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是什么?梁启超说得简单明了,他在《李鸿章传》中写道:“李鸿章所办洋务,略具于是矣。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其实按照现在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划分未必准确,购船、造船、修船都划归到军事领域就不完全对,但是,在那个时候,把造船划归于军事,是那时候人们的认知决定的,其实还跟这些工业在中国的兴起有关。
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我们原本是农耕社会,我们没有工业,甚至连商业都不甚发达,而工业文明是进步的象征,那么我们的工业文明是什么时候又怎么诞生的呢?说起来就是一个极其不愉快的叙述,我们的工业文明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大炮给打出来的。我们被坚船利炮打败了,打服了,才知道坚船利炮的厉害,才想到我们也要购买和制造这些坚船利炮,这就是历史背景。所以那时候人们就把造船看成是军事。而我们所有的工业都是因为被打败,都是跟被打败有关,比如江南制造局、安庆军械所、天津机械局等都是军工企业。其实当时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当政者,谁也都没有什么精准的认识,那才叫摸着石头过河哩,跟人家学呗,人家坚船利炮,咱就造船、造潜水艇、造枪造炮;人家河海上跑火轮船,咱也跑;而造这些东西要用煤,跑火轮船也要用煤,于是就要发展采煤业,于是就涉及我们本章所要讲述的,开平煤矿,洋务之重要工业项目。
一、磁州的遗憾
首先是关于是否开矿的论战,开矿还要论战?是的,当时就是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社会的认知就是这个水平。
其次是磁州的遗憾,错过了一次开采煤矿的机会,即错过了一次振兴经济的机遇,而这样的机遇,140年以来再也没有降临磁州。
磁州即今邯郸市磁县,位于河北省南端,华北平原腹地,南与河南省以漳河为界,西与山西省以太行山为界。地势西高东低,西为山地,中有丘陵,南系平原。自南向北有漳河、滏阳河、邙牛河三条大河境内流过,润育了磁州文明。宋时磁州是瓷器的著名产地,其瓷洁白细腻、光可鉴人、手感厚润、音纯脆远、质地韧硬。磁州官窑规模宏大,盛时工人达数千之众;磁州民窑也是随处可见,民无不以瓷为生者。磁州瓷窑享誉世界。
磁州还有曹操的讲武城、北齐墓群,据说里边有曹操的72疑冢、十步金槽、“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地界儿,西门豹治邺的邺镇、以“白虎入阵曲”和“假面具”而闻名的北齐名将兰陵王的墓地、“泥马渡康王”的崔府君之庙,都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旅游、考古的上好去处。
我国采矿业由来已久,那时的煤被称为“石涅”或“石炭”,至北宋时期,“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明清时开采量逐渐扩大,但由于技术落后且利用价值不高,再加上国家收入有常,库储丰盈,一遇乡民反对便受到朝廷申斥和打压。所以,各朝大臣一闻挖矿便嗤之以鼻,生怕引得一身腥。至道光中期,鸦片大量输入,库银流失银价暴涨,至鸦片战争爆发清廷战败,海禁大开,国家遂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忧国忧民之士发奋图强,开矿之说甚嚣尘上,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清廷也认识到“足国之道,首在足民”,终于1844年下诏:“如发现新矿,愿请开采者,准照已开各矿,一体办理。”1853年复谕各省督抚,“于矿苗最旺之区,奏明试办,开矿之议,益渐推广。”
