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洋走历史轨迹,李鸿章功不可忘

北洋走历史轨迹,李鸿章功不可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李鸿章的北洋,也不得不梳理中国的军事教育史。还有中国的西医学和马大夫医院、西医医学院、中国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都与李鸿章有关,都是李鸿章北洋的业绩。曾国藩遂侦查案件,逮捕民众,设局审讯,但无一人招供,并引起民众强烈反抗,反洋教情绪甚至引发国内其他地区的响应。李鸿章与中国海军站在李公祠大街东端的起点向北看,是金钢花园和天津第二医院,这里曾经是北洋海军的一个会所,天津是北洋海军的发源地。

北洋走历史轨迹,李鸿章功不可忘

梳理李鸿章的北洋我们会发现,“火烧望海楼”不仅是使李鸿章来到天津的一个事件,同时这个事件的本身,也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先进与愚昧的冲突,是一起典型的案例。在处理这样复杂案件的时候,道德榜样曾国藩老爷子不大会处理,他的学生、更加事故圆滑一些的李鸿章把事儿给平了,同时也就驻足天津。

李鸿章来到天津,接手了崇厚开办的天津机械局,把他办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兵工厂,天津人都知道,天津机械局在当时分为两个局,一个是东局,在河东,现在的地名就叫东局子,另一个是西局,在海光寺,就是今天的血研所一带。

然后因为兵工厂大量需要燃料,要用煤炭,李鸿章就开办了一个现代化的全国最大的开平煤矿;并且从此日后还生发了中国水泥事业的滥觞。

煤炭需要运输出来并且供应市场,于是又开始了唐胥铁路建设,这是中国铁路事业的源头;又中国铁路年还生发了中国最早的开办现代大学的动议,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了,后来中国第一所大学的校舍就是在这一时期建设的。

李鸿章在英国

从运输煤炭从直隶到上海到各地的航运,又生发出来航运利益的问题,当时由于中国航运事业还停留在人力船只上,正是西方轮船抢占我国航运市场的时期,为了争取航运利益,李鸿章又坐镇天津创办了一个北洋的产业,就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而留美幼童更是李鸿章等北洋人的杰作,当幼童在美国学有所成,被愚蠢的清政府招回来的时候,上海没有表现出胸怀和见识,这些海归几乎失去人身自由,他们经历了意想不到的曲折终于来到了天津。

天津,承担着首都北京防务重任。李鸿章坐镇天津,在陆路上规划部署了具有战略纵深的大沽口、新城、三岔口的三道防线,又将大沽口、北塘、营城的海防防线向外推进到旅顺、威海一线,修建了固若金汤的炮台,建立了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北洋水师

说李鸿章的北洋,也不得不梳理中国的军事教育史。可以说中国的军事教育发端于福建的船政学堂,但是并不典型,典型的正规的军事教育应该是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以及之后的北洋武备学堂,可以说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第一个发展时期;其后才有袁世凯小站练兵的随营学堂,才有了著名的保定军校,这是中国军事教育史的第二波发展时期;而到了黄埔军校时期就实实在在是小字辈的第三波了。

还有中国的西医学和马大夫医院、西医医学院、中国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都与李鸿章有关,都是李鸿章北洋的业绩。我们用了十几万字来书写李鸿章的北洋,无论如何是书写不全的,我们梳理了李鸿章的北洋时期,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各类实业,都可以看作是李鸿章为中国所作的贡献,那么,李鸿章就没有失误、错误,甚至是罪恶吗?就拿我一篇旧作来结束本篇吧。

李公祠大街随想——李鸿章逝世108周年祭

天津海河三岔口有一座桥——金钢桥。站在金钢桥头沿北运河北侧西望,有一条两公里长的马路,这就是李公祠大街。因李鸿章祠堂曾经在此而得名。马路宽阔蜿蜒,一侧临水,那是海河水系五大支流之北运子牙汇集之河。李公祠大街的路名,2001年被取消,并入海河东路。2009年4月又被恢复。漫步李公祠大街,随走随想,李鸿章、李公祠、李公祠大街、路名的取消与恢复,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

