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长环境与双面人格:揭秘《谈金:他们的金朝》

成长环境与双面人格:揭秘《谈金:他们的金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宗任命完颜宗干为国论勃极烈,与太祖、太宗之弟完颜杲共同辅政。这标志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逐渐开始全盘采用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此时的熙宗年仅十七岁,实际的掌权者及政策制定者是其养父完颜宗干。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间政治斗争不断。官制的改革,加速了女真封建化的进程,削弱了女真旧贵族的权力,使金朝皇权得到加强,形成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

成长环境与双面人格:揭秘《谈金:他们的金朝》

完颜亮,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生于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正月十六。他出生时,正是金朝崛起、灭掉辽与北宋的前夕。完颜亮血统高贵,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其父完颜宗干是金太祖的庶长子,女真名为斡本,为太祖的第二个皇后—光懿皇后所生。其生母大氏,为完颜宗干的侧室,应是渤海皇族大氏的后裔。太祖十六子中以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完颜宗弼最为出类拔萃,而完颜宗干在三人中尤其出色。《金史》本传赞颂他说:“金议礼制度,班爵禄,正刑法,治历明时,行天子之事,成一代之典,杲、宗干经始之功多矣。”金太祖起兵反辽之初,完颜宗干即追随前后,在首役宁江州之战与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都立下战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天辅七年(1123)太祖死后,完颜宗干等率群臣百官请求太祖之弟完颜吴乞买即皇帝位,但完颜吴乞买佯装不允,于是完颜宗干带领诸弟将赭黄袍披到他身上,将玉玺放到他怀中,完颜吴乞买这才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太宗任命完颜宗干为国论勃极烈,与太祖、太宗之弟完颜杲共同辅政。国论勃极烈是事实上的宰相。完颜宗干也确实不负众望,“始议礼制度,正官名,定服色,兴庠序,设选举,治历明时,皆自宗干启之”。天会四年(1126),在完颜宗干和完颜杲的主持下,仿照唐宋之制建尚书省,完善了三省之制。这标志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逐渐开始全盘采用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完颜宗干很重视任用汉族知识分子,韩企先、张通古、韩昉等都得到重用,为金初典章制度的完善做了贡献。

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太宗去世,又是完颜宗干等人拥戴完颜亶即位,是为金熙宗。完颜亶是太祖的嫡子—已经去世的完颜宗峻之子,也是完颜宗干的养子。此时的熙宗年仅十七岁,实际的掌权者及政策制定者是其养父完颜宗干。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间政治斗争不断。太宗之子完颜宗磐在铲除了宗室完颜宗翰一系的势力后,于天眷二年(1139)七月被熙宗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这是出于完颜宗干的决断,此举彻底稳固了熙宗的统治,但也开启了之后完颜亮诛杀太宗子孙的序幕。在帮助熙宗稳定、巩固政权,消除内部动乱因素的同时,完颜宗干还帮助熙宗推行了官制改革。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朝颁行官制,全盘采用宋、辽官制,废除了勃极烈等女真职官。官制的改革,加速了女真封建化的进程,削弱了女真旧贵族的权力,使金朝皇权得到加强,形成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

完颜宗干作为三朝重臣、太祖之子,为金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作为太宗之侄,熙宗之伯父兼养父,他对二人继承帝位有推戴之功,而且为金朝统治的巩固、内乱的弭除做了特殊的贡献。当然,他的文治武功客观上也为其子完颜亮觊觎帝位提供了资本、奠定了基础。

被后世指责为荒唐君主的完颜亮,在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乏卓越的见识。其父完颜宗干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尤其看重对汉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专门聘请了当时有名的学者张用直担任完颜亮兄弟的老师。

