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秀区洪涝频繁,灾害严重,每年6月至8月为汛期。西江上游江河众多,共有735条河流汇集后进入西江河段,一旦发生洪水,万秀区就容易形成洪灾,区域被淹面积可达90%。
1994年6月19日,万秀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最高洪水位25.91米,受淹街道51条,涉及企业1592家,受灾人口9.68万人。1998年6月28日,万秀区再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最高水位26.51米,受淹街道49条,房屋4132间,受灾户22782户,受灾人口7.14万人。
2005年6月22日上午9时,万秀区遭遇洪涝灾害,洪水漫过防洪堤,浸入城区。23日12时,最高水位26.75米,为梧州市1900年建水文站以来第二大洪水记录。淹没社区21个、街道62条;淹没镇村8个、村民小组58个,受淹面积22平方千米,受灾人口14.3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20亿元。洪涝灾害期间,中共万秀区委、万秀区人民政府派出3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教师,会同市、城区及部队官兵、公检法司干警等1000多人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深入各家各户、商铺、企业动员紧急撤离,及时组织力量协助低水位的群众紧急撤离和转移物资至安全地带。同时,开展拉网式检查,并对危险区域实行交通管制,做到有序不乱。从发出紧急撤离通知到最后全部人员安全撤离,仅用12小时。当洪水漫堤时,河东设防区(低水位区)10万名群众已全部撤出,紧急大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人员伤亡,亦无财产物资损失。(www.xing528.com)
万秀区的洪灾,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4年6月19日,万秀区遭受80年一遇特大洪水的袭击,经济损失惨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灾情十分关注,时任国务院代总理朱镕基、副总理邹家华先后到梧州市指挥抗洪救灾。1994年8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和梧州市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合作完成了《广西梧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修订报告》,堤防工程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25米,堤顶水位26.2米。根据梧州市的地形特点,共分12个防洪片。其中,万秀区规划堤防有河东堤(龙母庙至谭公庙),堤长3585米,保护面积2.26平方千米;设计水位首为25.75米,尾为25.47米;堤坝高程首为27.25米,尾为26.97米;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堤顶宽7至11米;闸门13座。在桂东人民医院、鸳江码头处设排涝泵站2座。钱鉴堤(桂江二桥至五一塑料厂)堤长1500米,保护面积1.33平方千米,设计水位首为26.88米,尾为26.73米;堤坝高程首为28.38米,尾为28.23米;土石混合堤,堤顶宽20米,共装机20台2365千瓦。2001年2月25日,河东堤西江段桩基础施工全面铺开。当年7月,万秀区汛期受淹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温家宝来梧州视察灾情,强调河东防洪堤一定要在2003年汛期前完工,发挥防洪效益。2003年5月31日,河东防洪堤竣工。堤全长3585千米、堤顶最宽处10.5米、高程26.1至27.1米,打下深桩(最深32米)7451根,总投资3亿多元。从此,万秀区结束了洪水不设防的历史。
河东防洪堤建成后,防洪堤内壁的历史文化长廊记载着万秀区2000多年的历史(万秀区志办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