李鸿章与天津教案

站在李公祠大街东端的起点向东望去,可以望见不远处一座著名的教堂——望海楼教堂。这里,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著名的事件“火烧望海楼”,也称“天津教案”。李鸿章正是伴随着这一事件来到天津,开始了他在天津的风云年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来到天津。他们取得了三岔河口北岸崇禧观一带15亩土地的“永租权”。不久又在天津城东关小洋货街修建了专门收养中国孤儿的“仁慈堂”以及专为中国人治病的医院与施诊所,然后于1869年拆除了三岔河口北岸附近的道观香林院,建成一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望海楼教堂。后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又拆毁了教堂附近的望海楼行宫,盖起了法国领事馆。

教堂以及仁慈堂、施医所除传教外,还为华人提供西医治疗、收养弃婴,对于向教堂输送弃婴的华人给予一点劳务费,于是便有当地地痞无赖,为了赚取那点劳务费而偷窃甚至用迷药迷拐婴儿,丢失婴儿现象时有发生。

1870年6月,天津发生瘟疫,天主堂的仁慈堂里也有儿童死亡,教堂委托当地劳工代为掩埋,而劳工为了省钱便草草掩埋,有的还被野狗扒出,吃去脏腑,其状惨不忍睹。民众对此非常愤怒,同时又传言传教士用迷魂药拐骗儿童,于是反洋教的呼声和行动日益升温。天津士绅在孔庙集会,书院的学生开始罢课,反洋教的“揭帖”(传单)出现在街头巷尾。

6月21日,大批民众也从四面八方涌向教堂。双方对峙,并有冲突。法国领事丰大业见状,竟开枪射击,致使民众大打出手,将法国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蒙、主教谢福音等16名法国人、4名俄国人打死,最后一把火烧毁了教堂和领事馆。

事件发生后,各国军舰陆续开到天津大沽口,联合起来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战争一触即发;清廷急命直隶总督曾国藩赶到天津,处理此案。曾国藩遂侦查案件,逮捕民众,设局审讯,但无一人招供,并引起民众强烈反抗,反洋教情绪甚至引发国内其他地区的响应。曾国藩左右为难,不杀民众,不能安抚洋人,不能避免战争;逮杀民众,又引起如此强烈反抗,老人束手无策。清廷不得不将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尖锐的矛盾中来到天津。

1870年9月20日,李鸿章到达天津,他采取的是分化瓦解和瞒天过海的办法。他首先与俄国领事谈判,以赔偿的方式取得了俄国人的谅解;对法国方面,除赔偿、道歉之外,还答应杀人偿命惩办凶手。李鸿章遂下令以16名本该秋后问斩的死囚犯充当肇事者,在西关外刑场予以处决。这样既满足了法国人的要求,又使国内反抗情绪没有进一步升温。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件,终于得到解决。从此,李鸿章就在天津站稳脚跟,开始了他振兴中国洋务运动的历史篇章。

李鸿章与中国海军

站在李公祠大街东端的起点向北看,是金钢花园和天津第二医院,这里曾经是北洋海军的一个会所,天津是北洋海军的发源地。

中国现代海军源起何时?可追溯到1856年,英国人李泰国(后于1861年任中国第一任海关关长)就向清政府建议购买外国军舰,其目的是为了消灭太平天国。后英国人巴夏礼、法国人达布理也提出过同样建议。1861年恭亲王就此事征求他最信任的英国人赫德(后于1864年任中国第二任海关关长)意见后,购买外国军舰组建现代海军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1862年,清政府正式委托李泰国购买6艘炮艇、3艘巡洋舰预算75万两白银。1863年春,李泰国为清政府购买了8艘军舰,并且任命了英国人阿斯本为海军司令。9月,阿斯本率领8艘军舰经上海到达烟台。这就是中国现代海军的第一支舰队,阿斯本舰队。清政府当然不承认阿斯本为舰队司令,在舰队管理权上清政府与李泰国、阿斯本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又由于清政府此时已无太平天国之顾虑,于是清政府决定解散舰队,由阿斯本将舰队带回英国变卖。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以中国赔款50万两白银告终。李鸿章在致沈葆桢的信中说:“今乃以抚恤代兵费,未免稍损国体,渐长寇志。……愿我君臣上下,从此卧薪尝胆,力求自强之策。”不要“有事则急图补救,事过则仍事嘻娱耳”。12月12日,李鸿章奏请筹建海防。1875年1月9日,李鸿章被授文华殿大学士,其以汉人而居首席阁揆,有清以来,前所未见。

