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道志:周宿渡小学历史变迁与新教育楼

钟公庙街道志:周宿渡小学历史变迁与新教育楼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宿渡小学在县、市分开后划入宁波市。中心小学领导管理权也被剥夺,教师回队任教成为社员,工资也改为评级记分向生产大队领取。(一)钟公庙乡小学名称变更和撤并(二)陈婆渡乡小学名称变更和撤并在此期间,全乡各小学根据县人民政府开展小学普及教育要求,抓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生合格率。1987年桃江傅家耷港胞傅龙华兄弟捐资18万元重建桃江小学,1988年新教育楼竣工。

钟公庙街道志:周宿渡小学历史变迁与新教育楼

鄞州一带素称“文教之邦”,自宋至清各类学塾相延不绝。由富家自办,专门为自家或亲戚子弟聘请名师授业称家塾。凡以筹募或由宗族公款招收贫寒子弟入学称为义学或义塾!。据村史族谱记载,钟公庙街道在清咸丰年间鲍家、张六四房就办有私塾。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发《钦定学堂章程》,家塾、义塾改称学堂。是年,监生石志湘在石家余庆义庄办存义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乡人张之铭在石路头开办三池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乡人鲍棠等也在鲍家耷祠堂开办鲍氏开智小学堂。此后林下顺族人也在林氏祠堂内开办了植德小学堂。

民国以后,学堂改称学校,分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办有高年级称高等小学,只办初级班的称初级小学。从民国元年(1912)起,我地先后在蔡家、桃江、铜盆浦严家、傅家耷办起了小学。民国二十年(1931)后,乡人为培植子弟,办学热情更高。陈婆渡、钟公庙、前周、长路头、慧灯寺等地也纷纷开办了小学。这些学校先是以供本族子孙入学为主,后逐步开始招收邻村孩童入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小学曾一度调整或撤并,钟公庙联立励群小学改称鄞县首南乡中心学校。县立桃江小学改称鄞县桃江乡中心学校。

民国时期小学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县政府采取维持原状、立即开办的方针,开始接管学校。钟公庙励群小学、桃江小学、周宿渡小学、蔡家存志小学分别被县政府接办为新南乡、桃江乡、首南乡、盆浦乡中心小学。当时共有小学25所,班级58班,学生近2000人,教师66名。1952年下半年,全县各村私立小学也由政府接办。学校名称大多也以所在村为名。当时大部分学校因庙为学、以祠为校,校舍破旧,设施简陋。学校学生人数除中心小学外一般也只有几十人到百人左右,且多一个教室内坐两三个年级学生。入学儿童仅为50%。当时学校教师除了完成本身教育工作外,还积极协助村干部搞政治运动和辅导冬学等。

1956年全县行政区域归并为4镇40乡。桃江小学为桃江乡中心小学,铜盆浦小学改为铜盆乡中心小学,新南乡中心小学仍为原励群小学。是年,教师的收人也由“工资分”制改为实行货币工资。

1958年11月,姜山燎原人民公社建立,钟公庙、陈婆渡分别建立管理区(后改为公社)后,开始设钟公庙、陈婆渡为公社中心小学,负责辅导管理公社内各小学。周宿渡小学在县、市分开后划入宁波市。

1962年因遭自然灾害,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学校部分公办班转为民办班。一所学校既有公办教师也有民办教师共同任教。1964年,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各村又开办了民办小学和简易小学(后改称耕读小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战线批判两种教育制度,耕读小学停办。

1968年,贯彻队办小学方针至1969年9月,当地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中心小学领导管理权也被剥夺,教师回队任教成为社员,工资也改为评级记分向生产大队领取。.各小学的校名也分别改为当时具有时代气息的生产大队名称(见附表)。两所公社中心小学也分别改为友谊小学和红卫小学。1972年下放生产队的教师恢复工资制和户粮关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思想混乱,学校教学一度极不正常,任意停课闹革命。学习内容也以学习《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主,组织学生学农、学军,学校还办起小农场、小牧场,养猪、养兔。

1975年到1978年期间,不少队办小学还开设了初中班,俗称"小学戴帽"。当时为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公社曾成立教育革命办公室,董学盛担任东方红公社教育革命干部。黄家楹、俞秀菊先后任红卫公社教育革命干部。

1978年5月,恢复公社中心小学,是年9月,停办各小学附设初中班,部分小学又利用空余教室开办幼儿班。至1980年,东方红公社有小学10所,43班级,学生1500余人,教师56名。红卫公社有学校15所,计51班,学生1750余名,教师65名。

1983年8月,由于政社分设行政体制改变,公社中心小学改名为乡中心小学,所属各小学也分别改名为所在村的名称。在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小学的布局先后做了调整,撤并了部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学校,以利进一步办好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一)钟公庙乡小学名称变更和撤并

