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见捷(?~1621年),字汝钝,号太瀛。明代临安卫(建水)人。父包万化,庠生,因屡次入省乡试不中,便不再赴试,闭门读书。每见奇书必购,购不得亦借来手抄,致家有藏书数千卷。并设家塾一所,教诲子弟读书。在城南马鞍山建五云斋,教儿子包见捷和谭继统静心苦读。见捷幼时聪慧过人,八岁时知府钱邦偁曾试之以七言诗,能应声而出,知府称奇,故有“神童”之誉。万历年间与谭继统(官至贵州副使)同中举人,被赞为“双璧”。后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礼科给事中、户科都给事中等职。奸人李本立请采珠广东,见捷上疏言其害,皇帝不听。又上疏罢矿税,弹劾税使马堂、鲁保等的不法行为,皇帝亦不采纳。见捷率诸谏官再次上疏,论临清税使扰民必致生变,又论辽东临危矿税为患尤烈。一月三疏,皇帝动怒,贬见捷为贵州布政司都事,其余谏官停俸一年。不久,见捷称病辞官归田。不几年,山东临清果然发生民变,市民揪住税使马堂,轰动全城,继而商民罢市,群起打死马堂的爪牙37人,火烧税署。又过几年,辽东军士反对税使高淮克扣军饷,发生兵变,迫使高淮撤出辽东。他的谏言终归应验了,史称“见捷言如左券”。
见捷回乡后,潜心读书,研究历朝典宪。应都御史云南巡抚陈用宾之聘,纂修《滇志草》22卷。脱稿后,因所载事与巡抚意见不合而未能刊印,今已不传。但后来刘文征所修天启《滇志》,即以《滇志草》为底本,现在有学者从《滇志》中辑录出《缅略》《赋役志》《兵食志》等篇,即是包氏原作。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复起为兴业知县,又改任太仆寺少卿。后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神宗死,光宗即位,按神宗遗诏起建言得罪诸臣,改见捷为吏部左侍郎。见捷辞官未允。天启元年入京都。未几,去世。(www.xing528.com)
据民国《建水县志稿》记载,城东北迎恩寺为见捷所修,前有“文献名邦”坊。旧有碑刻记述:某次神宗皇帝举某朝典宪询问廷臣,众皆缄口,唯见捷能原原本本敷陈无遗。皇帝欣喜地说:“中原文献尽在卿矣!”赐“文献名邦”匾额,命有司建坊于其故乡。后临安知府金节遵旨建坊于城东北永善街。今牌坊旧址尚存。
病卒,归葬建水城东北白鹤山。熹宗皇帝诏赠工部尚书,赐祭葬。城内原有为包见捷建造的牌坊8座,上刻“名世天卿”“同玺近臣”“南宫首选”“金马黄门”等。雍正《建水州志》称:“少宰公见捷,讲圣道,明经学及子史源流,宵吟夕讽,考订精详。既而历参大政,事业文章,为一代名臣,南邦文献,汲引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