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民间殡葬礼仪的演变及现状

钟公庙街民间殡葬礼仪的演变及现状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旧时民间殡丧礼仪内容繁复且十分讲究,有些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演变,有的废止。亦有习俗沿袭至今或被简化。临气绝时,家属及子女侍立或跪于床边目送去世。亲属朋友闻报后前来吊唁,一般至亲好友送红绸面白布夹里薄被,称“重被”。丧家则回赠白布以制丧服,称“散白”或“回白”。今亲友多送花圈、花篮及馒头等,丧家送上黑袖套。亲友们至死者前鞠躬致哀,并向眷属表示慰问。

钟公庙街民间殡葬礼仪的演变及现状

旧时民间殡丧礼仪内容繁复且十分讲究,有些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演变,有的废止。亦有习俗沿袭至今或被简化。

老年人在世时择地做寿域,称“做寿坟”。穴内放“寿砖”、“茶壶”、“油瓶”各两只。墓碑上字用红色,以示空穴,待死后入葬改为黑字,今也有人在公墓地预定空穴或寿坟者。

老人临终或病人医治无效时回家待命,家属或子女至少有一人日夜陪伴。临气绝时,家属及子女侍立或跪于床边目送去世。死后,齐声号哭,焚香烛、烧纸钱,俗称“送盘缠”。

亲人气绝后,由子嗣穿上素服,撑伞挈桶即去井边或河埠头投币买水,然后用新毛巾擦抹死者,称“买水浴尸”。一般夫尸子浴,婆尸媳浴,也有请人浴尸。

浴尸后趁尸体尚未僵硬,即为死者换好衣裤,穿上寿衣、寿裤、寿鞋,也有在临终前换上。衣服先由儿或女儿试穿一下后再给死者穿上,然后梳发整容,修剪指甲、趾甲。剪下的指甲、趾甲包起来藏于死者身上。

尸体由长子捧头,幼子扛脚,如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则儿子捧头,女儿捧脚把尸体移于堂前搭好的床上仰卧,右边放头,左边放脚。死人脚后放油灯点燃,俗称“脚后灯”。床边放一把朝门太师椅,椅子前再放一张直丝流桌子,再接一张横丝流桌子。在第一张桌横头放一杯净茶,人进入左边放两杯净茶,桌边再放一条长凳,以供阴司解差享用。上横头净茶前点上三支清香,香前放糕、饼、水果各一盆。

移尸后派人向亲戚报丧,路远者用电报、电话报丧。旧时路近者由报丧人挟一把雨伞,伞头朝后,行至门前将雨伞以柄朝下放置门外,以示凶信。报丧人吃点心后,告知人殓日子即走,主人则将其用过的茶碗弃于门外。

尸床前悬巨幅孝慢,祭桌上香烛昼夜不灭。孝眷着孝服陪于灵堂.晚上寝于尸侧,称“陪尸”。

亲属朋友闻报后前来吊唁,一般至亲好友送红绸面白布夹里薄被,称“重被”。也有送纸钱、锡箔、果品点心、祭轴等。丧家则回赠白布以制丧服,称“散白”或“回白”。今亲友多送花圈、花篮及馒头等,丧家送上黑袖套。亲友们至死者前鞠躬致哀,并向眷属表示慰问。(www.xing528.com)

又称“入木”、“入殓"、“落材"。灵堂停尸3或5日,一般择潮涨时辰进行大殓。尸体入木前,先于棺底铺石灰再在上盖一面被,两头分置“元宝枕”和脚架。供死者搁头和脚。入殓开始,鸣炮奏哀乐。尸体入殓后依次登盖亲友所送的“重被”,最后一条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两侧放死者所爱之物,大殓师高声报随葬物品,叫“报衣单"。亲友以哭声相送。合上棺盖之后,按子女大小顺序,每人执香一支,以棺材为中心顺绕三圈、倒绕三圈,每走过尸体头部作一次鞠躬。殓毕,有的即出柩,也有再择日出殡。此俗20世纪时有些仍存。今则尸体入殓后送至火化。

俗称“出丧"。当天早上天蒙蒙亮放炮奏乐开始出殡。灵柩上盖红毡·条,有的上立头朝天的纸扎鹤一只或居中、四角各一的“独鹤朝天”或“五鹤朝天”。旧时,主师持神位牌面向灵堂,孝子跪拜。主师念死者称衔三遍,于“主”字先以朱点,再用墨改,并在神位牌饰上红绸“魂帛”。抬柩出门后,孝子向棺材跪敬三杯酒,抬棺人接酒后——泼酒于抬杠,称“浇杠”。后由浇杠师傅念浇杠词,即讲好话,边念边以酒洒向杠头、杠腰、杠尾等。随之抬棺上路,孝子起步。敲9下匀锣加4下紧锣为一节,称“十三记锣”,轮番击打。放爆竹,称“行路炮”。散纸钱,“称买路钱”。孝子孝孙披麻戴孝,手持“孝杖棒”扶棺躬身而行,其余亲友随后。当灵柩过桥时孝子俯身从棺下过,然过跪迎,待灵柩过桥后再扶棺而行。遇到村庄须绕道。逢亲友所设的路祭,须停柩受祭,孝子叩谢。今此俗从简,且多用汽车运送灵柩,一路放爆竹、奏乐,亲朋等则在后乘车相送。也有在殡仪馆先举行告别哀悼仪式后火化。

孝子等先列队顺时针绕墓域三圈后开墓门。用芝麻秆、稻草点火烘墓穴,称“暖穴”,并燃结缘箱结缘,再用对剖后的青毛竹置穴底作滑轨,棺头朝里推入墓穴。今多为在穴中放入火化后的骨灰箱和随葬衣物。有的还有殡葬师傅说椁。由儿子将原放在穴中的硬币拿回家放在米缸内。安葬完毕封墓门,倒绕三圈,子女掘泥土复在坟顶上,再拜墓前。依丧棒于墓侧,脱丧服,将冠、鞋、花圈等皆在墓前焚烧。入穴前后皆放爆竹、百子炮。

一般亲友送葬中途即回,至亲送至墓地。回程时须接一支香火循原路至丧家,进门须跨门前草堆。送丧者回家时主客不作送别。中午设宴称“吃斋饭”,俗称“豆腐羹饭”。

做七头

死后第七天(包括死日那天)做斋饭称头七斋饭。以后每隔七天祭祀并做斋饭一次,直至“七七”(又称断七)止。其中尤以“五七”三祭为重,并由女儿出钱当办,也有“五七”时“剃孝子头”习俗。

死日那天算起第100天供羹饭祭祀,以作纪念,称为“百日”。

死后一周年称“周年”,第二年称“二周年”,第三年则称“三周年”。三年内每逢死者忌日,办烫饭奠祭亡灵,称“做周年”,也有请人念经超度亡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