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供排水产品标准乱象,改进方案出炉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供排水产品标准乱象,改进方案出炉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由于产品标准多头管理,导致城镇供排水管道产品标准杂乱,众说纷纭,不成体系。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其讯号通过接收天线输入到接收机,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

城市地下管线发展报告:供排水产品标准乱象,改进方案出炉

为保障地下管道的日常运维安全,目前国内外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管道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对接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参与的管线基础信息数据,对管道安全管理中的权力和职责进行严格规范,将管线基础数据、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报废处理数据等进行汇总,形成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同时,逐步推进地下管网的状态评估工作,打造风险管理系统,从桌面分析到现场实施,采用动态的、基于风险管理的策略提高地下管线寿命的预估精度,增加主动型维修的次数,提高管线修复计划的效率。在技术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得城市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且正在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1.地下管线安全标准体系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城镇供排水管道工程建设标准目前已经覆盖了供排水管道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运行维护和管理、检测修复等相关环节。虽然现有的安全标准体系基本满足了对城镇供排水管道工程建设和使用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管线安全标准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升级。

(1)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须统一化。目前,由于产品标准多头管理,导致城镇供排水管道产品标准杂乱,众说纷纭,不成体系。企业面临竞争,过度追求低成本、低价格,忽视对管道产品质量控制,严重影响城市建设高品质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因此,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须统一化,严把产品质量控制关。

(2)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须明确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范围。在我国新的城镇供排水管道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中标准被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全文强制性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团体标准。

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工作要求,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体系和层级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整合,要进一步确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范围,提高标准质量,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推动向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过渡,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在标准范围上,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推荐性国家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重点制定本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可制定满足地方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www.xing528.com)

(3)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须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求。城镇供排水管道标准应结合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约用水等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中心工作进行梳理,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以满足和保障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2.地下管线病害检测和诊断

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地下管线存在遍布广、种类多、管网老化、缺乏统一规划等诸多问题,导致供水爆管停水、漏损比重大,排水管网淤堵、水体污染黑臭等一系列病害发生,影响管线正常运行,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影响民众的人身安全。因此,发展地下管线病害检测和诊断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日常运维管理,可有效保障地下管线日常运维安全,保证城市的日常运行。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地下管线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检测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目前,管线病害检测和诊断技术可分为无损检测(NDT)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管线病害无损检测(NDT)技术包括对裂缝、腐蚀坑以及破损漏洞的直接观察,也包括能够识别以上管线病害的技术,主要包括点蚀深度测量、外观检查、电磁检测、结构状态声学检测、超声波检测、管道电流测绘射线检测、热成像检测、根据土壤性质评估、新兴传感技术及传感网络等。模型分析技术指通过测量管线压力流量等信息,通过模型及软件来分析管线的泄漏状态,主要包括瞬时液压法、体积平衡法、压力点分析、负压波法、地区仪表分区等。虽然检测方法众多,实际应用中却面临诸多难点。如管线材质不同,既有铸铁、钢材等构成的金属管线,又有水泥陶瓷塑料材料等构成的非金属管线,不同材质的管线需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目前的地下管线探测仪是利用金属管线对电磁波产生感应的物理特性而获取信号异常值的办法确定管线的位置和深度。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非金属管线在市政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非金属管线不能感应电磁场,因此无法采用金属管线的通用检测方式来对非金属管线进行检测。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是人工开挖及利用地质雷达及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管线检测。从1994年原国家冶金工业部首次从加拿大引进地质雷达至今,地质雷达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探测、高速公路地基和铺层厚度、密实度、无损探伤等检测,其中在地下管线探测中对非金属材料管道的探测技术研究日益完善。投入中国市场的地质雷达主要有加拿大生产的pulse EKKO-100A~1000 型系列地质雷达、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l 公司)产SlR-20 探地雷达、瑞典MALA 系列地质雷达、意大利lDS 公司生产的RlS 系列(Detectorduo)雷达等。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及配套软件等部分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是: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脉冲电磁波信号,当这一信号在介质中遇到有物性差异的探测目标时,电磁波会在不同物性界面上发生反射,产生一个反射信号。其讯号通过接收天线输入到接收机,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根据示波器窗口显示的目标物体反射波双程时间多少和探测点平均介质速度,可以计算出探测目标的深度。

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地下管线病害检测和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美国、德国等,都应用最新的检测技术,如电子、传感等,提高地下管线检测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其中,多重传感器(SAM)是德国研发的一项管道检测新技术,它包括一套管道闭路电视检测(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CCTV)系统和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可对管道的渗漏、腐蚀等缺陷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管径、管道周围土质等参数。其中,CCTV 检测是一项新型的应用工程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用于管道状况检测最先进和有效的检测方法。CCTV 检测采用闭路电视系统,通过控制在管道内行走的机器人摄像系统,连续、实时记录管道内部的实际情况,如发生的病害、位置、图像等,对地下管线进行针对性维护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大大提高恶劣管道检测的工作效率,降低井下作业人员的风险。CCTV 检测主要流程包括:收集资料、现场勘察;编制检测方案;清洗疏堵排水;用CCTV 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并采集摄像资料;总结数据、出检测报告;验收数据准确度;提交评估报告等。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管线病害检测和诊断技术将趋向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