(二)陈婆渡乡小学名称变更和撤并

在此期间,全乡各小学根据县人民政府开展小学普及教育要求,抓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生合格率。1984年钟公庙、陈婆渡两乡分别通过县检查验收,由县人民政府发给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86年又开始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小学普及“五率”统计表

单位:%

1985年,学校开始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1986年乡政府筹资为钟公庙中心小学建造六角形三层教育大楼一幢,翌年竣工。1987年桃江傅家耷港胞傅龙华兄弟捐资18万元重建桃江小学,1988年新教育楼竣工。

1988年,经县教育局验收,钟公庙中心小学达到宁波市办学纲要优秀级,钟公庙乡也被县府命名为“基础教育先进乡”。

1989年9月,鄞县聋哑学校在金家漕开办,为我地聋哑儿童和特殊儿童人学提供了机会。(后改为鄞县特殊教育中心)

1991年起,国家教委和省、市教育部门在钟公庙中心小学搞“汉语拼音直读教学法”试点,取得了较好成效,并将“直读法”教学过程录像在全国推广。是年,三里村旅日侨胞李世民捐资建造的惠风小学竣工,石家小学迁入新校区。

1992年,全县撤区并乡扩镇。陈婆渡乡并入钟公庙乡,两乡合并建镇。同年钟公庙镇教育研究辅导室(简称教辅室)建立,作为县教育局派出机构负责全镇教育管理和辅导。(马加骋、陈冠昌、郁一波、蒋小明先后任教辅室主任)。当时,全镇有小学11所。除镇中心小学外,有宋诏桥、金家酒、康懋、陈婆渡、桃江、蔡家6所完小;慧灯寺、鲍家、李花桥、惠风4所村校。为了全面实施《宁波市农村小学办学纲要》,各学校努力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素质、学生质量、校舍面积、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图书等方面积极达到或超过宁波市办学纲耍中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要求,镇政府还制订了教育发展规划。两年后经验收,全镇小学完成了“达纲”要求。此后,为实施“教育兴镇”战略,全镇又一次调整小学布局,先后撤并了慧灯寺、康懋、鲍家、李花桥、惠风小学。镇政府集中财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90年代中,先后新建当时设施一流的宋诏桥小学和金家漕小学,扩建了镇中心小学和陈婆渡小学。学校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生质量也逐年提高。1997年,钟公庙镇被市政府评为教育强镇。1998年,被宁波市列入第二批农村小学整体优化实验乡镇。2001年又被评为省教育强镇。

随着鄞州中心区的建设和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涌入本地。2000年9月,由安徽六安人何福东创办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育红小学在钟公庙村姚家开办,这是全镇第一所外来人口子弟学校。此后,随着外来人口的逐年增多,镇政府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困难,于2002年经区教育局审批由镇成人文化学校在汪董工业区筹办国有民办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后改称嵩江学校)。2003年9月,蔡家小学并入陈婆渡小学后,街道又利用该学校的原有设施,拨款开设校长公派、教师外聘的国有民办流动人口子弟学校,以解决陈婆渡一带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困难。与此同时,坐落在华泰剑桥社区的县直属华泰小学也正式开始招生。

2003年,钟公庙撤镇建街道后,根据鄞州中心区的建设规划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街道重视智力投资,倾注大量资金投入学校建设。2004年8月投资30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47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全县教育设施一流的陈婆渡小学。

2006年8月,投资4000万余元,占地面积52亩,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功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的钟公庙街道中心小学落成。街道还为各学校添置了现代化教育设施,全街道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开始积极实施现代化教育,校校建立校园网,多媒体教育代替幻灯,小黑板成为辅助教育手段,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等教学设施齐全,学校软硬件均属于全县一流,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推进。全街道4所小学均成为宁波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4所小学均顺利通过省示范学校评估验收,成为宁波市首个所有公办学校均成为中心级学校,且又是省示范学校的街道。四所小学全部达到了省标准化建设一类学校。

2006年,公立小学实行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教育,免除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信息费。与此同时,全街道教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进修培训达到了高一层次学历,一批批骨干教师和新生力量也逐年充人到我街道教师队伍之中。到2007年底,全街道237名小学专任教师中,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有225人,占教师总数的95%,比2000年提高4倍。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全街道四所公办小学中有区级以上名教师3人,学科骨干11人,教坛新秀73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3人,占教师总数的42.6%。学校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了风气,每年都有一批课题列入国家级或省市级教研课题。

