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娲:华夏第一女皇的封印

女娲:华夏第一女皇的封印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是上古三皇之一,是封于河南汝州统领中原的华夏第一女皇,后世尊称她和伏羲为人文初祖。伏羲去世后,中原各部落首领在这个坪上,推选女娲为统领中原的“女皇”(首领),坪中有封王台和女娲书画台。女娲填平大峪的老南海和茫茫汝海,造出大片良田,让部族逐步迁往山下的黄涧河、汝河一带,让后代用女(汝)作为姓氏。

女娲:华夏第一女皇的封印

樊忠义

女娲,人称娲皇、托天皇母、送子娘娘。她是上古三皇(天皇伏羲、人皇女娲、地皇神农)之一,是封于河南汝州统领中原华夏第一女皇,后世尊称她和伏羲为人文初祖。

在汝水北岸的大峪地区,有许多女娲生活文化遗迹和传说。主要集中在与登封相邻的天熊山与禹州相邻的大熊山和流经山下焦村、纸坊的黄涧河流域的核心区域,还有大峪西部老婆寨、玉皇山和山下米庙、骑岭一带。天熊山又名天皇山、女娲寨、小熊山,背靠嵩岳阳城,南依当时湖泊老南海,远眺汝川即古汝海。这里是女娲生活的大本营。女娲在这里教人造屋养畜、结网捕鱼,初始农耕,实行族外通婚制。同时定姓氏、制笙簧、教人养蚕制衣。《皇图要览》、《世本》和《纲鉴易知录》等史书都有记载。由于女娲治世有方,天皇伏羲才将汝水北岸的广大地区封给妹妹女娲(也是妻子)全权管理,其后共工作乱,被女娲率大臣大鸿、祝融等追逐,共工怒撞天熊山,后有女娲登天熊补苍天之事。山顶西部最高处有女娲的补天台遗迹,上有女娲庙,庙旁有女娲泉。

补天台向南延续一岭凤凰岭。岭上一坪凤凰坪,也叫封王坪。这里是女娲部族造屋群居的主要生活区。伏羲去世后,中原各部落首领在这个坪上,推选女娲为统领中原的“女皇”(首领),坪中有封王台和女娲书画台。书画台,也叫伏羲八卦台,传说伏羲女娲曾经在这里画八卦、造六书、初创文字,附近有毛(笔)岭和笔架山。老南海西南岸有伏羲女娲的“皇印”山。由于伏羲女娲姓风,东寨门南下一山岭,叫风王岭。岭中数洞叫风王洞。民间说是羲娲二祖留给后代的“金山”。岭旁过风口有两尊四丈高的石人,呈手拉手状。相传是伏羲女娲滚石相合成夫妻的证婚石。二石人间一石洞,是二祖的“洞房”。

天熊山前黄涧河畔的老婆地,是女娲抟(tuán)土造人的地方。河的源头处有个女娲潭,也叫娃娃鱼潭,说是女娲在潭中洗澡时,生了数不尽的娃娃鱼。鱼儿跃出水潭,经日晒变成人,女娲还嘱咐两条大鱼在水中修炼三千年后变为圣人,必须从岭东四十五里的马峪川河洞走出去,有人在那里迎接。三千年后,两条鱼真的修炼成圣人,从女娲潭下洞中来到马峪川洞口,果真有两位老人在这里等候。二老给二圣取名鲧(gǔn)和大禹(鱼),还送给天书和治水工具。后人称这河叫禹洞河,两个山洞叫鲧王洞和禹王洞。还说为大禹他们起名送天书的就是天皇伏羲和人皇女娲的英灵变化。

天熊山南坡山腰有女娲洞和伏羲洞,曾经南北相通。乾隆《大清一统志》和《登封县志》称:“登封县南三十里小熊山有通往汝州二洞,深不可测。”这二洞就是羲娲二皇在这里生活的主要住处。人们还传说,伏羲女娲后来转世为神,在大峪地区特别是天熊山一带,有好多他们显灵行善的故事。(www.xing528.com)

