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即位之初,便积极倡导儒家文化。明昌元年(1190)三月,“辛巳,诏修曲阜孔子庙学”。明昌二年(1191)四月壬寅,“诏袭封衍圣公孔元措视四品秩”。他先后多次下令各地修复或建造文庙(孔庙),使得县以上的行政区域普遍设置文庙。在承安二年(1197)他还亲自祭祀孔子。这种官方层面的对孔子的尊奉和对孔庙的修造,无疑对儒家思想在金朝统治范围内的推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忠君是儒家历来提倡的行为,金章宗尤其对为金朝死节的忠臣褒奖有加。崇义军节度使伯德梅和尚在夹谷清臣北伐时随军出征,因寡不敌众而战死沙场,是章宗时期北伐阵亡的最高级官员。章宗“闻之震悼,诏赠龙虎卫上将军,躐迁十阶,特赐钱二十万,命以礼葬之,物皆官给,以其子都奴为军前猛安,中奴护丧,就差权同知临潢府事李达可为敕祭使,同知德昌军节度使事石抹和尚为敕葬使”,后又将其子都奴任命为典署丞,可谓倍极殊荣。魏全在对宋战争中被俘,宋将让他骂章宗,可免一死。但是魏全大骂宋朝皇帝而被杀,至死骂不绝口。章宗“赠全宣武将军、蒙城县令,封其妻为乡君,赐在州官舍三间、钱百万,俟其子年至十五岁收充八贯石正班局分承应,用所赠官荫”。章宗又让史馆雕版印刷魏全的死节事迹,颁告天下,以鼓励忠君之举。
重视孝道,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章宗本人十分孝顺,即位时因为世宗之丧而不接受朝贺;之后数年,又曾因为世宗和母亲之丧,而不肯在元旦接受群臣的朝贺。章宗对母亲非常孝顺,即位后对其母亲“尊为皇太后,更所居仁寿宫名曰隆庆宫。诏有司岁奉金千两、银五千两、重币五百端、绢二千匹、绵二万两、布五百匹、钱五万贯。他所应用,内库奉之,毋拘其数”。章宗不但在物质上极大地满足母亲的需要,每月还要到隆庆宫拜见母亲五六次,以尽为子之道。母亲病危后,章宗日日探视,直至深夜才返回。
章宗经常对孝子进行表彰,如明昌三年(1192)三月对于棣州孝子刘瑜进行表彰。刘瑜的事迹是家贫母丧不能葬,于是将其儿子抵押给别人换取钱财办了丧事。此事今日看起来有些荒唐,但在当时,却是符合封建伦理纲常的。同年章宗还表彰了幼年丧父、对母极孝的孟兴。他非常重视孝子的社会教化作用。同月,尚书省又上奏,说有人上书称和尚、道士不拜父母,败坏风俗,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尚书省请求遵照唐朝法制,要求出家人也遵守孝道。章宗同意了尚书省的请求,专门就出家人的孝顺问题做出法律规定,可见章宗对孝道的重视程度。
章宗时还编纂了金代礼制典籍《大金集礼》。《大金集礼》本不著撰者姓名,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等进《大金仪礼》,加之《大金集礼》记事都止于世宗时,可见《大金集礼》即《大金仪礼》。《大金集礼》全书四十卷,收录了金代帝王后妃尊号、册谥、各种祠祀、诏命、仪仗、舆服、燕飨、朝会等礼仪,是金代礼制的总汇,也是金代儒家思想在典章制度上的具体反映。《金史》的礼志、仪卫志、舆服志等志就是以此书为史料来源而修的。此书已经成为研究金朝典章制度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由于对儒家文化十分崇尚,金章宗对教育和科举也十分重视。“章宗性好儒术,即位数年后,兴建太学,儒风盛行。学士院选五六人充院官,谈经论道,吟哦自适。群臣中有诗文稍工者,必籍姓名,擢居要地,庶几文物彬彬矣。”章宗在登基之初,就采纳大臣的建议,大力在各地兴修官学,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辛巳,诏京、府、节镇、防御州设学养士”,在世宗时期各地设十七处官学、有学生一千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度州、防御州一级的官学六十处,增加学生员额一千人,各设教授一员。随后,章宗又命令刺史州兴建官学,而县以下则允许自行兴建。明昌二年四月“戊戌,增太学博士助教员”。到泰和四年(1204)二月,他又一次“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章宗重视儒家教育,鼓励文宣王庙(孔庙)与学校的兴建,庙与学往往是建立在一起的。“本朝兴太学于京师,设祭酒、司业、博士之员,以作新人材。又兴天下府学,州县许以公府泉修治文宣王庙。旧有赡学田产经兵火没县官者,亦复给于学。此国家崇儒重道之意也。”章宗时期官学办学经费的来源是学田,泰和元年(1201)“更定赡学养士法:生员,给民佃官田,人六十亩,岁支粟三十石;国子生,人百八亩,岁给以所入,官为掌其数”。这样便使官学的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向学。
章宗非常重视典籍的搜集与整理,明昌二年四月,“己亥,学士院新进唐杜甫、韩愈、刘禹锡、杜牧、贾岛、王建,宋王禹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秦观等集二十六部”。明昌二年十月,金章宗命令有关机构搜求遗书时要给高价,以鼓励人们踊跃献书。藏书之家有不愿意献给官府的,官府应誊写其书,再把原书归还,仍给其相当于一半书价的钱。明昌五年(1194)二月“诏购求《崇文总目》内所阙书籍”。
金代科举考试共有七科,计词赋、经义、策论、律科、经童、制举、宏词科,其中制举、宏词科为章宗设立,“以待非常之士”。前三者考中为进士,律科、经童考中则为举人。章宗十分重视科举考试,他在位期间共开科取士六次,不完全统计共录取进士两千五百多人,其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金代各级官府输送了大量合格的官吏。