市级以上教育科研立项一览表

街道内各小学近五年来教育研究课题有国家级立项一项,省市级课题十五项。陈婆渡小学还被定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每年还有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并在省、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教育改革在各小学深入开展,索质教育、创新教育、关心教育、环保教育、特色教育等在学校不断深入,学生全面素质不断提高。钟公庙小学坚持科技兴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公民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进行校本研究、阅读研究等等,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学校合唱队、田径队、跆拳道队在区、市保持领先地位;学校各个方面成绩显著,先后五次被授予国家级先进称号,四次获得省先进称号。陈婆渡小学的德育教育、科研、文体特色成绩显著,“关心教育”获省先进和全国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宋诏桥小学科技教学硕果累累,电脑机器人多次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获全国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省一等奖7次。2008年还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机器人国际大赛并获奖。学校民乐队多次参加市演出并获奖,部分队员还随同“东方宝贝”艺术团赴欧洲四国巡回演出。金家漕小学“个性化作文”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环保教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成绩显著,率先获省绿色环保学校称号;建立于2004年的学校手球队连续三年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性比赛,曾获得女队全国第一,男队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全街道各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下,特色纷呈,成绩喜人。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较大的发展。小学教育在省、市、区内享有良好声誉。

钟公庙街道(镇、乡)小学基本概况

单位:个、平方米

流动人口子弟学校概况(小学部)

单位:个、平方米

2008下半年街道各小学基本概况

单位:个、平方米

2008年下半年公办小学专任教师文化业务素质(www.xing528.com)

单位:人

附:主要小学简介

钟公庙中心小学

钟公庙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位于鄱州区贸城西路。学校占地52亩,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现有29个班级,11 52名学生,69名教职工。

悠久的历史

1932年,谢克明、周财高、王敦甫等热心教育人士,为培育人才,借用周财高家中三间楼房为教室进行教学,后来迁移至钟公庙大殿,创立了“宁裕、益新两乡联立敏智初级小学”,当时有学生40人。后学校又经过五次迁移,并先后更名为“私立励群小学”、“新南乡中心小学”、“铜盆乡中心小学”、“友谊小学”、“钟公庙乡中心小学”。撤乡并镇后,更名为“钟公庙镇中心小学”。随着新城镇建设的推进,现名为“钟公庙中心小学”,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全新的理念

学校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为办学思想,以“努力使全体学生通过在校六年的学习,得到和谐、主动、全面的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办学宗旨,以“博爱、求知、奉献、创造”为校训,以“团结、文明、勤奋、进取”为校风,开拓进取,努力为争创现代化一流学校而奋斗。

鲜明的特色

学校是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单位。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教兴校”的宗旨,星级制评价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小公民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校本教研、阅读研究、分层管理模式等成果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得到广泛宣传并应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学校合唱队、田径队、跆拳道队在区、市比赛中保持领先地位。学校先后五次被授予国家级先进称号,四次被授予省级先进称号。

雄厚的师资

学校的发展,教师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引进、培养、重用优秀教师是学校历届领导都极为重视的工作。至2008年,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3名,市教坛新秀9名,区学科骨干3名,区教坛新秀19名等,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约占全校教师人数的5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到94%。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进的设施

目前,学校教学楼可容纳36个班级,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三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综合楼配设了足够的音乐教室、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演播室等功能室,其中还有一个可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活动区包括250米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以及1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室内活动室。

丰硕的成果

经过多年办学,学校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先后获得过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性农村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百强单位、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四十余项国家、省、市、区级先进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教兴校”的宗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现有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8个,市、区级立项课题20个,校本教材公开出版8本。课题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小学生素质星级制评价成果先后获得省一等奖3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1次,省二等奖2次,市一等奖2次;小公民道德教育成果获得全国一等奖1次,省一等奖2次,市一等奖1次。

历任校长:

宋诏桥小学

宋诏桥小学位于鄞州区宋诏桥社区,毗邻宁波市江东区。学校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永胜小学”。1960年9月改名为“宋诏桥小学”。学校于2001年升格为点校,2002年升格为享受中心待遇的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1218.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367.89平方米。拥有38个教学班,1688名学生,87名教职工。

2002年起,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围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的育人目标,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开拓能力以及良好个性的培养,开始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科技活动、艺术活动(民乐、美术)、智力活动(围棋)、口语活动(小主持人)等这些基本形式的特色活动,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及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校机器人小组连续四年蝉联全国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冠军,获得全国亚军3次,省级冠军6次、亚军6次,市级冠军6次,2008年还远赴澳大利亚参加比赛。学校围棋队的小选手在宁波市少儿围棋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个人共获全国级奖项2人次,省级奖项5人次,市级奖项50人次,区级奖项30人次。校民乐队连续两年荣获区文艺会演一等奖。学校98%的学生均有一项以上的兴趣爱好,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约占45%,有艺术类等级证书的同学500人,每学年学生在全国、省、市获奖(含发表作品)人数近千人。全校学生学习风气好,教学质量高,在区多次抽测中,学生各科成绩名列前茅。