1875年5月30日,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筹办北洋水师。他将淮军由海光寺移驻河北窑洼,淮军军部进驻大悲禅院,并将大悲禅院改称“得胜寺”。之后,就修建了今天金钢公园和第二医院的前身海防公所,作为筹建北洋海军的办事处和北洋海军人员活动的场所。李鸿章通过赫德在英国德国购买军舰,开始创办北洋海军;在天津设立了水师学堂,并建立了两个根据地:(山东)威海卫军港停泊战舰,(大连)旅顺军港修理船只,各设提督衙门,保卫渤海口。李鸿章聘用英国、德国军官作为水师学堂的教官,并负责北洋海军的训练;在随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李鸿章用了大部分精力,潜心打造了一支看似强大的中国海军。

1888年12月7日,清政府批准颁布施行《北洋海军章程》,从此,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届时,北洋海军拥有包括2艘铁甲舰、8艘巡洋舰在内的25艘军舰,总吨位超过4万吨,共有官兵4000余人。加上广东、南洋、福建等地的舰船,大清国一下子跃居世界海军大国行列。

金钢公园、天津第二医院,见证了中国海军的崛起和日后的惨败;见证了李鸿章为建立强大的中国海军的良苦用心;也见证了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和北洋海军的糟糕败绩。

简单地回顾李鸿章与中国海军的历程,我们会有这样的思考和认识:阿斯本舰队应该是中国海军的第一支舰队,因为那是中国花钱买的。英国人李泰国和阿斯本企图掌握中国海军的管理指挥权,是无理要求;清政府、李鸿章等坚持主权据理力争,不惜造成损失而将海军指挥权坚决收回,是无可指责并应喝彩的;但因此而变卖舰队则是意气用事;又因对太平天国的战争结束而将舰队变卖,则是短视之举。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败局已定,时任中国海关关长的英国人赫德痛心疾首地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满,赫德说:“这个政府现在认识了当前的局势,看出了那位大总督(指李鸿章)怎样贻误了建立陆军与海军的机会。”

试想,如果从阿斯本舰队开始建立中国海军,则提前十几年成军,那么,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甚至对八国联军的战争将又会是怎样的过程?怎样的实力对比?怎样的发展演变?甚至会导致怎样的结局呢?

虽历史不能回演,但结果可以估测。

李鸿章与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

沿李公祠大街西行半公里,南望,大河对岸,南北运河交汇处形成的运河洲头,现在是“引滦纪念碑”所在地,纪念碑后面,是一大片奇形怪状的建筑,不知何物。而此地,原是曾公祠、大王庙、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的原址。而这些一百多年前的历史痕迹,现在已是片瓦无存。

130年前的1879年,这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那一年,李鸿章的夫人莫氏病了。

莫氏得的什么病,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中风,可在当时那个外侵内乱、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之下,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政治文化经济全面落后,李鸿章总共请了17名中医郎中为妻诊病,诊治无效,其妻几乎死去。焦急之中,李鸿章想到了西医,遂致函美国驻天津副领事毕德格,请其帮忙,遂请到了英国传教士马根济医生和美以美会驻北京的女西医师郝维德为莫氏治病。莫氏病情很快好转,月余,竟基本痊愈。

李鸿章目睹西医有如此疗效,对马根济非常赏识,聘其为官医。随后,马根济又做了一次手术表演,按现在的话说,做了一场“手术秀”。李鸿章召集文武百官和驻津外国使馆人员到场参观。马根济先后做了兔唇、肿瘤切除、眼科的手术,结果非常成功。从此李鸿章对西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李鸿章决定自掏腰包,在天津建一所西医医院。

这是中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西医医院,地点就在曾公祠旁的大王庙。这是个施医舍药的免费西医医院,被称为“施医院”,马根济医生受聘主持。该医院一经建成就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于大王庙西医院只有门诊部,没有住院部,规模偏小,难以收留远道来诊患者。李鸿章采纳马大夫等的建议,扩建新院。在李鸿章的积极倡导下,天津卫士绅、洋人买办纷纷捐款,共募集白银6000两,他又亲自捐银4000两。新医院工程顺利进行。