完颜亮年轻时,“好读书,学弈象戏、点茶,延接儒生,谈论有成人器。既长,风度端严,神情闲远,外若宽和,而城府深密,人莫测其际”。张用直将完颜亮一直培养到十七岁。因此,完颜亮对这个老师很有感情,即位后先后任张用直为签书徽政院事、太常寺卿、太子詹事。完颜亮曾对张用直说:“朕虽不能博通经史,亦粗有所闻,皆卿平昔辅导之力。太子方就学,宜善导之。朕父子并受卿学,亦儒者之荣也。”可见,完颜亮认为张用直传授给自己很多知识,对他深为信任,而且将自己的儿子也交给他培养。

天眷三年(1140),完颜亮时年十九岁,被任命为奉国上将军,跟随叔父梁王完颜宗弼出征南宋,这很可能是其父的安排。尽管完颜亮从幼年直至十七岁,一直在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但他的父亲不可能只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文弱儒生,自然希望他成为一个文武全才,保持住女真将士勇敢、剽悍的精神。天眷三年,金朝又一次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很快重新占领河南、陕西。紧接着,完颜亮随同完颜宗弼向宋淮西地区发动了进攻。虽然史料未明确记载完颜亮参加了哪些战斗,但战争无疑使他受到了磨炼、增长了人生阅历,也使他看到了南宋军队的软弱、将领的无能,为他日后决心伐宋奠定了基础。

由于完颜亮从小就受名师指点,深受汉族传统文化熏陶,因而他的文化修养很高,见识也高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一咏一吟,冠绝当时”;二是他不迷信祥瑞鬼神之类骗人的把戏。这在古代帝王中是较少见的,说明他受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了粉饰太平,往往人为制造许多祥瑞,完颜亮则正相反。兹举几例。天德二年(1150)十二月,“甲寅野人来献异香,却之。乙卯,有司奏庆云见,上曰:‘朕何德以当此。自今瑞应毋得上闻,若有妖异,当以谕朕,使自警焉。’”贞元元年(1153)“十一月丙戌朔,定州献嘉禾,诏自今不得复进”。

完颜亮的不迷信,还体现在他对占卜吉凶的态度上。完颜亮在制定中都的规划方案时,说过“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对占卜吉凶,他抱有“吉,则权当有之;不吉,则不信之”的实用主义态度。贞元元年十月,完颜亮封良乡料石冈神为灵应王。这是因为“初,海陵尝过此祠,持杯珓祷曰:‘使吾有天命,当得吉卜。’投之,吉。又祷曰:‘果如所卜,他日当有报,否则毁尔祠宇。’投之,又吉,故封之”。假如不吉,连神仙的庙宇都敢毁坏,完颜亮对吉凶占卜的态度可见一斑。

完颜亮也和大臣杨伯雄谈过鬼神之事,但只是作为谈资而已。“海陵锐于求治,讲论每至夜分,尝问曰:‘人君治天下,其道何贵?’对曰:‘贵静。’海陵默然。明日,复谓曰:‘我迁诸部猛安屯边戍,前夕之对,岂指是为非静邪?’对曰:‘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维,长策也。所谓静者,乃不扰之耳。’乙夜,复问鬼神事。伯雄进曰:‘汉文帝召见贾生,夜半前席不问百姓而问鬼神,后世颇讥之。陛下不以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计,鬼神之事未之学也。’海陵曰:‘但言之,以释永夜倦思。’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卷书,记人死复生,或问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历,白日所为,暮夜书之,不可书者,是不可为也。’海陵为之改容。”可见,完颜亮真正关心的还是国计民生等大事。

完颜亮对于宗教,尤其是佛教,采取了限制的态度。正隆元年(1156)二月“庚辰,御宣华门观迎佛,赐诸寺僧绢五百匹、彩五十段、银五百两”。有的学者将这作为完颜亮崇佛的证据,其实不然,同年十一月,完颜亮又“禁二月八日迎佛”。这才是完颜亮对佛教的真实态度。为了限制熙宗时出家人口的大量增多对劳动力的糜耗,完颜亮在即位的第二年就诏令“废度僧道”。完颜亮还杖责过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都崇奉的高僧法宝,并杖责了两位宰相张浩和张晖,这反映了完颜亮对于宗教干预政治的强烈反感。完颜亮采取了很多措施打击佛、道的势力。正隆元年二月,他派刑部尚书纥石烈娄室等拘括“大兴府、平州路僧尼道士女冠等地,盖以授所迁之猛安谋克户”。营建南京时,由于需要大量木材,他也拆毁了很多寺院。

