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道志:人口统计与分布

钟公庙街道志:人口统计与分布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钟公庙乡3536户,12276人;陈婆渡乡4937户,15576人。平均每年人口增加分别为152.61人和178.8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钟公庙和陈婆渡两乡分别为5303户,14420人和5874户,15623人;农业人口分别为11884人和13992人。民族当地人口一直以来均为汉族。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也并无少数民族居住本地。老年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而外出经商务工、读书、参军男性人数又多于女性。

钟公庙街道志:人口统计与分布

人口数量 清至民国时期虽有人口统计,但因惧税瞒报或为争选额虚报,更有掌管者因厌繁琐而编造,故人口隐漏浮滥甚多,加上政区范围变更和统计口径不一,故本地人口数据难以为据。

新中国成立后,钟公庙一带当时分为新南、首南二乡,且包括周宿渡一带。1953年两乡人口总计为2705户,8865人。陈婆渡地区则有浦东、盆浦、桃江、首建四乡,1953年统计总户数为5217户,人口为17203人。1964年人口普查时钟公庙乡为2519户,总人口9529人;陈婆渡乡为3141户,计人口12354人。此后随着计划生育逐步开展,人口自然增加率逐步降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钟公庙乡3536户,12276人;陈婆渡乡4937户,15576人。平均每年人口增加分别为152.61人和178.8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钟公庙和陈婆渡两乡分别为5303户,14420人和5874户,15623人;农业人口分别为11884人和13992人。1991年两乡的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868人。

1992年,钟公庙、陈婆渡两乡合并建镇。是年,全镇户籍人口为11365户,计31112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镇户籍人口14928户,总人口为36253人,其中农业人口26213人,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县中心区开始建设,全镇常住人口增加较多,由1990年31004人增加到68630人,增长了一倍多。人口密度也增加到每平方公里1961人,列全县前列。2003年建立钟公庙街道后,是年,全街道户籍人口增加到19644户,总人口为74490人,农业人口则由于中心区开发建设耕田面积减少下降到14819人,占总人口比例大幅减少。此后随着鄞州中心区和街道经济的发展,住宅小区的先后建成,总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人口(住本地半年以上)人数快速增加。2005年街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已达到2152人,为全区人口密度最高地段。2007年全街道户籍人口104125人,而常住人口已达到206758人,外来人口基本上已和本地人口持平。2008年,中河、首南两街道从本街道分设后,是年底,街道总户数为19681户,人口68359人,其中户籍人口8319户,计20315人,外来常住人口已超过当地户籍人口一倍多。

当地户籍人口中历来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90%以上。据1990年人口普查,当时钟公庙乡非农业人口2109人,陈婆渡乡为1643人,两乡合计仅为3752人。随着当地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建设,农业人口随着耕田面积缩小也逐步减少,而非农业人口则快速增长。2001年全镇非农业人口已增至16289人,是1990年的4倍多。2005年非农业人口为72578人,占人口总数近87%。2007年,全街道非农业人口已达81464人,而农业人口则降为4334人。2008年,全街道非农业人口18797人,占总人口的92.5%,而农业人口仅为1518人,占总人口的7.5%。

1953年—2008年街道户籍人口

单位:人

1978年—2008年街道(镇乡)历年人口情况表

单位:人

注:1992年前已包括原陈婆渡乡人口数

1955年钟公庙一带各村人口情况表

单位:人

街道各村(居委会)户籍人口变化统计

单位:人

注:以上人数未包括单位集体户,2008年划入中河、首南街道的社区和村未作统计。

民族 当地人口一直以来均为汉族。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也并无少数民族居住本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加,少数民族也开始进入本地。到2000年全镇常住人口68630人中,汉族为68318人,占总人口99.55%,少数民族共312人,占总人口0.45%,其中以土家族144人,苗族41人和畲族31人为多。其他少数民族为布依族16人,白族15人,彝族11人,壮族7人,回族7人,土族7人,蒙古族朝鲜族各为5人,瑶族4人,保健族3人,侗族、信佬族、达斡尔族各为2人,满族、保族和哈尼族各为1人。2008年,中河、首南街道分设后,本街道户籍人口中尚有少数民族13个,计86人,其中男34人,女52人。

性别 新中国成立后历年的户籍人口统计中,除七八十年代男性多于女性外,本地女性别比女性总人数大多年份均略多于男性。2000年全镇男女性别比为96.65:100。2008年街道男女性别比为97.16:100,其中男性10011人,女性10304人。老年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而外出经商务工、读书参军男性人数又多于女性。各年龄段男女人数比各有差异。在近十年出生的人数中,男性婴儿已多于女性。

各时期出生婴儿性别情况(www.xing528.com)