1880年12月2日,新的西医医院落成,名为总督医院,依然由马根济大夫主持(马根济于1888年去世后,为纪念他,该医院改叫马大夫纪念医院,在天津赫赫有名)。院址就是今天大沽路上的口腔医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西医医院,李鸿章主持开幕仪式并致辞,包括长芦运司、海关道及各国领事、税司等官员在内的70多名中外来宾出席。李鸿章欣喜之余撰联曰:

为良相,为良医,只此痌瘝片念;

有治人,有治法,何妨中外一家。

这副对联反映了一代重臣为国为民的良心。他告诫说,作为优秀的官员和医生,你必须想着人民疾苦;治病和治理国家,不妨中外办法一起用。我们还可以说,李鸿章是“中西医结合”最早的倡导者。

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在天津落成开业,开创了医学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尤其促进了天津医学事业的发展,第二年总督医院附属医学校开始招生,从而开启了中国西医教育,开始培养中国自己的西医人才。总督医院的落成开业,使中国广大民众接触西医的治疗,也使许多医家开始接触西医。到20世纪20年代,中医大家张锡纯落户天津,其广泛接触研读西医理论,最终完成了著名的《衷中参西录》,并在天津开馆授学,为天津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并最终形成了以中西结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为特色的中医学派——津沽学派。20世纪50年代,天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皮肤病、骨折等方面结出丰硕成果,至今天津的中西医结合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到,李鸿章和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以及李鸿章那副对联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对中国对天津医学的深远影响。

中堂非医家,然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却是中国一句古语。

李公祠片瓦无存(www.xing528.com)

沿李公祠大街西行半公里,北望,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万科假日酒店、轻纺商城,酒店东侧有一条七八米宽的小马路,名字叫“李公祠东箭道”,由此可以判断,酒店商城就是李公祠所在,李公祠也就片瓦无存了。

走进“李公祠东箭道”东侧是居民小区,一大群六层砖混建筑,是没有风格毫无生气的现代建筑,四周有围墙。沿围墙前行数十米,出现一衔接处,过去,围墙变成青砖老墙,每一墙垛上都有一精美砖雕小狮,前行,围墙上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门洞,几级石阶上,两扇木制老门紧闭,小石狮静卧两旁,门上方木制青瓦构成一个起脊的门罩,门罩的飞檐已经抵住了居民楼的山墙,木制处,少许的精美木雕装饰清晰可辨,前行十米,老墙又变成新墙。不知道这个门楼是否是李公祠的一部分,还是与它无关的另一个老院落的偏门,举目望去,在重重的高楼大厦的压迫下,这门楼这么委屈地卷曲在水泥之下,就权当作是李公祠仅存之片瓦吧。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当时慈禧和光绪还在逃亡后还京的途中,闻听,两宫恸哭。清政府“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贤良祠”。复赏5000两治丧,并先后在其家乡和京、津、沪、宁、苏、浙、冀、鲁、豫等曾经任职的地方,为他修建了10座祠堂。

李鸿章自1870年至1895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生活工作了25年,1900年10月1日复此职至1901年11月7日于此任上死于北京,可以说,天津是李鸿章一生之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

1870年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天津成为北方洋务运动的中心。1866年,清政府派大臣筹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火机器。第二年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兴建枪炮厂,在城东贾家沽兴建火药厂。1870年,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并进行整顿和扩充。他从香港等地募来工匠,增建厂房,添置设备,把机器局扩大为东西两局,东局在贾家沽道,西局在海光寺,设有火药厂、洋枪厂等十几个分厂。

天津机器局不断从外国引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1887年,从外国引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在东局兴建了一座制造栗色火药的工厂。1888年,为了制造新式钢制炮弹,又在东局建立一座炼钢厂,安装了从英国购买的全套炼钢设备以及铸钢炉等。炼钢厂于1892年建成,这是我国北方第一座近代炼钢厂。天津机器局经常雇用的工人有2000人至2500人。在1900年以前,天津机器局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的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发送电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这是中国最早试办成功的电报。不久,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这是我国第一家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各设电报分局,并在津沪之间架设电线。在李鸿章主持下,中国现代邮政事业也在天津创始。

1877年,李鸿章设立开平矿务局,开采唐山煤矿,供应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等用煤。1880年,李鸿章修造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11公里的铁路,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后该铁路延长至芦台、塘沽,名为北洋铁路,并成立天津铁路公司。

