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了使高校体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摆正高校体育的位置
体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对体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摆正其应有的位置。实践证明,只有端正高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摆正它的位置,体育活动才能广泛开展,校园内才能生机勃勃,大学生才能身心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指导思想,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开展和做好高校体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2.从整体的观点开展高校体育工作
高校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校体育的整体效益。
(1)高校体育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上好体育课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但是单靠每周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早操、班级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体育活动,以保证大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2)高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到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学校要在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它们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搞好体育课教学,为学生在知识、技能、体质等多方面打好基础,这样就会涌现出一批体育积极分子和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体育尖子。同时,通过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施以课余体育训练,可使其运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指导和进一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3)高校体育要与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
高校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和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安排,紧密结合。为了获得高校体育的整体效益,高校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养护以及安全健康等知识,结合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并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学校对体弱和病残学生,应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区别对待,组织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严格地讲,以更高层次的整体观点来开展高校的体育工作,还应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营养、卫生条件等,并与高校教育改革的其他方面结合进行。
3.加强体育科研,坚持改革,不断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必须坚持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与条件,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在内容上,要与教育改革挂钩,加强体育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探索我国高校体育规律。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要求来发展高校体育工作,使高校体育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专业人才服务。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质量的提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要着重提高质量。在新形势下要提高对体育教师在师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体育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洁身自爱、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发扬献身精神,从而形成一支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师群体,使高校体育工作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5.加强领导,实施科学管理(www.xing528.com)
高校体育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实施科学管理。在校内,必须在主管体育的校长的领导下,体育部(系、室)积极与各级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共同对体育工作进行规划、检查和总结,以便获得学校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另外要建立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的评价标准,包括关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要努力创造条件,多方面筹集体育经费,保证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物质条件能满足高校体育实际需要。
(二)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途径
要成功地完成高校体育任务,实现高校体育目标,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好高校在招生、培养和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之外,关键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决小学、中学、大学在体育教育工作方面的衔接问题,避免在大学出现中学体育教育的重复现象。
高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
1.体育课的组织与实施
高校体育课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高校教育计划中所规定的必修基础课。
体育课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又能学到技术、提高技能,磨炼意志、振奋精神。
体育课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种形式,按课的不同任务,又可分为普通体育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含研究生),可开设体育选修课。体育课应严格要求:“缺勤超过学校规定1/3学时的,体育成绩不予评定;体育成绩不及格者学校不予毕业、不授予学位,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免于体育考试者,须有医生诊断和医院证明,经体育部(室)审核同意,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持之以恒,讲求实效。
3.运动队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高校运动队训练,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应在普及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运动队训练,努力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有关规定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育专项训练,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4.运动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体育运动竞赛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运动竞赛应体现教育的特点,这有助于检验学校的体育工作,有助于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有助于发现体育运动的优秀人才。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竞赛,应执行国家有关体育竞赛的制度和规定,在赛场要树立良好的赛风,对于违反纪律、弄虚作假者,应依照竞赛制度和规定严肃处理。
学校体育竞赛应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的原则。可以开展班级之间、小组之间的球类竞赛活动,可以举行全校范围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同时也提倡举行以本地区为主的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以增强校际友谊,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