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在理论上是精确的,它只在振型组合上存在近似,因此其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计算结构的各阶周期与振型,计算量大而复杂。为便于工程设计采用,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础上加以简化,便可得到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先将地震作用视作等效静力,求出结构底部的最大剪力,再将该剪力加权分配到结构各质点上(权重为质点重量与其离开地面的高度之乘积),作为质点上的地震作用。该法适用于质量与刚度分布较均匀的剪切型结构,且结构高度比较小(≤40m)的情况。
1.基本假定
底部剪力法以如下基本假定为基础:
(1)结构地震反应以第一阶振型反应为主,忽略二阶及其以上的振型反应。
图2-22 第一阶振型分布假定
(2)结构第一阶振型反应为线性倒三角形分布,如图2-22所示,因此任一质点i的振型坐标φ1i与该质点离开地面的高度Hi成正比,即
式中 C——比例常数。
2.底部剪力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公式(2-81),质点i的地震作用为
其中 α1=α(T1)
注意到
式(2-84)变为
结构的底部剪力FEK等于各质点地震作用之和,即
令
称χ为等效重力系数,GE为结构总重量,则结构底部剪力表达式简化为
对一般建筑结构,各层重量相等,层高相同,可导得χ与层数n之间的关系为
对水利工程中的挡水坝,可简化为多质点结构,这时,式(2-91)中的n也可近似为质点数。显见当n=1时,χ=1;而当n>1时,χ=0.75~0.90,工程中可近似取χ=0.85。
3.地震作用分布
由推导过程可知,底部剪力也就是结构各质点上地震作用的总和,可将其分配到各质点上。若将式(2-86)与式(2-87)两边相除,即可得到任意质点上地震作用分布公式为
式(2-92)表明,结构任意质点i上的地震作用与该点的重量及其质点离开地面高度的乘积成正比。
需指出,由于假定第一阶振型φ1i按直线变化,如上求出的Fi与振型分解反应谱的解相比,一般底部偏大,顶部偏小。
在上述推导中忽略了高阶振型反应的影响,当需考虑高阶振型影响时,可在结构顶部附加一个反向集中力ΔFn(www.xing528.com)
式中 δn——与体系结构形式和基本周期有关的系数,一般结构的基本周期愈大,δn值也愈大,但一般δn≤0.3。
于是考虑高阶振型反应影响时,结构任意质点上的地震作用公式为
这样,可在底部剪力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结构上质点的地震作用分布,减小误差。
【例2-3】 已知结构状况及地震设计反应谱参数同[例2-2],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最大剪力、各质点地震作用和顶部最大位移。
解:(1)求底部剪力。
对应例2-2中第一阶振型 α1=0.0798
结构总重量为
GE=(2.0+1.5+1.0)×9.8=44.1(kN)
结构质点数n=3,近似取χ=0.85。则
FEK=χGEα1=0.85×44.1×0.0798=2.991(kN)
FEK与例2-2中V1的百分比误差为
可见,误差很小。
(2)求各质点地震作用。
1)不考虑高阶影响时,有
与例2-2中F11、F12、F13的百分比误差分别为
可见,由底部剪力法计算的质点地震作用分布,底部偏大,顶部偏小,由此也可推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第一阶地震作用分布曲线应是左凸的。
2)考虑高阶影响时,若取δn=0.05,则
F2=1.106×0.95=1.051
F3=1.065×0.95=1.012
同上,可求得与例2-2中F11、F12、F13的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4.010%、—2.759%、—9.783%。
(3)求顶部位移。
不考虑高阶影响,有
与例2-2中u3的百分比误差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