完颜亮素有大志,不甘人下,这从他的诗词中可以充分看出来。他的诗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是《过汝阴作》,是随宗弼伐宋时经过汝阴所作,诗云:

门掩黄昏染绿苔,那回踪迹半尘埃。空亭日暮鸟争噪,幽径草深人未来。数仞假山当户牖,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犹倚阑干次第开。

这首诗简洁、生动地描写了在残酷的战争破坏下仍存在的一些美好的事物,抒发了诗人对天下兴亡无常的感慨。体味其意,有一缕淡淡的哀伤,毕竟此时的完颜亮尚是青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完颜亮的诗中渐露峥嵘之象。在一首咏竹诗中,他写道:

孤驿潇潇竹一丛,不同凡卉媚春风。我心正与君相似,只待云梢拂碧空。(www.xing528.com)

这首诗作于皇统六年(1146)之后。在诗中,完颜亮将自己比拟为孤傲高洁的青竹,等待着有朝一日直冲云霄,比较含蓄地表达了他的远大志向。另外几首诗则直抒胸臆,《书壁述怀》写道:

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这首诗将自己喻为潜龙,因环境所迫,只得暂时与“虾蟆”一类为伍,但终有一日会飞上天,震撼山河。另一首因见瓶中岩桂有感而作的诗道:

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

他还曾为别人书写扇面道:“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其图谋皇位的野心可谓毫不掩饰、跃然纸上。

远大的志向与充足的自信心总是相伴相随的。完颜亮喜欢将自己与古代帝王做对比。比如,据记载,他“一日读《晋书》至《苻坚传》,废卷失声而叹曰:‘雄伟如此,秉史笔者不以正统帝纪归之,而以列传第之,悲夫。’”这说明完颜亮对苻坚是赞赏的。但当萧裕谏止完颜亮伐宋时,说到苻坚伐晋也未渡过长江,完颜亮大发雷霆,认为萧裕不应该将他与苻坚相提并论。还有一次,完颜亮对翰林承旨完颜宗秀和参知政事蔡松年说:“朕每读《鲁论》,至于‘夷狄虽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朕窃恶之。岂非渠以南北之区分、同类之比周而贵彼贱我也。”这句话说明,完颜亮实际上已以中华帝王自居。

自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狂妄自大。完颜亮曾下了一道诏书诏谕各地,大略内容为“自汉高祖以来,谋反者颇多,盖高祖与朕皆中庸之主。尧、舜、禹、汤之时,岂尝多有此事”。他将自己与汉高祖相比,说建立汉朝的汉高祖和自己一样都是中庸之主,表面上是自我贬损,其实却明显自大至极。

另外,完颜亮为人又非常“矫饰”,通俗地说,就是喜欢“装”。他很想按照儒家认可的圣主贤君的模样打扮自己。比如,他“命太官常膳惟进鱼肉,旧贡鹅鸭等悉罢之。丁丑,罢皇统间苑中所养禽兽”,以示自己清心寡欲、爱惜民力。但是,天德四年(1152)十一月,他又“买珠于乌古迪烈部及蒲与路,禁百姓私相贸易,仍调两路民夫,采珠一年”,完全不顾人民因采珠而付出的血汗。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史书记载说他“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鹑,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鹑者。或以弊衾覆衣,以示近臣。或服补缀,令记注官见之。或取军士陈米饭与尚食同进,先食军士饭几尽。或见民车陷泥泽,令卫士下挽,俟车出然后行”。事情做得过头了就给人以不真实之感,也暴露出完颜亮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来。他明知什么是应当做的,也希望人们那样看待他,但事实上又深知自己做不到。