李鸿章还在天津兴建新区,大力兴办现代教育,先后设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医学馆(培养西医)、博文院(培养翻译)等。

洋务运动使天津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早期近代工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直接推动了天津城市地域的扩展,增强了天津城市的经济实力,使城市性质发生巨大变化,使天津由一个单纯的商业贸易城市发展成为以工业为基础,以商业、金融为主导,具有先进的交通通讯设施的多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为天津所作贡献,可载史册。

唯如此,在李鸿章身后,天津李公祠才是全国所有李公祠中最好最大的。

天津的李公祠是1905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主持修建的。祠堂占地约2万平方米,其建筑仿照李鸿章合肥家乡祠堂的建筑风格。祠堂面对子牙河,大门楼前建有石台阶,两侧置放一对高大的石狮子。门楼对面是一座磨砖对缝的影壁墙。进入大门是前院,院中央安放着李鸿章铜像。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前院往北进入中厅,中厅两侧有腰房四间。过了中厅是后院,院两侧有配殿。院中间建有一座精巧华丽的六角亭,亭前立有多座刻有赞誉李鸿章文字的石碑。六角亭的正北面就是面阔九间的大殿。大殿是李公祠的主体建筑,殿堂前面矗立着米红立柱,气宇轩昂;殿堂内设置香案,祭祀器具豪华精致,殿堂墙上挂满了名人题写的匾额和楹联。殿堂后面是花园;园中有湖,岸上有松柏垂柳,湖中有亭台榭阁,由九曲桥相互连接。园中还有假山、汉白玉石桥等。整个祠堂规模宏大,庄重大气,装饰华美,典雅不俗,堪称天津古建筑中的上品。

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李鸿章和李公祠所作对联是:

受知早岁,代将中年,一生低首拜汾阳,敢诩临淮壁垒;

世变方殷,斯人不作,万古大名配诸葛,长留丞相祠堂。

对联为袁世凯幕僚阮忠枢手笔。

维新思想家,当年被李鸿章派往英国留学学习海军的严复,献给李鸿章的挽联是这样写的:

使先时尽用其谋,知成功必不止此;

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何如?

挽联的上联,是惋惜李鸿章始倡导的各项改革未能真正得到实施,意思是说若不是受到那么多掣肘,也不会有那么多败绩。下联则说,倘若李鸿章不从广东奉诏赴京,谈判议和,那些唱高调的人们又要批评他为了自己的名誉,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了。

徘徊于李公祠东箭道,背靠着那仅存的残墙片瓦,幼狮小门,抬头望,是望不到顶的豪华玻璃、水泥秃墙。能否,借你半方秃墙,为李公书一字半联吗?

李公祠大街尽头的石舫

沿李公祠大街西行至大街尽头,眺望南侧河水,忽见一巨大的汉白玉石舫沉于大河水面,不禁疑窦丛生并如巨石在心。

走下堤岸,走进石舫,见石舫正中大书“天石舫”,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石舫呢?岸边,立有石碑,阅之,明白了。石碑上写着:“今建卫六百年欣逢盛世建此石舫取意天子之渡天津之舫故名曰天石舫矗于兹后人睹之晓源知史耳。”哦,是为了纪念天津建城六百年。建卫六百年不假,欣逢盛世可说,使人晓源知史有益,可为什么非要建个石舫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说起石舫,中国人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北京颐和园的石舫。颐和园的石舫也称清晏舫,坐落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北部水中。始建于1755年,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建造这个石舫,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舫上舱楼,1860年被毁,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除此,中国其他地方也有石舫,比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南京煦园的“不系舟”、西安华清池的石舫等,但是提到石舫,人们总是先想到颐和园的石舫,也只想到颐和园的石舫,不会想到其他的石舫,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颐和园的石舫经历了太多的故事,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具有了特定的含义。

1873年底,李鸿章筹建海军的时候,慈禧大兴土木重修圆明园,李鸿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四方甫定,而土木游观之工,纷然并举,民力几何,徒增忧喟!”