1874年李鸿章派英商广隆洋行经理亨德森(James Henderson)在直隶境内探寻煤矿,亨德森久居天津,对于开采煤铁等各种事情极为留心,并且颇有见地,凡有煤有铁的地方,他都能够发现并且辨识矿苗。亨德森见直隶省南部煤铁丰富,又有水路可通天津,便建议李鸿章在磁州开采煤铁,可获巨利。
随后,李鸿章派唐廷枢赴京。据申报7月10日以《议开煤矿》透露:“唐君景星奉李爵相之命遄赴京师,盖以西北煤矿特令襄助,是否可以开掘,以供国家兵船及招商局之各货船用耳。”
李鸿章令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派人负责筹建磁州煤铁矿,并委托亨德森到英国采购机器聘请矿师和工匠。闻中国要开煤矿,国人为之振奋,西人也觅商机,1875年1月伦敦某报馆,报道中国开煤铁矿事,谓中国一创此举,其后可不必待人再行劝励,一知大利所在,未有不趋之若鹜而扩充之,至于风水之说,想必不会再有了。
10月7日《字林西报》透露说:“直隶磁州各属创开煤铁矿事,现经合肥相国托在津之英商名哼脱生(亨德森)者,往欧罗巴延取熟悉开挖之工人来华,并购办开矿机器云。托伊办理可谓得人行见,煤铁两品将必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穷者焉。”
一切安排就绪,但李鸿章的心并没有安定下来,似乎总有一个不祥之兆悬在头顶,因为朝廷里反对派还在伺机反扑,时刻准备将这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中。他们反的不是开矿,而是洋务派,是李鸿章。他们不满他狐假虎威,不愿把钱扔进无底洞,他们不相信中日之间会打起来,他们生怕激起民怨,毕竟天津教案才刚过了五年。
1874年2月18日,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了,转天李鸿章即封印进京,一周后4岁的光绪哭着登基,诏李鸿章、沈葆桢分别办理北洋和南洋海防。开矿一项也着二人所请,先在台湾、磁州试办。于是,李、沈二人积极办矿,鸡笼山(基隆)顺利出矿,而磁州却因土人蜂起,加上购买机器未成,遂废于半途。
李鸿章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不愿看到的事终于发生了,朝廷要在磁州开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土豪劣绅怂恿土人到京请愿,说开山挖矿会毁了他们的风水和生计。通政使于凌晨立即具折上奏:“兹闻直隶磁州地方用洋人机器并杂用洋人,以致民怨积怒,群情汹汹。夫众怒难犯,强为抑遏,必将激成事端,天津前案,足为殷鉴。请饬下李鸿章,磁州煤窑只可令吾民自行开发,所用洋人机器全行一律停止。”
身心疲惫、忍辱负重的李鸿章悲愤至极,12月10日在《筹议海防摺》中曰:“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制造军器要需,亦欲渐议开煤铁,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也。近世学者鉴于明季之失,以开矿为弊政,不知弊在用人,非矿之不可开也。其无识绅民或于鉴坏风水,无用官吏恐其聚众生事,尤属不经之谈。刻下东西洋无不开矿之国,何以独无此病且皆以此至富强耶?”[1]
6月5日《申报》以《论广募西人代开各矿事》评:“前阅西报,据曰李伯相创开煤铁各矿之良谋,近见拒于京师某大臣,但某大臣以何籍口以阻伯相之意,是则未尝传闻,又接英京来信,复知英国购办机器亦颇为难,因在中国估价与英国能买办得之价两相悬殊,故也以敌,直隶何日始能开工,似仍无定期可指也。”
后在《磁州控矿续文》中记:“前传直隶省磁州地方百姓,因欲用西国机器以开矿,故各滋事以冀抗拒焉,乃今传得滋事之由,又非因用机器所致,实因强据地之故也,此说似较为可信。”