单位:人

2000年全镇常住人口各年龄段性别情况

单位:人

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随着计划生育、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和环境卫生条件改变而逐步发生变化,青少年人口的比例逐步减少,而60岁以上的老人数目不断增加。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钟公庙公社和陈婆渡公社0至14周岁人数分别为2807人和3893人,占人口总数的22.87%和24.97%;60岁以上人口两公社分别为1187人和1546人,占人口总数的9.67%和9.92%。1990年,钟公庙和陈婆渡两乡0至14周岁人数为2962人和2832人,占总人数的比分别减少到20.54%和18.13%;而60岁以上人数分别增加到1431人和1715人,占总人口的9.92%和10.78%。此后由于经济发展和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建没,尽管外来人口迁入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壮年人数增加较多,使人口结构中青壮年比例有所增加,但全镇老龄人口基本保持在10%上下。2008年,中河、首南街道分设后,全街道户籍人口20315人,其中18周岁以下人口数为3675人,占总人数18.09%,60岁以上老人数为2272人,占至14周岁以下人口比例明显减少,而老年人口却增长较快。街道已进入老人化社会

劳动力从业状况 劳动力年龄国内标准为男16—59岁,女16—54岁。当地的劳动力人口历来是以务农为主,除一些家庭主妇外,仅有极少人数从事手工业商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社队企业开办,部分农民亦工亦农,做工在厂、分配在队、农闲务工、农忙务农,仍为农村社员。80年代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社队企业人员也开始逐步脱离农业生产成为企业职工。1982年人口普查在业人员统计中,从事第二产业人数已开始超过第一产业。此后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二产业人数不断增力口,第三产业人员也不断上升。到1990年,钟公庙乡在业人数9953.人,从事农、林、牧、渔共2476人,占从业总人数24%,而从事第二产业人数5825人,占从业总人数58%。陈婆渡乡在业总人数10235人,从事农、林、牧、渔计3550人,占从业总人数35%,从事第二产业5502人,占从业人数54%o从事商业和服务行业人数两乡分别为797人和579人。至2000年全镇从事第一产业人数已降至从业人数的8.0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数则分别上升到占从业人数的60.88%和24.73%„此后随着中心区开发建设,街道耕田面积逐步缩小。2005年全街道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仅为3831人(包括外来人员)。至2008年年底,全街道30376人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仅为493人,从事第二产业14496人,从事第三产业迅速增加到15387人,超过了第一和第二产业人数总和。

2005年—2008年街道各产业从业人数表

单位:人

注:各产业人数包括外来从业人员。

2007年劳动力分布情况表

单位:人

文化素质 钟公庙、陈婆渡两地原来由于经济不甚发达,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据1964年统计,两乡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只有18人,高中学历238人,两者占总人口1.16%。而文盲、半文盲人数6812人,占总人口31.1%。当时还有近三分之一7一12岁的儿童未入学。随着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教育事业发展,.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钟公庙公社12岁以上人口10317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234人,占21.65%;陈婆渡公社12岁以上人数1277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296人,占17.98%。而两公社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人数分别增加到431人和613人。80年代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运动,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不断下降。至1990年钟公庙、陈婆渡两乡文盲、半文盲人数已降至13.62%和16.29%,而初中以上学历人数大幅增加。是年,钟公庙、陈婆渡两乡每千人中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6.50人和2.56人;高中及中专学历分别为60.78人和48.44人;初中学历为266.44人和255.35人;小学学历为460.16人和473.31人。2000年全镇已实现九年制普及教育,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本地户籍的青壮年也已基本扫除了文盲,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人口占总人口55.88%。

人口文化程度统计表

单位:人

人口流动 改革开放前本地人口流动量不大。外出人口以经商、婚嫁求学、参军为主,而进入本地也以婚嫁、就职为多,进出人口相差不大。改革开放后,外出人口有所增多,除了外出经商务工及随亲家属、婚嫁外,迁居到宁波市区的人数也开始增多。与此同时,随着鄞县经济发展,外地人员也开始来当地务工务农。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钟公庙、陈婆渡两乡分别有外出人员833人和510人,主要去向为宁波大市内较多。是年,外来人口钟公庙乡为1916人,陈婆渡乡为697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建设发展,90年代后人口流动量增大。2000年普查统计,全镇外出人口数为3985人,比1990年两乡外出人口增加了53.5%,主要去向仍为本市及县内其他乡,占外出人口数54%,省内其他县占41%。外出人口年龄主要为20—50岁,其中务工经商和随亲家属占外出人员56%。是年,外来人□全镇已猛增到29254人,是1990年的11倍多。来我地的外来人员,主要为15—64岁,人数为25239人,其次是随带的小孩和老人,分别为3530人和485人。外来人员除了来自省内临海、三门、天台等县市外,主要来自江西、安徽、四川等省,以从事务工、务农和经商及从事服务行业为多。进入21世纪后,外来人员继续大量涌入我地。2007年外来人口已开始超过了本地居民人口。2008年,中河、首南两街道分设后,街道外来人口为47989人,是本地户籍居民人数的2倍多。

2000年一2008年外来人口表

单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