大熊山又称大古山、梁山和大鸿寨,海拔1150.6米。它是老南海的东岸高耸的屏障,是天熊山的左膀。这里由于女娲派大鸿在山上筑寨、围猎和农耕,民间就称大鸿寨。该山四周陡峭,山顶平坦,山上古村落、古石臼、古陶片遗迹较多,盗挖严重。中峰最高处女娲祭天台、始祖庙、祖师庙遗址尚存。山中有女娲洞、葛麻地。山南端独突一岭叫姑嫂寨,因伏羲的妻子,也就是女娲的姐姐与未婚少女女娲初选的安全住处,寨内有姑嫂洞、姑嫂庙旧址。老南海西临高山叫蜜蜡山,也叫棉花寨,海拔1018米,它仿佛天熊山高抬的右臂。山顶有女娲避暑洞,山中有女娲养蜂窑。女娲发现西南一座山岭的石头便于燃火,就派祝融来管理。此山叫火石岭,岭中有火神洞。

古时候居住峨眉山白蛇仙子十分羡慕伏羲女娲在人间创造的福地,便与青蛇仙子从峨眉山来到汝水北岸。她们趁女娲娘娘从大峪西部返回天熊山的时机,白蛇仙子变成了女娲的模样,青蛇仙子变成假女娲的助手,来到许窑河道西部,与雨中抢修断桥(今断村)的伏羲见面后,送上衣服雨伞和吃的,帮助伏羲修通了断桥。返回许窑,假女娲与伏羲过上了夫妻生活。后来伏羲因事留下身边“女娲”,独自回天熊山大本营,却发现女娲仍在这里忙于族事。伏羲说明在许窑发生的事情,夫妻俩认为可能是啥仙家用的骗婚术。二人速赶许窑,发现天神正在惩罚白衣“女娲”。说她下凡骗婚违法,并说还要将这位白蛇仙子压在玉皇山像塔形的旋风垛峰下。女娲娘娘得知白蛇仙子下凡做了许多善事。并已有身孕,就把她救下。此后,白蛇娘子在许窑生下许士(石)林,白蛇仙子和青蛇仙子分别住在玉皇山白蛇洞和青蛇洞,她们和儿子许士林成了女娲族里治病的名医。大峪地区是“女娲娘娘与白蛇传”和“女娲人首蛇身”故事原型的发源处。

女娲填平大峪的老南海和茫茫汝海,造出大片良田,让部族逐步迁往山下的黄涧河、汝河一带,让后代用女(汝)作为姓氏。因女、汝通假互用,所以汝水古称女(汝)海、女(汝)江、女(汝)川。考古学家在黄涧河和汝河流域发掘的8000年前的大张、槐树尹、中山寨、神德宫等文化遗址,在鸿(洪)山庙、阎村发掘的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与汝州的娲皇文化相吻合。《世本·氏姓篇》中提到女娲族后代以“女”为姓氏,说夏有女艾,女艾是帮助夏朝少康中兴的著名女将,受封后后代姓艾。商代女鸠、女房(方),是商代名相。数千年来,女、汝姓氏遍布海内外。

为了挖掘整理和弘扬女娲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在汝州市和大峪镇领导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我们在天熊山腰古老的女娲宫遗址处,创建女娲文化传承基地,根据前人“女娲洞前古有女娲泉”的传说,在洞下方挖出了潜于地层的女娲泉,解决了建设用水和山下500人的饮水困难。2014年农历三月三日,还举办了民间拜祖活动。2015年我们把大峪地区的娲皇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向上级进行申报,并筹备举办“中国汝州娲皇文化节”,成为炎黄子孙和华侨华人朝拜女娲的圣地,为创建旅游文化名镇和文明城市作出贡献。

(河南汝州女娲传承基地负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