迫于民众反对和朝廷的压力,以及在复查时发现煤储量并不太高。“磁州河道行远,煤质累重,转运多艰,大约将来只能舍煤取铁。”同时亨德森在英国,因对方索价过高,所采购之机器未能成交,磁州开矿遂于放弃。
后李鸿章在游历欧洲时,对德前首相俾斯麦说:“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
二、论开平
开平煤矿使用的机器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考虑到煤矿的发展,施行官督商办、路矿并举的方针,唐廷枢制定了第一个代表先进管理企业的招商章程,修建了我国第一条标准铁轨铁路,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兴建了焦炭厂、发电厂、机车修理厂等一系列辅助设施,并修建了港口、码头和船队。1899年开平煤矿的产量达到年产量9万吨。
李鸿章密谕直隶候补道盛宣怀四处调查,寻找具有大机器开采价值的煤铁之区。
亨德森到开平一带探查,并有《开平煤产纪略》一文。他发现此地挖煤方法,比京西北各煤窑方法先进,但若能使用蒸汽机和抽水机,会挖得更深,会更有价值。但凡较佳煤层均在地下深处,当地人只能挖头层煤,采完便放弃另开新井,几乎每年都在开新井,一个井总挖不到十年。
磁州开矿受挫后,李鸿章派唐廷枢到滦州一带进行调查。
唐廷枢,字景星,广东香山县人,香港马礼逊及英国教会学校毕业,练就一口流利英文,说起英语“就像一个英国人”。1863年为英商怡和洋行总买办兼协和、北洋及华海机器轮船公司董事,具有近代西方工商业知识和经验,因熟谙洋务、才识卓越,深为李鸿章赏识,1873年李鸿章命其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靠出色的经营才干,以及在商界的广泛交谊,击败外国竞争对手,官至花翎二品衔福建候补道。李谓其:“该道熟精洋务,于开采机宜,商情市价,详稽博考,胸有成竹,当能妥慎经营,力襄厥成。”[2]
1875年8月,李鸿章又派人在英国采购机器,以及学习使用方法。据《申报》透露:“英京伦敦现有华人名王子宪者,在彼开矿之处查阅机器,或云王君系李伯相所遣也,但现在外国新闻俱称,是人奉中国朝命而赴英国采办机器者。”
当时国外探矿采煤方法,比中国土法先进。其找矿方法是先看地势,再找到煤田,然后再行钻探。如确认煤层、煤质有价,就开两竖井,有巷道与之相通,得以排水送风。矿灯用玻璃密罩,撑持均用大木,并于井底开一小路,挖小沟使水汇聚,由大井置入抽水机器。因此,既可通风,又无水患。至于采煤方法,是先深挖煤底极其两侧,用铁锤敲之则煤块自落,后推车或肩挑至大井底,以器提出,此法每日每人可采四吨半,而开平土人则仅四五百斤而已。
1876年11月4日,唐廷枢偕英国矿师马立师(Morris)往开平调查,估计储量约600万吨,并带回煤铁矿样,分寄北京同文馆和英化学师巴施赖礼、戴尔等。并将勘察情形拟成节略,于14日禀复李鸿章,说开平素产煤铁,蕴藏丰饶,距唐山18里,面积约700方,多石灰岩,煤层环拱而生,煤苗外露,可取用不竭。但土法采煤艰难万分,车马运输不易畅销,如运用西法煤铁兼采,应筑铁路一条运输煤炭。
唐廷枢报告说:“查土人所开煤井均系民业,或祖传,或自租。其井径约七八尺,深六丈至十六丈不等,见及煤尖子即斜开而入煤层,无论煤层之高低厚薄,见煤即锄,由面至底。每进三四尺,用木椿撑持以防土陷。锄至有水之处,又须戽(hu)水,不知锄愈深水愈涌,非止路远而且泥泞,遂至锄煤戽水均有不堪之苦,势必弃之。或有采至中途,忽遇煤层侧闪无从跟寻,因而弃之。或有撑持不坚致土倾陷,或因路不通风电灯不着,或因工人不慎于火以致失虞,种种艰难无非不得其法,且采至愈艰成本愈贵。”[3]
