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道志:成人教育中心及社区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

钟公庙街道志:成人教育中心及社区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年,钟公庙成人教育中心成立,先后由马亚芬、陈俊国、杨国定、葛亚萍、严法敦等任成人教育干部。是年,经宁波市教育局批准,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成立,本镇被确定为区首批社区教育实验镇。2004年还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评估验收,被评为宁波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乡成人教育中心。2002年8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又成立了“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办学档次进一步得到提升。

钟公庙街道志:成人教育中心及社区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

本地最早的成人业余教育是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办的农民冬季夜校,也称“冬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政治热情高,各村干部和一些积极分子纷纷参加夜校学习,由当地小学教师为他们辅导识字、教唱歌曲等。后“冬学”也称“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在夜校学文化学政治。

1956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精神,各村开展青壮年扫盲,除了集中办扫盲班外,还发动学校教师学生进行上门包干扫盲。1958年,县委、县人委提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实现基本无盲县”决定后,乡政府召开誓师大会,发动突击扫盲,一度形成“队队办民校,处处设课堂,黑板挂田头,念字在口头”的局面。虽然在当时瞎指挥、浮夸风的错误影响下,扫盲工作也出现了追求高指标等浮夸现象,但扫盲运动也确实使不少农民学得了文化知识。

60年代初,因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业歉收,进入困难时期,农民业余教育也受到严重影响。1964年下半年起,公社设民师辅导员后,农民业余教育开始恢复,钟公庙乡还成为全县开展业余教育先进之乡。“文化大革命”初期,农民业余教育基本瘫痪。70年代初,农民业余教育逐步恢复,各生产大队办起政治文化夜校,以学《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和学路线、讲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

1975年,公社开始配备业余教育干部,生产大队又办起了扫盲班。1976年,“东方红公社”成为鄞县首批基本的除文盲单位。1978年,提高了扫除文盲要求后(非文盲率达85%以上),公社又一次开展突击扫盲,统一命题进行测验。1979年,姜山区5个公社的青少年、壮年非文盲率都达90%,成为全县第一个基本扫除文盲的区。是年,钟公庙成人教育中心(初始称成人教育办公室)成立,先后由马亚芬、陈俊国、杨国定、葛亚萍、严法敦等任成人教育干部。其主要工作是:(1)扫除青壮年文盲。(2)举办农民技术学校。(3)开展企业职工文化技术培训。

1982年起,县大集体企业职工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开始,企业职工学习初中文化和技术理论,开展岗位练兵,以使企业职工达到初中文化毕业水平和技术等级规定的三级工应知应会的水平。乡干部也开始进行初中文化学习补课,并采取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输送青年干部参加脱产的高中文化培训班和干部学习班。

1986年,县大集体企业“双补”任务基本完成后,乡镇企业职工开始岗位培训,同时将职工学历教育逐渐转到技术专业教育,鼓励企业干部、技术和财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专业进修。不少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也参加函援、电大进修学习。

1989年,县农机局在钟公庙开办县农机具培训学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后,根据鄞政发[1992]60号文件,钟公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并开始独立办学,校址设在镇政府所属“农工商”院内。成人学校由严法敦负责,职业技术教育(职高部)由陈烈椿负责。1994年,成教、职教分离办学,职校迁到严家原康懋学校。1995年9月,经省文化统一考试,本镇首批48人录取为杭州大学经济管理大专班学员,并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教育点。经过一年半学习,48名学员均获得杭州大学大专专业证书。

1996年,镇成校和职校又重新整合,称“钟公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徐良平任校长。镇政府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拆建、扩建学校,改善学校面貌和教学设施。1997年,学校通过省一级成校验收,1999年,又被评为省示范性学校。此后,学校坚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不断探索办学新路子,扩大成人教育范围。

2002年,街道构建了“一院三部四点十校”的教育管理网络模式,即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职高部、中小学部、社区教育部三部和钟公庙、长丰、陈婆渡、宋诏桥四个教学点。开设党校、团校、职工培训学校、农业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文体休闲学校、家长学校、被征地人员培训学校,基本做到了教育进社区,让广大群众就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是年,经宁波市教育局批准,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成立,本镇被确定为区首批社区教育实验镇。2003年4月被定为区首批社区教育示范镇。2004年还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评估验收,被评为宁波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近几年,一院四点十校工作开展正常。居(村)民学校也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师团上课、志愿者服务、社区文艺团体活动等使全街道教育培训成为一种日常性的居(村)民自我教育活动。各社区还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开拓各类教育和培训的活动。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根据政治宣传和社会需求,利用各地的教学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一是党校、团校、普法、计划生育等政治性培训班;二是计算机、会计、征地农民、外来人口和劳动力预备实用技术、保安、保育员艺术插花、文娱体育等社会需求的培训班;三是成人大专、高中学历培训班;四是以英语科普为主的学生素质培训班。年平均培训各类人员达到3万人次。多项培训获市、区先进称号。据统计,近三年街道共评选学习型组织34个,学习型家庭826户,创建省文明社区、百强社区和示范社区共5个。2008年11月,街道还被评为“宁波市首批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同年12月又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钟公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介

钟公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一所由街道主办,鄞州区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学校,位于蓬勃发展中的鄞州新城区。学校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乡成人教育中心。1992年改名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简称成校),并开始独立办学。1997年通过省一级成校验收.1999年被评为省示范性成校。学校现拥有成校、职校、嵩江学校、宋诏桥教育培训中心等教育实体,是一所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学校。2002年8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又成立了“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办学档次进一步得到提升。(www.xing528.com)

学校占地25.5亩,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师57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5%,双师型教师占15%,高级职称教师占10%。在校全日制学生共有21个班级,近1000人;成人大专两个专业6个班,学员198人;少儿剑桥英语13个班级,学生350多人;快乐英语10个班级,学生近400人。学校还经常开展农民、企业职工、外来人口、普网、阳光工程劳动预备力等技能及文化素养提升培训,定期举办成人中专、成人高中及成人本专科等学历教育。年培训总量在3万人次以上。

学校长期坚持“求规范、拓空间、创特色、树形象”的办学理念,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形成“求知、致用、明理、尚德”的良好校风。2002年,学校建立了“一院三部四点十校”的教育管理网络模式。“一院”即钟公庙社区教育学院:“三部”即职高部、中小学部、社区教育部;“四点”即钟公庙、长丰、陈婆部、宋诏桥教学点;“十校”即党校、团校、职工培训学校、农业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老年学校、文体休闲学校、家长学校、被征地人员培训学校。基本实现了教育进社区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就近参与教育培训活动。

学校的社区教育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十院四点十校”的管理培训模式,产生了良好效果和较大影响。

学校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共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学校长期采取校企结合办学形式,职高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职业教育综合办学水平处于全区同类学校的前列。

宋诏桥教学点主要从事少儿剑桥英语教学,由于管理严格、教学质量好,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员有来自江东、海曙、鄞州区等近10个乡(镇)、街道,如今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又一特色,2002年率先在全区成校中设立了学校教科室。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已连续三届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另有多个课题在市、区获奖。校刊《育林园》连续六年在参加区优秀校刊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两个。近五年来,有40多篇教师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在省、市、区获奖,有3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2008年12月,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近几年,学校多次被评为“鄞州区教科研先进单位”和“社区教育宣传先进集体”。校长徐良平多次在市、区各级会议及论坛上介绍学校办学经验,并代表宁波市参加长三角首届成校校长论坛,介绍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历任校长(负责人):

1979—1991马亚芬、陈俊周、杨国定、葛亚萍

1992—1996.7严法敦、陈烈椿

1996. 8—徐良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