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应城县志》十二卷,奚大壮、姚观纂修,吕庭栩、熊汝弼补修。姚观,字恕甫,江西南城县人,进士,嘉庆间主应城县书院。[112]吕庭栩,字梁湖,邑人,嘉庆庚申举人。熊汝弼,号燮菴,吕庭栩弟子。
由于经费不足,县志成稿后未能刊刻,以稿本形式流传,“奚志亦仅存稿,询其故,佥以赀绌为言”[113]。光绪八年,罗缃以该志为底本,纂修《应城县志》,“乃商得筹款若干……就奚志而增”[114]。光绪志刊行后,咸丰志渐不为人所重,流传范围很小,《传是楼书目》《八千卷楼书目》等近现代目录著作皆未收录。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该志仅存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海内外孤本,后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咸丰《应城县志》采用纲目体,凡十二纲八十七目,内容丰富,体例谨严,属于质量较高的清代湖北方志。雍正《县志》虽设有《艺文志》,然所载者为一邑诗文,书目阙如。是志则稍为变革,从《通志》《归云书目》以及旧志等文献典籍中搜罗邑人著述,并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详载书名、作者、卷数、存佚以及来源等信息对于有疑问者,以按语形式,毕举诸家观点。如《裔语音义》,“《裔语音义》四卷,陈士元撰。按程大中《归云书目》记《彝语音释》十卷,《湖北通志》作《裔语音义》四卷,今此书已未知孰是”[115]。
清代修志,弊端尤多,尤喜凭空附会,借才异地,以为炫耀。该志则据实直书,凡有疑窦,概不收入,“近来纂志,有将临境人物平(凭)空附会揽入,所谓借才异地,以为炫耀者,殊不知旧志科名、列传著录明确,纵有后修疏漏舛讹。如流寓、徙籍等类亦应查核事实,方足为信,兹篇稍涉疑窦,概不敢收,并将府志、通志选举中之缺误处,逐一标出,以俟续修府、通二志者更补,庶免王褒赵达两地互争之诮”[116]。如陈轼,“宏(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顾鼎臣榜,陈轼,历官户部右侍郎,传详功业。按:《德安府志》载陈轼以宏(弘)治乙卯科举人误作庚戌科进士,不知宏(弘)治终于十八年乙丑,不得有庚戌科,大抵以讹传讹,未经深考,此类有府志、通志多倘不究,实何以信后?兹照云梦志略,将讹漏处逐一订正,以备续修府志、通志者采择”[117]。
【注释】
[1]曾荣:《民国通志馆与近代方志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
[2]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丙编》第9本《户部题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822页。
[3]康熙《鼎修德安府全志》卷首《李士竑序》,国家图书馆藏刻本。
[4]康熙《黄陂县志》卷首《黄陂县重修志书序》,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5]康熙《郧县志略》卷首《侯世忠序》,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页。
[6]康熙《罗田县志》卷首《凡例》,国家图书馆藏本。
[7]顺治《远安县志》卷首《安可愿序》,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8]同治《谷城县志》卷首《纂修谷城县志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9]同治《续修东湖县志》卷二十七《艺文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43页。
[11]乾隆《襄阳府志》卷首《重修府志序》,国家图书馆藏本。
[12]乾隆《枣阳县志》卷首《甘定遇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13]同治《宜城县志》卷首《鄢都采访记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14]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2页。
[15]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4页。
[16]嘉庆《恩施县志》卷三《人物十三》,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17]光绪《麻城县志》卷二十二《文苑》,武汉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八年刻本。
[18]顺治《江陵志余》卷首《小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19]乾隆《竹山县志》卷首《邓光仁序》,国家图书馆藏刻本。
[20]同治《增修施南府志》卷二十四《行谊》,武汉大学图书馆藏刻本。
[21]康熙《蕲州志》卷十《艺文志》,上海图书馆藏刻本。
[22]顺治《河南通志》卷首《修志信牌》,湖北省图书馆藏本。
[23]湖北省黄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冈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27页。
[24]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2页。
[25]同治《通城县志》卷首《卢殿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
[26]《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八),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610页。
[27]嘉庆《荆门直隶州志》卷首《卢殿才序》,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
[28]金恩辉、胡述兆:《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下),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版,第16页。
[29]乾隆《常昭合志》卷末《总叙》,国家图书馆藏本。
[30]张书才:《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97页。
[31]张书才:《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9页。
[32]张书才:《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9页。
[33]乾隆《蕲水县志》卷首《序》,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34]乾隆《黄冈县志》卷首《续修黄冈县志序》,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35]乾隆《钟祥县志》卷首《凡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36]乾隆《广济县志》卷首《黄垲序》,故宫博物院藏刻本。
[37]章学诚:《湖北通志检存稿》卷二《复社名士传》,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38]咸丰《长乐县志》卷首《李焕春序》,湖南省图书馆藏本。
[39]邸富生:《试论清代方志的编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40]吴平、钱荣贵:《中国编辑思想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27页。
[41]同治《长乐县志》卷首《龙兆霖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42]甘鹏云:《潜江旧闻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
[43]宣统《黄安乡土志》卷首《黄安乡土志叙》,国家图书馆藏本。
[44]黄苇:《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45]朱士嘉:《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44~52页。
[46]罗运环等:《荆楚建制沿革》,武汉出版社2013年版,第157页。
[47]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外编四《方志辨体》,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871页。
[48]黄苇:《方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49]《明史》卷九十《兵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193页。
[50]《明史》卷八十九《兵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175页。
[51]康熙《荆州卫志》卷首《凡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02页。
[52]乾隆《威海卫志序》,转引自郭红:《别具特色的地理单元的体现——明清卫所方志》,《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2期。
[53]《荆州卫志》卷首《凡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02页。
[54]《荆州卫志》卷首《凡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02页。
[55]《中国方志大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56]《朱批谕旨》第五十四册,转引自吴永章:《鄂西民族地区发展史》,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57]范学宗:《乡土志浅谈》,《中国地方史志论丛》,中华书局1984年版。由于对乡土志定义的分歧,学界对乡土志起源何时也存在异见,苏松平认为最早的乡土志可以追溯到光绪五年吴大猷所修《保德州乡土志》(苏松平:《方志发展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而巴兆祥则提出首部乡土志应为1898年蔡和铿所编《浙江乡土教科书》。(www.xing528.com)
[58]转引自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