鉴于在湖北办煤遇到挫折,盛宣怀也“欲改赴直隶开平举办”。但津海关道黎兆棠,对开平煤矿抱极大忧心。1877年9月7日致盛宣怀:“弟因详思北地用洋法开煤颇多窒碍,缘洋法开采每日可取煤数百吨,北地山路固多辽远,河道亦难畅行,即用驳船转运,为数无多恐难敷运,而冬三月封河,其煤即已滞销,计百日所取数万吨之煤,何处堆存?此河道之难也;即使大有兴作,用铁路直达天津,而海舶已停,即到天津亦难销售,此海船之难也;若为本地过冬之用,所售无几,若停工不挖,则矿水浸灌,明年举办费用转多,加以北洋三口,不能照台湾减税,而运道之费较南省倍增,万一南省开采有窑,即不能绳商人舍贱而买贵,故历来筹议北地开煤,俱不敢妄赞一词。”[4]
化验结果没出来前,李鸿章心里也没底,9月8日写信给盛宣怀:“直隶开平矿产,去岁景星屡堪,煤质中等,陆运价昂,现尚未经筹办,欲俟阁下在鄂开采有效,庶开平仿办亦易。若湖北奏办数年,竟以毫无成效改而他图,则多谋少成,适足以贻局外之口实也。开平之矿陆运一百数十里,骡价车脚每吨需银二三两,又由芦台下船来津,统计约四两之谱,津关出口税亦重。西法取煤每日所得必旺,于驼、驴、骡载运有限,大概必需铁路,次则马车路,昨与景星核计,利益无多,尚在迟疑。”[5]但已被逼到绝路,李鸿章只好“知难不退,见害而不逼”。
9月9日化验结果出来,唐廷枢立即禀呈李鸿章:“现据各处分投复函,均评论其在山坡路旁所捡之紫色石,及从山顶挖取的黄色石,有净铁六成四、五成八、五成五、五成一、四成五不等。其从山根石堆所取红石,只有三成八、三成二、二成三而已。煤之骨略松,灰末颇重,惟烧焦炭却有六成八、六成四之多。”[6]
据此,开平煤铁矿成色可与英国、西班牙等国相媲美。英国黑铁石成色只二成九至四成七,黄石二成五至四成七,即红石也不过四成四至六成三。西班牙铁石,仅四成七至五成九。而开平所产,铁无磷酸,煤无硫黄,成色即属相仿,中国工价又极廉,故唐廷枢认为采办极有把握,并进而提出,开采煤铁于国民生计均有益,国富民强就看它了,英国之所以富甲天下,都是因为省煤省铁的原因。
“今我国地亩人民十倍于英,不但无此进款,反每年支出四五百万两,以购他人之煤铁,宁无彼盈我绌耶?”
李鸿章阅罢唐廷枢禀折后即批饬照办,倍加赞许,并将开矿一事交给唐廷枢全权代理,并派前天津道丁寿昌、津海关道黎兆棠等会同督办,以襄厥成。[7]
深知此为中国以西法开矿千载难逢之机的唐廷枢,迅速拟就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于9月27日上报,李鸿章立刻批复照办。(www.xing528.com)
招商简章曰:1.本局定名开平矿务局,专采开平一带煤铁各矿。2.本矿系招商集股官督商办。3.拟集资80万两,分作8000股每股百两,如将来需添机器,再招新股20万两,合足100万两不再增添。4.每年余利先提官利一分,后提办事人员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5.本局所出煤炭,照市价先听机器局及招商局取用,如有剩余再行出售。[8]
开平设局后,唐廷枢派柴维振先行布置一切,1878年7月19日唐廷枢偕柏爱特(R.R.Burnett)等亦抵开平,7月21日往堪各矿,查验煤铁颜色,发现开平镇西20里之乔家屯所产煤铁比别的矿都高,满地皆是。立即督运钻地机器于7月24日正式开工。因之酝酿30余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平新式矿业得以诞生。
此时,“秋霖积潦道路泥泞,唐氏督工运器倍极辛劳,部署既定,择于九月初七日(10月2日)在唐山乔家屯开钻。钻深60丈,得烟煤六层。第一层厚18寸,第二层厚2尺,第三层厚7尺,第四层厚3尺,第五层厚6尺,第六层厚8尺。估计所得之煤已足供60年之用,因此不再深探。转年订购的英国机器运到,并以西法开凿二井,两井相距百尺,一个提煤,一个灌风抽水,两井地下并有横径直道相通,以便通风取煤之用,此即开平煤矿最早之矿井。”[9]