同时,学校努力构建和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激活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动机,师资队伍实现持续优化。全校87名教师中,97.7%的教师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31名,占全校教师的39%;拥有市学科骨干1名,区名师1名,区学科骨干4名,市教坛新秀6名,区教坛新秀19名。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科技示范学校,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小学,浙江省优秀网站,宁波市教育研究先进集体,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行为规范教育达纲学校,宁波市交通安全示范单位,鄞州区文明单位,区教科先进集体,区科技、艺术特色学校,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

陈婆渡小学

陈婆渡小学创建于1929年,最早为“李王家小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经过多次的改名和迁址。现在的陈婆渡小学位于鄞州中心区陈婆渡。

目前,学校拥有24个班级,1000名左右学生,51个教师,其中49个为专任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3人,大专以上学历47人,其中本科学历26人,有市名教师1人,市教坛新秀2人,区教坛新秀9人。

2004年,街道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了校舍,教育设施设备全部按现代化小学高标准配备。新校舍分五大主体,包括行政大楼、教学大楼、科艺大楼、体育馆及塑胶风雨运动场、生活楼。教学楼每个教室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五层科艺大楼专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而设计建造,设有实验中心、信息中心、演播中心等,130平方米的科学探究室为新课程量身而作,综合实践室、语音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研究性学习室等一应俱全。

陈婆渡小学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合作、进取、善学、健美”的校风,“勤奋、创新”的学风和“勤勉、务实”的教风,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把学校办成在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明显的现代化小学”的办学目标,努力做到“育人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管理体制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逐渐形成了品德教育特色(学会关心教育)、教育科研特色和文体特色(篮球、摔跤、管乐、舞蹈)。

几年来,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小学”、“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宁波市三星级(小学科学)教研组”、“鄞州区文明单位”、“郸州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鄞州区教育示范学校”、“鄞州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鄞州区特色项目(小公民道德教育)学校。

学校还是全国小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研究实践基地、浙江省标准化建设一类学校、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研究分会会员单位、宁波市教育学会创新教育研究分会会员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分会会员单位、宁波市传统项目(摔跤)学校、鄞州区小学生篮球训练点、鄞州区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实践基地。

金家漕小学

金家漕小学位于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金家新村内的长丰公园东侧,濒临如意金水湾小区,是浙江省示范小学和中心级学校。该校的历史可追溯至1930年左右创办的“德门小学”,迄今已度过了近80个春秋。

1930年,长路头村族人,为培养桑梓成才,以长路头祠堂为校址,创办了“德门小学”,校长徐耀明等,当时只是一个单班的初级小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路头祠堂年久失修,该校迁至金家漕祠堂,改名为“金家漕小学后来由于金家漕祠堂也出现危房迹象,于是将长路头祠堂修理并扩建后,学校又迁回长路头。1983年底,学校在长路头村择址重建。1997年,学校又迁至新开发的金家漕村。2003年,学校进行扩建,占地面积171 70平方米,建筑面积8543平方米。新校舍扩建后,学校的硬件设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拥有电脑房2个,实验室、阅览室、音乐室、CAI制作室、多媒体阶梯室等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新增添了体育设施,音、美、劳技器械配齐,每班还配有电视机、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校园网电子阅览室等先进设施,新建了环形塑胶跑道,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当时居全区领先地位。2004年,学校升格为点校,20。5年,升格为中心级学校,2006年,成为浙江省示范小学。目前,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812名学生,43名教师,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13人。学校拥有市教坛新秀2名,区教坛新秀7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名。

进入21世纪后,金家漕小学按照“搞素质教育、办特色学校、施一流管理、出一流质量”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佳、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走教育现代化之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先进集体"、“浙江省绿色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单位”、“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信息技术现代化学校”、“鄞州区文明单位”、“鄞州区科技示范学校”等。学校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老师们的视野,平时要求教师做到勤学习有思考,勤实践有研究,勤总结有成果,使教师们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居全区前茅。

学校在一手抓质量的同时,另一手抓学生特长的培养,开设有机器人、航模、茶艺、书法、美术、葫芦丝、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潜力的学生,每学年均有近200人次学生在区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或发表文章、书画作品等。学校还重视特色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绿色环保、个性化作文、小手球已成为学校的三大特点。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荣幸地被推选为“浙江省首批绿色环保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单位”,分别荣获了宁波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市知识竞赛”组织奖和宁波“节水奖”征文组织奖。其中有21篇学生习作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两名学生合作编写的童话故事《狐狸乐乐》还因其独特的构思和作者良好的愿望吸引了专家的目光,被入选科教书。学校已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个性化作文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学校手球队建立于2004年,短短几年时间,校手球队多次出征全国比赛,捷报频传:04年上海市手球锦标赛男队获第七名;05年全国手球联赛男队杀进四强;06年全国手球联赛女队获金牌,男队获第三;07年又分获女子第二、男子第三的好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