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自然之道,青牛与生活息息相关

追求自然之道,青牛与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西去,象征自然之道的运行。青牛沉稳,与百姓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自然的、生气勃勃的状态,正是道家的精神所在。所以“青牛”既代表东方,又代表生机、大地之德,老子骑青牛,暗喻圣人老子是掌握自然大道的东方圣人。倒骑,取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之意,牛向前,老子向后,前后呼应,达到一种平衡,相得益彰,自然和谐。

追求自然之道,青牛与生活息息相关

东周后期日益衰落,风烛残年,“礼崩乐坏”、“民不聊生”,官员也同样处境难堪。作为一个智者,而非具体王事实践者的老子,也就只有选择出走一途,才可能绵延其晚年的生存,有更好的人生前途,如此所以,才会有了“老子出关”的故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走是老子深思熟虑、人生情趣使然。老子出走,也是去寻求自然之道的奥秘,从自然、社会中,感悟知识和规律,自由地追求永恒的大道,觉悟“道”的终极性,也即“玄德”之“道”。《道德经》中说:“出生入死”,出世就是生,入地就是死。为了顺应自然之道,老子提出个人应该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看待生死,而不应人为地避死求生,“万物将自化”,人也应顺应这普遍的自然而然的变化,老子以万物自然变化的普遍规律来削弱由人的死亡意识所带来的生命反差,让人们像万物一样顺从地接受自然必然的变化。

出走方向——西方。老子向西出走,符合他的自然之道。老子要离开洛阳时,面临着走向的选择。东边是他的家乡,但他没往东走,因为那里熟悉他的人多,不好归隐;也没往南走,南边是楚国,在诸侯国中锋芒毕露,早就“不服周”,自己作为东周的臣属,无颜到达不理会自己的地方;老子更没考虑往北走,北方的严寒对于老者多有不便;他独自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西方最有吸引力,可以了解太阳到底怎么落山、自然怎么演化,探讨自然之规律。老子从文献中,知道西方有函谷关大散关,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而在更远的地方,流淌着两条神秘大河,河流流经的地方,有一种宗教在召唤人们……这,无疑在召唤老子。他骑上青牛,往西边走去,夕晖直接涂抹在他脸上,两道长长的白眉毛,宛若两道白色瀑布,顺着陡峭的脸颊,夸张地飘落;而那长长的白胡须,被风往前吹着,好像探路的触角,指向了西方。历代绘制的《老子出关图》,基本上都是这个形象。向西去,象征自然之道的运行。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古人认为自然的秩序是从东向西运行,再回到东方,周而复始。当然,“老子化胡”也是一种解读方式,暗喻圣人老子要去未开化的西方传道。

出走交通工具——青牛。老子倒骑青牛,田园牧歌,悠然自乐。青牛沉稳,与百姓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自然的、生气勃勃的状态,正是道家的精神所在。选择青颜色的牛,符合传统的习俗。中国文化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以五种颜色来象征。东方是青色,属木;西方是白色,属金;南方是红色,属火;北方是黑色,属水;中央是黄色,属土。同时,青木又代表生机勃发的春天。牛,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文明,牛这种动物是人民耕地、负重的帮手,亲近人类和土地,而且性情沉默温和,颇有“厚德载物”的象征意义。所以“青牛”既代表东方,又代表生机、大地之德(自然之道),老子骑青牛,暗喻圣人老子是掌握自然大道的东方圣人。

有传说,青牛也是神仙,会走会飞,专门下凡陪伴老子这个仙人。老子骑的青牛,过了函谷关,知道自己已经成仙,青牛也会说人话了,于是青牛飞回老子家乡,帮助治理那座座荒山。到了家乡,老子挥鞭打山,山顶削去了,并且飞到了山东,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这时鞭梢甩断,甩断的鞭子飞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个杆子,就顺手插在地上,这就是这个“铁拄子”的来历。老子又乘青牛飞走了,而那鞭子杆就永远留在了那儿。成为“赶山鞭”。百姓感谢老子前来赶走大山,从这以后老子家乡成为平原,老百姓安居乐业,世代耕作,五谷丰登,过起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了。(www.xing528.com)

老子的青牛,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故事。相传春秋时期,老子故里苦县东部有一座高入云霄的隐阳山,主峰东南侧有个不大显眼的小峰。这小峰远看像牛,近看像牛,左看像牛,右看像牛,不但形状像牛,而且春夏秋冬四季常青,所以人给它起名叫“青牛峰”。青牛峰下,曲仁里一带村庄,有一年突然出了一桩怪事:这里庄户人家的麦秸垛一个接一个地失踪,头天晚上还是好好地堆在那里,第二天早起一看,已经没影啦!人们感到十分惊奇,男女老少议论纷纷,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心里十分害怕,天不黑就上门睡觉,第二天日出三竿才敢出门。曲仁里村上有一个姓张的大汉,上山敢打虎,下海敢擒龙,天不怕,地不怕,人送外号“张大胆”。张大胆这几天故意晚睡早起,有时半夜起来走走,想探个究竟。这天张大胆五更起来拾粪,刚到村边,一抬头,见西北天空青光一闪,一大团黑云向这边飞来落到一个大麦秸垛上,转眼间,麦秸垛全不见了。张大胆百思不解。他就赶紧去请教村里生下来就白发白胡、好读书、爱动心思、善观天象、聪明过人的李耳,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找到李耳,把看到的情况从根到梢说了一遍。李耳想方设法捉住青牛,询问实情,青牛才说自己偷偷来到隐阳山,化作青牛蜂,等了百年还不见自己的主人到来,耐不住就离开青牛峰,化作了白麒麟下山吃草,把老百姓草垛私吞。现在主仆相遇,多有冒犯,望您恕罪。说罢,把嘴一闭,成了一头凡牛,再也不会说活了。李耳牵着青牛回村里去了,从此青牛始终相伴。[1]

倒骑青牛,老子悠然自得。那是因为老子出关时年龄已经很大了,白发白须,一个老人如果骑马奔驰,就会显得格外显眼引人注目,这与老子无为自隐的思想不相符。再说,马跑得快,没牛稳;驴子虽然没马快,但比牛要快,没牛稳。老子西行,不急于赶路,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可以怡然自得,回归牧童短笛的童年时光,也可以随意打盹,或者尽情琢磨问题。也许只有骑牛,才能衬托出一副圣者从容的姿态。倒骑青牛,不是因为个性,而是暗喻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贯彻和追求。牛一直在走,老子不去管它,不去驾驭,也不回头看,顺应自然之意也。倒骑,取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之意,牛向前,老子向后,前后呼应,达到一种平衡,相得益彰,自然和谐。想象一下坐火车的感觉,人坐着不动,车一直向前开,人的视野一直在扩大,人虽然看不见背后的景象,新事物却不断进入视野。牛通人性、能懂人性,可以理解时代和人的需要,随着时代和人性的进步,认识、记忆“道”,与人交流“道”。人依靠牛作为交通工具,可以更好地接近、领悟真正的道,并且是平和而没有危险的。反过来,如果人转过身来,试图驾驭青牛,不让青牛顺应它该走的、想走的路,那就意味着不自然,人性被欲望所驱使,迷失本心,德不配位,就是远离自然大道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人性与人类掌握的力量不匹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