1878年5月24日,李鸿章上报朝廷:“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今则成效确有可观,转瞬运煤销售,士族与轮船招商、机器、织造各局相为表里,开煤即旺,则炼铁可以渐图,开平局务振兴,则他省人才亦必闻风兴起,似与大局关系匪浅。”[10]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1879年2月,开平煤矿用国外购来的机器,采用西法开凿出两个竖井,一个通风排水,一个送人提煤。此时开平已初具规模,所有厂房全部竣工,厂地400多亩,聘用中外员工不下250余人,如英国杰出矿师柏爱特、莫莱斯沃尔(J.M.Molesworth)及金达(Claude W.Kinder)等,皆已应聘远涉重洋而来。此时矿务蒸蒸日上,转瞬即将出煤。大家无不欢欣鼓舞。
正如黎兆棠所担心,采出的煤炭,经由唐山至天津,陆路转运非常困难,此地每逢夏秋山洪暴发,道路阻滞车马难行,唐廷枢乃于1880年议定开挖河渠,兴筑道路。
10月10日唐廷枢禀请李鸿章,除疏浚芦台运河至天津外,还于芦台至胥各庄挑河一道,约70里,取名“煤河”,专为运煤。然后,由胥各庄修路15里到唐山矿厂。此项用银14万两,由金达主持,1881年开工,当年竣工,并在马路上铺标准铁轨,没有机车便用骡马拽车。
因当时风气未开,朝廷守旧派坚决反对修铁路,金达深查其意,为了以机器代替马车,便用废旧锅炉自制机车,于1881年6月9日(光绪七年五月十三)史蒂芬孙百岁诞辰之日开始试车,由总工程师柏爱特夫人主持典礼,命名为“中国火箭号”(Rocket of China),是为中国试办铁路行驶机车之始,此路即是我国铁路史上著名的唐胥铁路,自此开中国自造铁路之滥觞。转年开平又购置英国机车两辆,在该道上行驶,其后一再延展,向南自胥各庄至天津,向北达山海关而奉天,后又连秦皇岛,皆以此路为开端。
1881年开平煤正式出井,当年最高日产为五六百吨。初期由于凿井修路耗资巨繁,开平煤成本很高,随着产量增加、建设费用减少而降低,因而得以与洋煤竞争,由此进口煤炭逐年减少。开平煤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经天津运往旅顺、威海卫、烟台等地,以供应北洋水师使用,另外还远销营口、烟台、上海、汉口、广东等岸,并开始销往国外。至庚子前,自备运煤轮船增至六艘仍不敷用。
据上海《益闻录》载:“唐山向有煤井一所,井口在街前,井深60余丈。井上设有货轮机器……按此井之坚牢,出煤之多,速而省工,诚中国第一佳矿也。”《中国近代煤矿史》称:“基隆煤矿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煤矿,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办得最好的煤矿。”
在当时,开平一带属滦州界,窑主与地方官府勾结,势力非比寻常,唐廷枢要在这里开矿十分困难,于是利用“官督”,张贴布告晓谕社会,要求四方官绅百姓予之配合,不得滋事。此外李鸿章还特批禀帖,如开平矿与地方发生纠纷,准予矿区就地审讯,不必前往滦州,其具有独立的司法机构。
唐廷枢一方面非常精明、能干,另一方面,李鸿章对矿区来的禀帖批复迅速,从不拖拉,二人相得益彰。开平煤矿使用的机器设备,是当时最先进的,考虑到煤矿的发展,施行官督商办、路矿并举的方针,唐廷枢制定了第一个代表先进管理企业的招商章程,修建了我国第一条标准铁轨铁路,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兴建了焦炭厂、发电厂、机车修理厂等一系列辅助设施,并修建了港口、码头和船队。1899年开平煤矿的产量达到年产量9万吨。1885年唐廷枢正式退出轮船招商局,专心开平矿务,成效昭然,为华人公司中首屈一指,中西人士同深钦佩。
三、论命运
唐廷枢自感难逃此劫,便请张翼单独入室,托付开平人事,唐廷枢复命亲属进,将家务逐一处分,然后呼下人剃头,又令近侍为之沐浴、穿衣,及将朝冠戴上,午后一点,唐廷枢长叹一声而逝。
