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原有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平民化”教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化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之前必须要正确地评价自我,摆正所处的社会位置,合理设定就业期望值,理智设计职业发展,保持平和心态。毕业生就业要迎合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注重自己未来能在这个职业中学到什么,明确自己将来到底从事什么职业。
市场化的就业体系充满竞争,而毕业生择业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毕业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很大阻力。面对着繁杂多变、眼花缭乱的社会,面对着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着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毕业生的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压力。因此,要想获得就业的成功,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认识自己,准确定位
1.认识自己的方式
(1)自我分析,认识自己。通过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听取熟人的建议认识自己。家人和朋友是比较了解你的人,可以帮助你看到自我分析所不能达到的方面和深度。有时候家长和朋友的意见是很有价值的,不要随便忽视他们的作用。
(3)借助专门测评机构的测试认识自己。很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都提供专门化的心理测试工具和相应的模型,因此,可以借助专业的测试模型来作比较全面、科学的定位。某些专门的测试机构与用人单位有经常性的联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策略和招聘信息,帮助大学生成功地实现求职。
2.个人需要了解的内容
(1)个人的能力与特长。在求职之前,要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能力结构作准确而适当的定位,要能清楚认识自己具备哪方面的能力。
(2)人格(个性)。判断自己是属于冲动型还是沉思型,自己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是感觉型还是直觉型,是思维型还是情感型,是判断型还是知觉型。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在茫茫“职海”中为自己找到一个求职的方向。
(3)兴趣与爱好。分析自己是喜欢理论研究还是喜欢实际工作,是喜欢与人交往还是喜欢与机器打交道。
(4)自我职业价值观。自我思考,是到偏远地方开发市场有价值,还是到大城市守住一片市场有价值,是做教师的贡献大还是做企业管理人员贡献大。这些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5)教育水平、经历、相貌、健康等。毕业于什么学校,有多少实践经验,学历如何,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自己向往已久的职业,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因素。因此,做好此项工作能够有助于毕业生提高就业机会。
(二)明确用人单位的核心需要
不同工种对从业者有不同的特定的核心能力要求,所以用人单位会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考查,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学历已经不足以吸引企业的目光。比如:企业开始注重求职者的人品,希望自己未来的员工能够踏实肯干;要求求职者具有较好的自理能力,对陌生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工作,还要擅长和团队一起完成各种任务等。这些都应该是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重点考查的内容。
(三)科学的心理调节
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时,应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便帮助自己克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心理冲突等。科学的心理调节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化解抑郁,排除心理障碍,增强抗挫折、抗压力的能力。因此,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保障心理健康,帮助顺利就业。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1.自我反省
在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境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然后再做深入的思考,做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职业的选择,除了参考当年整体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应当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以及自己的优劣势等内在因素。
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进行自我定位,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在自我反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待聘的工作职位是否适合自己;如何给职业定位;对这个职位是否有兴趣;参加竞争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2.正确看待社会现象
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健康心理。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独立存在,因此,在求职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学会融入整个社会。有一些大学生的心态是消极的,主要表现在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等。随着国家劳动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关部门将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较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也将扩大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机会,无疑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才。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存在供大于求的矛盾,加之教育结构不合理,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所以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面对人才市场,必须勇于竞争,以便被社会承认和接受。(www.xing528.com)
3.勇于挑战自我
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大学生顾虑重重,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处施展才华,不敢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不敢独立进行求职活动,甚至错失良机。其实不然,每一个领域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不能在自己所学领域发挥才能,也可以投身其他行业。作为年轻人,不应该因为所学专业而不自信,进而为自己找各种退缩的理由。因此,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是求职成功的开端。
4.保持理性观念
时刻保持理性观念,并设法将自己非理性观念转化为理性观念,即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理性观念给我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现实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事很体面的管理工作,到生产第一线是很掉价的事,更觉得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枉费了多年的大学学习。正是由于这些观念的羁绊,导致了这类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能纠正这类想法,适时调整认知结构,不良情绪就容易克服。
5.坦然面对挫折
就业市场机会是有限的,众多大学毕业生必然会产生竞争,但用人单位最终只能选择少数能胜任工作的大学生。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肯定会遭遇被拒绝的尴尬,即便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大学生,也可能遭遇拒绝。所以,大学生应当树立通达乐观的得失观,用积极的态度、百分百的努力准备每一次应聘。同时也要意识到,即便遭遇求职失败,也只是塞翁失马,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善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6.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不良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以方便大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师通过采用一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心理。
(四)未雨绸缪早规划
大学毕业生一般都面临着工作、考研、出国这三种选择,自己要做何种选择,必须早做准备,否则就会手忙脚乱。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在几次招聘会上碰了壁,觉得还是继续读书好,便准备考研。但此时,由于复习比较仓促,成绩往往不理想。看到一些经济实力好的同学准备出国,又动心效仿,但留学必须通过的一些考试又没有参加,于是又后悔了。转而又想找工作,却发觉此时已经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
面对三种选择,建议大学生在读大三时,及早为自己的前途做好规划,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充电”,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就业竞争中去。当举棋不定时,可以向学校老师求助,请老师对自己进行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准确定位。
(五)善用社会资源
求职是个人奋斗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停尝试和探索的过程。除了自己事先设定的目标,大学生不妨尝试一下与自己目标相近的职业,有时也会有意外的收获。求职也需要大学生调动自己所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比如说可以请家里的亲朋好友帮助自己提供就业信息,请他们推荐用人单位;或者可以联系以往的师兄、师姐,他们也有过同样的求职经历,能够理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迷茫,能够给予一定的心理帮助和抚慰。此外,还可以请他们推荐用人单位,从而增加就业口径,提高就业概率。
阅读资料5.1
暂时不能就业者应有的心理准备
一、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暂时的不成功,或暂时不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不代表求职无望。要注意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准确定位,同时对单位及就业市场要有所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保持平常心态,适时缓解心理压力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对于刚进入招聘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更是如此。为此,在就业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失败,首先都应该保持冷静,坦然面对;然后认真寻找原因,合理归因,千万不要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稳妥的办法对求职的方法加以改进,并总结经验,虚心请教,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有经验的前辈或专业人员。这样才能尽快调整状态,抖擞精神,更好地展示自我,接受单位的面试与考核。
三、脚踏实地与志存高远
有一些毕业生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好了宏伟蓝图:3年内做到部门经理,5年内挖掘到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7年内拥有自己名下的企业等。有这样的理想固然好,但在设定理想的时候,一定要与事实相联系,充分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及市场规则。大学生就业应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志当存高远”,切忌“盲目追寻理想”。由于毕业生在面对市场选择时,缺乏经验与社会阅历,因此要带着从零开始、脚踏实地的精神,坚实迈出个人事业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