1886年6月和12月,两次挪用海军军费100多万两,修建三海工程。

1888年12月7日,北洋海军刚刚成军7天,清政府就向全国集资260万两,为慈禧整修颐和园万寿山工程。

1891年,北洋海军“定远”“镇远”号等6艘军舰访问日本,登舰参观的日本议员、法制局局长宫尾崎三在报告中写道:“巨炮四门直径一尺,为我国所未有。清朝将领皆懂英语。……中国毕竟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巡洋舰,无法与彼国相比。”而大清海军亦训练有素,军纪严整。面对飞速发展日益强大的北洋海军,日本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于是,建立一支足以对付北洋水师的海军,成为日本举国上下的最高使命,日本天皇带头,私人捐款60万两,日本国民纷纷捐款捐物,就是在这样的动力之下,日本完成了海军的扩展计划,海军实力迎头赶上,一举超过北洋海军。

1890年10月,华北地区发生水灾,御史吴兆泰奏请停办颐和园工程,慈禧则借光绪名义发布上谕,斥责吴兆泰“冒昧已极”,遂交刑部严以议处。而工程照旧兴办。

1891年,户部决定暂停海军购买枪炮、军舰、机器两年,将预算挪用于修建颐和园,修建那座永不沉没的石舫。

1894年10月,赫德在一封信中说:“他们(清政府)还应该睁大眼睛,认识到廉洁也是朝廷本身应遵循的原则,最近10年来,每年都给海军衙门一笔巨款,现在还应当剩下3600万两,可是你瞧,他们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都拿给慈禧太后任意支用,去满足她的那些无谓的靡费了!”这里说的就是挪用海军购买军舰的军费,整修颐和园,重建了那座著名的石舫。

1894年,大清国举国上下筹办慈禧60寿诞,中日战争也步步升级;清军节节败退,败绩战报频频回传,而慈禧寿诞庆典有条不紊,在奢华中进行着;8月31日,御史高燮曾、安维峻毅然上书,笔锋直指慈禧;10月5日,翰林院学士文廷式、李文田等上书要求停办庆典,支持前线抗战。慈禧的态度是:“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使其终身不欢。”不管前线将士的伤亡如何严重,也不论御史臣民舆论如何愤激,慈禧的寿诞庆典依然沿着既定的日程安排,上演着日新月异的奢靡欢笑。11月7日,是慈禧60寿诞日,当她笑容可掬地在万岁声中升殿受贺、赐宴百官、赏戏3天时,东北门户大连却已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次日,金州失守。日军在大连山东两路长驱直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指挥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彻底战败了。

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花了几千万两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没有再剩下什么了。”

石舫,承载的,不是康乾的盛世,而是甲午的耻辱。

这一座压垮了中堂大人的石舫啊,这一座葬送了北洋海军的石舫啊,这一座永不沉没的石舫!

伫立在李公祠大街的尽头,中堂有知,还有血吐否?

面对李公祠大街西头的“天石舫”,我在想,不远的将来,这里肯定被当作一个旅游景点,那么,导游小姐将如何解说呢?

今日颐和园,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来到首都北京旅游公干的必到之地,和平的人们,轻松地漫步于颐和园的长廊,走到长廊的尽头,导游小姐会轻松愉快地给游人讲解这个漂亮的石舫的来历,在讲解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让人意味深长:

“这个大石舫有什么寓意呢?大家都听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语吧!统治者好比船,老百姓是水。如果是和平共处,那船就不会翻,如果官逼民反,那统治者这条船恐怕就要底儿朝天了。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建了这么一个大石舫,任凭风吹浪打永不会被倾覆,取江山永固之意。

人家都说乾隆皇帝聪明,我看这是他的一个败笔,大家都知道,水涨船高的道理吧!您想,造条大木船,如果遇到水涨、巨浪什么的,水涨船高,可能还会保住性命。但造条石船,如果遇到水涨,船就不会升高,反而会被水淹没。最终,这条象征统治阶级的大船被辛亥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了。”

抬头回望,一座大桥拦腰飞跃李公祠大街,跨过子牙北运汇集的大河,大桥之上是一个巨大的摩天轮,叫做“天津之眼”。

谁的目光,透过巨大的眼睛,死死地盯住,那眼皮子底下的,那奢华笨拙的,大石舫?

今天是李鸿章逝世108周年的日子,今天不会再有人为他建一个祠堂、立一块石碑。我,一个唐宋元明清的卑微后人,也只有书几行无力的文字,来纪念一个为中国为天津做出过贡献的前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