[59]王兴亮:《乡土志研究综述》,《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第2期。
[60]王兴亮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断定为6种(王兴亮:《清末民初乡土志的编纂和乡土教育》,《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2期),实则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查阅各类方志以及档案文集等资料。
[61]《沙市志略》卷首《序》载荆州知府余肇康曾在光绪二十年前后组织士人编纂乡土志,然难以确定为何部志书:“先生(王百川)于丙午岁手是编,献之于前荆南观察余观察肇康,时学校肇兴,方延文士修乡土志,见是书深器其为人,并予订为小学课本。”
[62]光绪《雄县乡土志》卷首《刘崇本序》,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
[63]崔建英:《识乡土志》,《图书情报工作》1986年第6期。
[64]王晓岩:《方志体例古今谈》,巴蜀书社1989年版,第5页。
[65]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家李泰棻《方志学》讲道:“体例之于方志,如栋梁之于房屋,栋梁倒置,房屋安得稳固?”宜都人甘鹏云则在《方志商》中说:“纂修通志,以规定义例为要,义例不定,如裘无领,如网无纲。”可见,前贤甚是重视体例在方志中的重要性。
[66]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外编四《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876~878页。
[67]张安东:《清代安徽方志研究》,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6~271页。
[68]乾隆《沧州志例》,转引自邸富生:《中国方志学史》,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0页。
[69]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外篇三《答甑秀才论修志第二书》,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846页。
[70]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71]章学诚:《湖北通志捡存稿湖北通志未定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页。
[72]黄苇:《中国地方志词典》,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345页。
[73]同治《竹山县志》卷首《竹山县志总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04~305页。
[74]乾隆《竹山县志》卷首《邓光仁序》,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五十年刻本。
[75]乾隆《竹山县志》卷首《尹一声序》,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五十年刻本。
[76]乾隆《竹山县志》卷首《皇甫枢序》,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五十年刻本。
[77]乾隆《竹山县志》卷首《邓光仁序》,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五十年刻本。
[78]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79]程之银:《襄阳社科著述志》,襄阳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2014年版,第212页。
[80]同治《谷城县志》卷首《谷城县志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81]同治《谷城县志》卷首《凡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82]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页。
[83]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49页。
[84]梁启超著,朱维铮校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0页。
[85]张兴文:《〈卯峒土司志〉校注》卷首《卯峒司志序》,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86]张兴文:《〈卯峒土司志〉校注》卷首《卯峒司志序》,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87]张兴文:《〈卯峒土司志〉校注》卷首《卯峒司志序》,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88]张兴文:《〈卯峒土司志〉校注》卷首《抄录〈卯峒土司志〉序》,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89]张兴文:《〈卯峒司志〉编纂经过及版本》,《〈卯峒土司志〉校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178页。
[90]张兴文:《〈卯峒土司志〉校注》卷首《卯峒司志序》,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91]张兴文:《土家族历史文化瑰宝——康熙〈卯峒司志〉初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92]富勒浑,满洲正蓝旗人,以举人授内阁中书,累迁户部郎中、广东按察使、浙江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两度出任湖广总督。
[93]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第五辑《富勒浑等奏查审鲁之裕子孙摺》,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第471~473页。
[94]可能主修者鲁之裕牵涉文字狱,而《湖北下荆南道志》志版亦遭到损坏。
[95]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首《凡例》,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96]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首《凡例》,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97]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首《德沛序》,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98]《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8),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630页。
[99]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二十七《艺文志》,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100]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二十七《艺文志》,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101]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首《鲁之裕序》,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102]乾隆《湖北下荆南道志》卷三《建置沿革》,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十九年刻本。
[10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卷六,“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壬寅”条。
[104]章学诚:《湖北通志辨例》,张树棻:《章实斋方志论文集》,山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3年版,第241页。
[105]李花白,河南汝州宝丰县人,贡生,顺治五年任枝江知县,任内筑修河堤,除虎患等,多有政绩。
[106]乾隆《枝江县志》卷十《杂志》,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477页。
[107]乾隆《枝江县志》卷三《水利》,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91页。
[108]乾隆《枝江县志》卷首《重修枝江县志征文小引》,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页。
[109]乾隆《枝江县志》卷末《杂记》,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476页。
[110]乾隆《兴山县志》卷首《黄宫序》,兴山县图书馆藏本。
[111]乾隆《兴山县志》卷七《风土志》,兴山县图书馆藏本。
[112]光绪《应城县志》卷十《流寓》,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113]光绪《应城县志》卷首《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114]光绪《应城县志》卷首《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115]咸丰《应城县志》卷七《艺文志》,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
[116]咸丰《应城县志》卷首《凡例》,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
[117]咸丰《应城县志》卷九《进士》,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