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构造地震是因地壳岩层应力积累造成岩层破裂引起的,所以地震震源总是在岩层最薄弱处。一般在地壳岩层的断层处,抵抗应力的能力比非断层处要低,故地震一般多发生在岩层断层处。事实上,将历史上发生的地震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可以发现,世界上的地震分布集中在两个带状区域上:环绕太平洋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大陆的欧亚地震带。统计结果显示,全球7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其余大部分发生在欧亚地震带上。
全球地震的带状分布证明了地球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地壳岩层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之间还可划分为较小的板块,如图2-4所示。板块之间的结合部有海沟、海岭、转换地层及缝合线等。
图2-4 全球大、小板块构造划分(www.xing528.com)
板块与板块之间可认为是大的断层,板块在地幔热对流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漂移,当两个板块相遇时,其中一个板块会俯冲至另一板块之下,在板块俯冲过程中,会引起板块交汇处岩层应力增加,造成岩层脆断破坏而发生地震,或者上下板块层面间摩擦力超过其极限摩擦力而造成剧烈滑动引发地震。上述两大地震带,正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由于挤压碰撞或骤然滑动而在板块边缘上发生的地震分布。据统计,全世界8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带上,仅15%左右的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例如,1960年5月21日15时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板边地震,它是目前世界最高震级的地震。
我国属于欧亚板块,且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东面受太平洋板块挤压,南面受印澳板块挤压,因此地震发生频繁,是世界上少数多震国家之一。尤其印澳板块挤压欧亚板块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现仍以每年数毫米速度上升,造成我国西部地震、大震多发。据统计,每年震级在6级以下地震发生多次,1976年松潘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均达到8级,2001年青藏8.1级地震,地面最大水平位移达6m。我国地震活动区分布如图2-5所示。我国境内大致有6个地震活动区:①台湾地区;②喜马拉雅山地区;③东南沿海地区;④天山地区;⑤华北地区;⑥西北地区。其中①、②、③为板边地震,属环太平洋地震带,④、⑤、⑥为板内地震。
图2-5 中国地震活动区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