首先分化回、汉、彝族的团结,声言专剿回人,不问汉彝。在重兵压境之下,五山八十余寨人民被迫放下刀枪,但仍暗中援助馆驿。清军在馆驿城外筑炮台,发射开花炮弹,摧毁房屋无数。义军和群众挖洞穴居,并因此凿成蚁穴蜂窝般的地道,上开天窗,密布枪炮眼,与敌军殊死决战。之后在中法战争中,滇军以地道战闻名,并获得胜利,就是在这场持久战斗中学到的对方的战法。义军将清军射来未曾爆炸的炮弹,铸成两尊铁炮和实心炮弹,还击清军。并在每个堡垒附近都埋有不少地雷,清军每夺取一个堡垒,都要被炸死许多人,以至清军不敢再去强行攻占堡垒,改用挖地道埋火药的办法,逐段炸毁城墙。而义军侦得清军挖掘的隧道50多处,一一加以破毁。敏功率领孤军困守危城,浴血苦斗达14个月之久。(www.xing528.com)
义军弹尽粮绝之际,岑毓英派人劝降,提出只要献出敏功一人,即可罢兵停战。敏功慷慨激昂地说:“为了免除男女老幼的痛苦,我甘愿一人去死!”于是,他口嚼槟榔,前往通海去见岑毓英。岑毓英翘起大拇指说:“马敏功,你真是一条好英雄。”随即对敏功施以滚钉板酷刑。纳善、马国政等数十人甘愿同往赴义,皆不屈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