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土地第一轮15年承包陆续到期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1997]16号,浙江省委办公厅【1997】70号,市委【1998】12号和鄞县县委【1998】48号等一系列文件,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加强和规范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铜盆闸村成为全省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土地承包到户后,再由村统一调整土地,发展土地规划经营的第一村。
1998年,镇党委、政府随即组织力量,深入村户、摸底了解,问卷调查,进行资料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钟公庙镇认真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实施意见》,1998年下半年在鲍家耷村进行试点,次年在全镇23个村陆续推开,2000年进行的有宋诏桥、黄泥桥、后庙、慧灯寺、钟公庙、傅家6个村。
2002年,全镇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基本结束,共有4970户农户参加家庭承包经营,承包耕地总面积21029亩。农户承包耕地流转面积7032亩,其中转包面积2772亩,出租面积3207亩,其他形式流转面积1053亩。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6419亩,其中承包10—20亩的农户220户,面积2855亩;20—50亩的78户,面积2179亩;50—100亩的8户,面积577亩;100—200亩的4户,面积808亩;200亩以上的2户,面积538亩。
2004年,为认真贯彻省委、省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和区委、区府办【2004】13号文件精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针对街道实际,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在落实、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中,加强了对土地承包权证的管理。
对已实施土地被征用后农业人口货币安置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的宋诏桥、黄泥桥、后庙、慧灯寺、钟公庙、汪董、长丰、金家漕、庙堰、吴陆周、毛家漕、三桥、鲍家、萧皋硖、干墩、陈婆渡、三里、高塘桥、李花桥、茶亭庵、铜盆浦、铜盆闸等22个村终止二轮土地承包权合同和土地经营流转合同,收回和注销二轮土地承包权证。对剩下耕地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代管,组织流转,重新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对正在进行被征地人员货币安置的鲍家耷、前周、新林3个村,结合货币安置也及时终止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与协议,收回注销土地承包权证。对原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和协议,给予重新确认,维护了原承包农户和经营农户的利益。至2004年底,全街道继续经营家庭承包的农户有1572户,经营耕地13743亩,均归各村统一代管。农户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12854亩,占当年年末街道耕地总面积19492亩的65.95%,签订流转合同2599份,其中由村出租10715亩,入股1320亩,其他形式流转819亩。(www.xing528.com)
至2006年11月,对桃江、傅家、石路头、石家4村还未实行货币安置和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仍维持二轮土地延包时与农户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经营耕种。2007年起,上述4村也陆续开始进行货币安置和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与协议也先后终止、收回、注销。当年末,全街道有1124户农户涉及土地流转,流转面积10722亩,占可流转面积11562亩的92.73%,签订流转合同923份,涉及农户923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661亩,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6.3%,经营规模100亩以上、流转5年以上的规模经营面积239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0.67%。
为搞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街道和村都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街道还建立流转土地“储备库”,引进和发展一批土地规模经营项目,对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区域化。至2007年已形成桃江果桑苗本片区,石路头现代农业示范片区、石家休闲农业片区、前周大棚瓜果生产片区、高塘桥粮食高产示范片区、鲍家耷观赏鱼养殖片区、市贸易局叶青菜生产基地片区等规模生产经营区,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桃江村经济合作社于2003年建立农户土地承包入股的果桑专业股份合作社,2007年,经营耕地面积1211亩,种植果桑550亩,苗圃105亩,钢大棚蔬菜20亩,毛竹大棚蔬菜200亩,大棚西瓜60亩,露天西瓜150亩,水稻126宙。其中种植果桑净收入达43万元。
钟公庙街道2007年20亩以上大户清册
单位: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