完颜亮这种“矫饰”的性格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应当与其所处的复杂政治环境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来自家庭。

完颜亮的生母大氏并非完颜宗干的正室,也就是说,完颜亮不论多么才能出众,都无法改变自己庶出的身份。无疑,他对这一身份是深深介怀的。

完颜亮登基后,于天德二年将生母大氏与嫡母徒单氏俱尊为皇太后,大氏居永宁宫。一次,在徒单氏的生日宴会上,大氏为徒单氏敬酒祝寿,而徒单氏正和别人说话,未注意到,无意中冷落了大氏。此时已是皇帝的完颜亮看在眼里,当即怒气冲冲地离席而去。第二天,他不分青红皂白,就想杖责前一天与徒单氏说过话的公主、宗妇们。大氏加以劝阻,完颜亮说:“今日之事,岂能尚如前日邪。”可见,完颜亮因为其母亲的侧室地位,一直有自卑心理,对母亲的处境格外敏感。虽然大氏对徒单氏很恭敬,徒单氏为人也很和善,但二人却有着正侧之别,难免大氏地位要低一些,完颜亮对此始终耿耿于怀。因而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绝不允许有人对自己的生母不恭敬。

徒单氏对完颜亮这种深入骨髓的嫉恨之心甚为忧惧。完颜亮迁都后,将徒单氏留在了上京。每逢完颜亮派使者到上京时,她都心怀恐惧,更衣等待厄运的降临。

其实,大氏本人与徒单氏关系融洽,对徒单氏作为宗干的正室并无嫉妒之心。贞元元年四月,大氏重病,在弥留之际仍叮嘱完颜亮一定要善待徒单氏。徒单氏为人贤惠,对人和善,对待奴仆也从不责骂。她无子,于是收养了完颜宗干另一侧室李氏所生的完颜充,由于完颜充经常酗酒,徒单氏经常斥责他,对完颜亮却很喜爱。可是完颜亮却因为自己的母亲不是正室而对徒单氏心存不满。完颜亮谋弑熙宗后,徒单氏认为熙宗虽然昏庸无道,但作为人臣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谋反弑上,因此完颜亮登基时,她并未祝贺,完颜亮对她更加怨恨。

由于大氏的临终遗言,贞元三年(1155),完颜亮在派人前往上京迁陵的同时,也将徒单氏接来中都,并且安排徒单氏途中参观医巫闾山的胜景。迁陵的棺木到达中都近郊沙流河时,完颜亮亲自迎接并拜见徒单氏。他命令左右持杖跟随,跪倒在徒单氏面前请罪。徒单氏到达中都时,完颜亮又亲率百官出城迎接,并且率后宫、百官等为徒单氏敬酒祝寿,极欢而罢。完颜亮对待徒单太后,外表极为恭顺,太后起身,他要亲自扶持,常徒步跟从太后的舆辇,太后要用的东西他亲自拿着,凡是看见的人都认为完颜亮是个大孝子。但是,当完颜亮准备伐宋时,徒单氏劝阻他,完颜亮心中却更加不快。之后,每次拜见太后回来后,他都要大发雷霆。后来太后又随完颜亮迁到汴京,为了提防不测,太后经常派侍婢高福娘问候完颜亮,以了解他的动静,但是高福娘反而与完颜亮私通。因此,太后的一举一动,完颜亮马上就能得知。太后居住在汴京的宁德宫,与枢密使仆散师恭的宅第紧邻,仆散师恭曾为完颜宗干的宿卫十人长,因而常常来探望太后。仆散师恭将兵在外,完颜亮唯恐太后有对自己不利的企图,加上长久的积怨,最终命人杀害了徒单氏。徒单氏时年五十三岁。

完颜亮杀害自己的嫡母,于情于理,都是大逆不道、凶残至极,这是他留下千古骂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他个性深处分析,这恐怕是他那种长期隐藏在极度自尊背后的自卑心理的一次集中宣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