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康熙《卯峒土司志》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康熙《卯峒土司志》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卯峒土司志》由向舜、向子奇、向子清等纂修。向舜,卯峒土司向贵什十三世孙,向子坤子,袭任卯峒安抚使司安抚使。此《卯峒司志》所以草纂以贻后世也。《卯峒土司志》分类粗糙,不够严谨,体例未为完备,这一点当时纂修者向子清即已意识到,“草纂成书,虽未必有合体裁,而余畴昔日之心有合焉”[90]。[91]最后,《卯峒司志》叙述风格贵述不贵论,文辞朴实,行文明畅,呈现简约风格,亦是当地文风的一大体现。

清代湖北方志编纂研究:康熙《卯峒土司志》

康熙《卯峒土司志》由向舜、向子奇、向子清等纂修。向舜,卯峒土司向贵什十三世孙,向子坤子,袭任卯峒安抚使司安抚使。雍正十三年,向舜向朝廷自请改土归流,后徙孝感县任世系千总,“向舜,坤子。坤卒时,舜幼不能替袭,大宪命子坤弟子藩暂行护理。康熙五十九年,舜已成立,承袭。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徙孝感县安插世袭千总”[85]。向子奇,子坤弟,为卯峒土司权司中军,性敏好学,与向子藩一起代为署理土司军政事务,采取保境安民的举措,境内较为安定。向子清,字从清,庠生。其父随祖母迁居酉阳州,向子清也入籍该地。康熙五十五年,向子清携家眷回卯峒司,适时叙及卯峒土司修志一事,乃从事编修,“余自父随余祖母寄迹酉阳,余父业分所易。余是以籍入酉阳……迨康熙五十五年,余偕弟兄携眷,言旋桑梓,间尝于岁时伏腊,少长咸集,叙及修志一事,亦尚托诸空言。及至五十七年,司主视事,始以志事付堂弟子奇修纂,以余为赞襄”[86]。向舜承袭安抚使一职时,境内较为安定,思卯峒司久无志书,乃与胞叔向子藩、堂叔向子清共为纂修:

或有问于余曰:志何为而作也。余应之日:志也者,记也,记其事以供睹记者也。且食货学校,大有关于民瘼,尤为有土者所不容略。是以卯峒虽地属僻壤,不同乎通都大邑,而余先人自明初历守此土,传职至余,司内之食货、学校,以及旧迹轶事,与夫四序推迁、山川景物,亦有足以纂集成志者。虽余以幼年袭职,知识未开,见闻不广,赖胞叔子藩代理司事,而及其成立,自行治理,亦曾有昭示司内各示。且胞叔子奇,姿性灵敏,积学有年,足以助余之所不及。因取彼素所记载者而阅之,仍付伊偕堂叔从清,秉笔赞襄,草纂成书。窃念自有土以来,已多历年所矣。因思人事不能无变迁,著述之事不轻擅,不及身为之,无以见责有攸归。彼所谓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者,其又何说焉?此《卯峒司志》所以草纂以贻后世也。[87]

康熙五十五年前即在筹措是志,至康熙五十七年开始纂修,次年成书。雍正十年又续补图、记等内容。成书后仅以草本形式在土司上层内流传,流传范围甚小,后经辗转由向舜次子执中保管。乾隆五十七年,向正彬在武昌探视族兄向执中,而被托以该书。时志稿虫蠹严重,图、记等残缺不堪,仅其目次。至嘉庆十三年,向正彬将携回来凤县的志稿誊录,附于新修《向氏族谱》之末,加以保存流传:

余于乾隆五十七年至武昌省,值舜伯父次子执中兄患病,往省之。瞥见余而喜曰:余之责今得卸矣。余问其故,则曰:曩者余父时年迈,长兄远征,特出未改土时纂成《卯峒土司志》付余,嘱曰:是书业,乃有土时先人及余实心实致所见端也。迄今三十年,余言犹在耳,夫岂忘心?第余今年近古稀,不幸无嗣多病,诸侄年幼,常恐身后失先人之手泽。弟今来此,则书之存而不失,余于弟有赖焉,弟亦当好为收存。余接而历观志,见系抄本,且图记概已残缺,仅存其目。询之,答曰:余父曰此书原系二本,其一康熙五十八年尔叔祖子奇代余纂修,其一乃余见先年纂修各项有可以图记者,余于雍正十年付堂叔祖补修,始绘图作记焉。书粗成,子奇即去世。后补修未几,余恳请辞职,因未付于剞劂,置之箧底,久未弄及,致将补修图记概被蠹耗残缺,以故第存其目耳。余于是拾之以归。越嘉庆十三年戊辰冬,余合族纂修谱系,因思先人有轶事,有一令其湮没,亦后之所不忍也。矧执中兄递相授受之语,尤不愿余之违之也。爰按其陈迹,录附谱末。惟山水、四时各景,妄续俚句,一以藉以见先人之面目,一以不负舜伯付执中付余之意焉耳矣。[88](www.xing528.com)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认为该志散佚,故而未曾著录。至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来凤县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在该县卯峒镇向氏后裔家中寻得抄本《向氏族谱》,谱末附有该志,是以重见于世。是志为卯峒土司十七世孙向群泽手抄本,为16开线装书,双页直排式。版面长24厘米,宽16厘米;版心长21厘米,宽13.5厘米;版心四周框有1.1厘米宽的木刻板几何纹;每页7行,每行18字,行距约2厘米,每字1厘米见方,为工整楷书。全书共有130页,约1.6万字。该志未列采访编纂人员名单,也无凡例,只有序言、目录及正文,末署“十七世裔孙群泽号雨田氏沐手抄誊”[89]

《卯峒土司志》分类粗糙,不够严谨,体例未为完备,这一点当时纂修者向子清即已意识到,“草纂成书,虽未必有合体裁,而余畴昔日之心有合焉”[90]。但该志也独具一些民族地区的特色。首先,该志设有《疆域志》《物产志》《建置志》《学军志》《敕赐志》《文艺志》等六纲,各纲所列内容简要明了,门类清晰,毫不繁琐。其次,创设《敕赐志》,详载明清时期所赐授坊表、旌奖,以及官职头衔等,为清代湖北方志所独有,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无疑丰富了方志编纂体例范式[91]最后,《卯峒司志》叙述风格贵述不贵论,文辞朴实,行文明畅,呈现简约风格,亦是当地文风的一大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