章宗对科举考试进行了种种改进。(www.xing528.com)
明昌元年,有人建议:“举人四试而乡试似为虚设,固当罢去。其府会试乞十人取一人,可以群经出题,而注示本传。”章宗采纳了他的前条建议,免除了乡试,但规定府试五人取一,又在原来六处府试地点的基础上增加了辽阳府、平阳府、益都府三处。
章宗初期科举考试未规定录取人数,只要合格就录取,承安二年一次就录取了九百二十五人,加之还有录取参加四次考试未考中者的恩榜,录取人数难免过多过滥。于是承安五年(1200)正月“乙未,以尚书省言,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合格者不及其数则阙之”。泰和二年(1202),章宗又命令制定诸科取士的数目。司空完颜襄认为:“试词赋经义者多,可五取一;策论绝少,可四取一。恩榜本以优老于场屋者,四举受恩则太优,限以年则碍异材,可五举则受恩。”平章政事徒单镒说:“大定二十五年至明昌初,率三四人取一。”平章政事张汝霖也说:“五人取一,府试百人中才得五耳。”于是章宗定制:策论三人取一,词赋、经义五人取一,恩榜则录取五次考试未中且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的,或者四次考试未中且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
策论进士原来是专为女真人设置的考试科目,章宗改为允许其他民族的人参加,又命令参加科举考试的女真人要先考弓箭,使女真人不忘习武的传统。
律科又称为诸科,是在律令内出题考试。大定二十九年,“有司言:‘律科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源,可使通治《论语》《孟子》,以涵养其气度。’”于是章宗命令此后律科除考试律令外,还要加试从《论语》《孟子》中出的一道题。
经童科是考试十三岁以下的童子:“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所贵在幼而诵多者,若年同,则以诵大经多者为最。”海陵王完颜亮时废除了这项科目,章宗即位之初,认为经童中也不乏人才,又加以恢复。章宗对所谓的神童很感兴趣。明昌元年,章宗将益都府报送的十一岁童子刘住儿召至内殿,亲自考他《凤凰来仪赋》《鱼在藻》诗,又让他赋《旱》诗,对他深为满意,赐予他经童出身,在太学学习。麻九畴是金代不多的成人后有所作为的神童,“麻九畴字知几,易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及数尺者,一时目为神童。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中亦惧怯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之”。明昌三年,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建议将录取的经童数由百余人减少一些,以减轻日后授予官职的压力。章宗问他:“若所诵皆及格,何如?”守贞说:“视最幼而诵不讹者精选之,则人数亦不至多也。”章宗又征求参知政事胥持国的意见,而胥持国本人就是经童出身,他和李妃表里勾结,在当时声誉很不好,被时人称为“经童作相”。完颜守贞和胥持国矛盾很深,他的建议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胥持国的,胥持国自然不会同意完颜守贞的建议,章宗采纳了胥持国的主张。
章宗认为:“德行才能非进士科所能尽,可通行保举之制。”于是设置了制举科,包括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学宏词、达于从政等小科,命令各级官府、猛安谋克和提刑司推荐“草泽隐逸才行兼备者”。这项举措也得到了具体落实。明昌三年四月,“尚书省奏:‘提刑司察举涿州进士刘器博、博州进士张安行、河中府胡光谦,光谦年虽八十三,尚可任用。’”于是章宗赐刘器博、张安行同进士出身,召胡光谦进京。后来“特赐胡光谦明昌二年进士第三甲及第,授将仕郎、太常寺奉礼郎。官制旧设是职,未尝除人,以光谦德行才能,故特授之”。当年十月,“赐河南路提刑司所举逸民游总同进士出身,以年老不乐仕进,授登仕郎,给正八品半俸终身”。十一月,“尚书省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举孔子四十八代孙端甫,年德俱高,该通古学。济南府举魏汝翼有文章德谊,苦学三十余年,已四举终场。蔚州举刘震亨学行俱优,尝充举首。益都府举王枢博学善书,事亲至孝。’”于是章宗赐魏汝翼进士及第,刘震亨等同进士出身。明昌五年正月“辛巳,前中都路都转运使王寂荐三举终场人蔡州文商经明行修,足备顾问。前河北西路转运使李扬言庆阳府进士李奖纯德博学,乡曲誉之。绛州李天祺、应州康晋侯屡赴廷试,皆有才德。上曰:‘文商可令召之。李奖给主簿半俸终身,余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说“保举之制”多少还象征着劝学、鼓励为善,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那么章宗设置的宏词科则选拔了一些游离于考场之外的人才。“明昌初,章庙设宏词科,命公卿举所知。子达(卢元)与郭黻、周询、张复亨就试,凡七日,并中选,遂入翰苑。”
章宗重视教育与科举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时金朝的士风普遍积极向上,“士气不可不素养,如明昌、泰和间崇文养士,故一时士大夫争以敢言、敢为相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