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由印度迦毗罗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山西并州僧人慧达在鄮县城东郊鄮山乌石岙(宝幢育王)建茅舍,供奉传说为阿育王所造的释迦舍利塔,佛教始入鄞县。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在本县太白山东谷结茅修寺,成为天童禅寺的开山元祖。以后,佛教在鄞县逐渐流传,各地先后建造寺院。佛教寺院为供奉释迦牟尼(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佛像,供人们讲经诵经及做佛事的场所。现将本街道历史上主要佛教场所简介如下:
甘露寺(甘露庵)
位于原三桥村临河北边万龄桥旁(今南裕小区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月。原称甘露庵,规模较小。后随着众香客资助逐渐扩大,使其在当地周围较有名气,远近香客较多。新中国成立后宗教提倡“三自”爰国,自力更生,曾在后殿办过布厂(后并入宁波大昌布厂)。“文化大革命”中,庵里大小菩萨被丢入河中。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阿宝师傅和又威师傅在众人支持下,经有关部门批准,又把甘露寺(庵)恢复,在宁波佛教协会支持下,又请来了一些和尚师傅,改名为“宁波甘露寺”,并在周围建立甘露公园,成为当地一个景点。
普雨寺
坐落于前周村陈家九曲河边,始建日期无考。清代年间香火兴旺,寺内有大小和尚百余人,各分执事。寺院还拥有百余亩田供寺内费用。民国十五年(1926)寺院主持了庆师傅重修方丈殿和大殿。寺院共三进,占地约1200平方米。寺前还有一个四周砌石的水池。1955年寺院被拆。
慈云寺
该寺原是东南千年古刹之一,建于五代十国时后汉乾裕二年(949)。宋治平二年(1065)赐额,后毁。元至正年间(1341—1368),僧昙苑集资重建。明清期间又曾多次修建和扩建。每逢初一、十五及菩萨生日,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北宋神宗年间,时任鄞县县令王安石在考察奉化江治水时曾跸驻该寺。清咸丰二年(1852),南乡抗粮领袖周祥千(周韩人)曾带徒第等人在该寺内设密室商讨抗粮大计,后事败在杭州就义后墓葬于该寺西侧。
治平寺
坐落在蔡家后方。后唐清泰二年(935)名保丰。宋治平元年(1064)赐今额。嘉熙二年(1238)毁。永乐七年(1409)建圮,天顺年间重建佛殿、法堂、山门,嘉靖三十四年(1555)重修后圮,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法堂,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大殿及天王殿。20世纪60年代房屋改造时拆除。
茶亭庵(宝光寺)
旧称林塘庵,始建于唐大历(766—779)年间。因庵与隔河过桥的施茶凉亭相连而得名“茶亭庵”。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天王殿,曾改名为“宝光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宝光寺”匾额仍悬挂在前殿大门上。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后逐渐改作生产队用房。后于1983年8月毁于火灾。
南浦庵(www.xing528.com)
始建年代不详。原在甩龙桥(宋诏桥)。清中期迁至汪董村陈家。1956年因火灾被毁。
在铜盆浦龙王堂对面,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六年(1917)毁。第二年又重建大殿、天王殿、佛堂,曾更名为“龙圣寺”,是附近规模较大的寺庙。“文化大革命”中被拆。
因在铜盆浦坝头旁而得名,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后一度也叫“保恩寺"。“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庙内菩萨。1971年因小孩玩火,全部建筑被焚毁。
位于陈婆渡,旧名“镇庆庵”。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毁,光绪八年(1882)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作手工业社、供销社。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小学教室。
位于石路头村西,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又名“茅庵”。20世纪50年代曾修茸一新,后于60年代被拆。
位于鲍家套村张家耷东。宋时建造,因此地有樟木碶,故又名“樟木碳庵”。曾作生产队库房和五金厂及淡水渔业队用房。1983年拆除。
位于桃江。民国十二年(1923)通达筹建大殿三间,两廊东庞,祀明文林郎张金修公之神位,为张氏香火院。
位于桃江,始建日期无考。
位于高塘桥。始建日期无考。1931年被大火烧毁后迁关帝菩萨于市心亭。
2005年由黄福安等筹资恢复关帝殿。
此外在历史上,当地还有铜盆浦的法云寺、三里的天福庵、陈婆渡的积庆庵、萧皋碶的广福庵、桃江井顿的西桃寺等,但始建日期均无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