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好凌前志,喜新厌旧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好凌前志,喜新厌旧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修志,往往对前志多有批评,新书一成,而旧志亦随之废弃。此皆后凌前替,修新志者,袭旧志之纪载,而灭作者之姓名。仆以谓修志者,当续前人之纪载,不当毁前人之成书。[345]清代湖北各地修志时,这种错误的做法亦不鲜见。光绪八年,孝感县志亢廷镛曾批判湖北地区此种磨灭前人功劳,尽毁前志的极端做法,“今人修志多取新而弃旧,如积薪然”[346]。乾隆五十年,知县宣葆光修《竹溪县志》,咸丰年间志板损毁,仅以抄本流传。

古人修志,往往对前志多有批评,新书一成,而旧志亦随之废弃。对这种问题,认识最为深刻的当属章学诚。他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中指出:

凡捐资修志,开局延儒,实学未闻,凡例先广,务新耳目,顿易旧书;其实颠倒狙公,有何真见?州郡立志,仿自前明。当时草创之初,虽义例不甚整齐,文辞尚贵真实,翦裁多自己出;非若近日之习套相沿,轻隽小生,史字未曾全识,皆可奋笔妄修,窃叨饩脯者。然其书百无一存。此皆后凌前替,修新志者,袭旧志之纪载,而灭作者之姓名。充其义类,将班《书》既出,《史记》即付祖龙;欧、宋成书,《旧唐》遂可覆瓮与?仆以谓修志者,当续前人之纪载,不当毁前人之成书。即前志义例不明,文辞乖舛,我别为创制,更改成书;亦当听其并行,新新相续,不得擅毁;彼此得失,观者自有公论。仍取前书卷帙目录,作者姓氏,录入新志艺文考中,以备遗亡;庶得大公无我之意,且吾亦不致见毁于后人矣。[345]

清代湖北各地修志时,这种错误的做法亦不鲜见。光绪八年,孝感县志亢廷镛曾批判湖北地区此种磨灭前人功劳,尽毁前志的极端做法,“今人修志多取新而弃旧,如积薪然”[346]。(www.xing528.com)

乾隆五十年,知县宣葆光修《竹溪县志》,咸丰年间志板损毁,仅以抄本流传。道光年间,知县李锦源、教谕张本皆嫌“其删繁就简,纪事太略”,废弃不用,渐而散佚。

乾隆二十八年,彭悦桂、邓光仁纂成《竹山县志》二十七卷,是志分类明晰,记载详实,“悉照府志,别类分门,阅数月得书二十七卷,都成帙,求不谬于古人,亦庶凡一邑之星野、舆图、学校、赋役、兵政诸大务,以及古先圣贤之遗迹、忠孝、节义之可传者,一目了如”[347]。而后任知县常丹葵欲以其父常青岳稿为底本加以重修,对该书多有讥哂,不予刊刻,“甲辰冬,明府常梅村先生甫下车,索观县志,予遂以写本呈。明府见而哂之,且曰:书不刊布,如露之在花间,见晛则消耳”[348]。后,是志散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