盛宣怀闻信赶至,见已无可挽回,遂抱头痛哭约两刻,盖数十年旧交一朝永诀,宜其悲从中来也。当年《北华捷报》对唐廷枢的评价是:“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李鸿章叹曰:“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
1892年5月19日,为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六十生日,官绅均备礼祝寿,外国人也于21日在天津英租界戈登堂肆筵设席,是日旌旗飞扬簪裾荟萃,主宾酬酢欢洽异常,其人生和事业都已达到巅峰,但其已积劳成疾多年,偶感风寒便不得不进行修养。
8月下旬唐廷枢又抱病由局来津,病势纠缠倍于往昔,延医调理总未减轻,李鸿章委托张翼暂行代理,不料中秋刚过又病了。10月7日上午,张翼带同事及工头十余人来津探望,此时唐廷枢还尚能与之拱手,并将年终结账目通统交付张翼。唐廷枢自感难逃此劫,便请张翼单独入室,托付他说:“我死后局务惟君主之,君之来实天赐也。惟局中诸同事,大半由生手而至熟手辛苦备尝,异日如有更调,务须随时斟酌。我虽经营数十年,家无长物,后裔年幼无能,一切尚祈照拂。”张翼闻之非常痛心,对唐廷枢说:“诸请放心,自当率循旧章,以无负君之谆讬也。”言毕,张翼潸然退出。
唐廷枢复命亲属进,将家务逐一处分,然后让下人给他剃头,又令近侍为之沐浴、穿衣,及将朝冠戴上。午后一时,唐廷枢长叹一声而逝。盛宣怀闻信赶来,见已无可挽回,遂抱头痛哭约两刻,数十年旧交一朝永诀。
代理开平矿务局的张翼,即给李鸿章发去讣告。
李鸿章闻讣深为惋惜:“禀悉唐道廷枢历办轮船招商、保险各局筹画精详,嗣后创办开平等处矿务,力图扩充事极繁难,百折不回忠信正直,实为中国商务难得之才,遂因积劳病故深堪悼惜。”[11]
当年《北华捷报》对唐廷枢的评价是:“他的一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外国人和对中国人一样,都是一个持久的损失。”
李鸿章叹曰:“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
然张翼继任总办后,由于不懂近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改变招股集资办法,以外国贷款维持扩大生产,为外国资本渗入大开方便之门。
英国墨林公司,在向开平局借款的同时,将胡佛从澳洲调来任张翼顾问。1900年庚子事变,英军在天津逮捕了藏在英租界的张翼,第二天,德璀琳便以“战争危机,矿山难保”等危言恫吓,进而逼张翼签署授他为开平矿务局督办的法律代理人的“授权书”,并代向外国寻求对矿山的“保护”。得手后,德璀琳便以此身份,与英国墨林公司代理人胡佛私签“卖约”,将开平矿务局的所有产业和权益卖给墨林公司。就这样,中国最大的战略物资,国之命脉,就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注释】
[1]李鸿章《筹议海防摺》,1874年12月10日。
[2]《洋务运动》第7册,第128页,《附直隶总督李鸿章批》。
[3]《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617页,《唐廷枢勘察开平煤铁矿物并呈条陈情形节略》。
[4]《黎兆棠致盛宣怀函》盛档2,第224页。
[5]《李鸿章致盛宣怀函》盛档2,第225页。
[6]《洋务运动》第7册,第125页。
[7]《洋务运动》第7册,第128页,《附直隶总督李鸿章批》。
[8]《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8页。
[9]《中英开平矿权交涉》第2章,第2节,第25页。
[10]《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25卷,第4页。
[11]《申报》1892年11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