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到不会表现观念时就没有了生命(no idea therefore no life)。”[6]中华文化的灵根再植要固传统文化的根,依据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并进行现代的创新来表现自己的观念。
其一,固根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的标准来衡量传统文化。要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本的角度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的传承,而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进行升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来鉴别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区分何为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哪些是糟粕的部分。只有那些优秀文化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形成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很多方面。如治国理政经验: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其二,固根要求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要求借助传统文化反省中国人的国民性中的优秀部分和“劣根性”。很多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学习传统文化要落脚在国民性反思和国民性再造上来。相当多的中国人只是在实际奉行着中国传统文化,但却不了解传统文化本身,可以说他们是国民性的体现者。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一方面要学习经典,另一方面要认识中国国民性的优缺点。国民性的再塑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依然很重要。“国民性应该等同于众数人格结构;它应指一个社会中不同人格分布的某一众数或多个众数。”[7]“国民性”指一个社会成年群体中具有众数特征的、相对稳定持久的人格特征和模式。国民性与制度二者互相影响,是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制度模式对个体的角色要求可以有相符合的状态,也可能有矛盾冲突的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说,优化国民性不仅具有个人的意义,还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激进主义都诉诸个人理性无可厚非。然而全面批评传统显然不是理性之举。理性的能力不是先天的,离开了读书学习,我们总是陷在感性生活之中,总是感性地对待一切。“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8]国民性的再塑,就是要实现文化的协调统一,从而塑造表里一贯的国民品格。文化的不协调给“两面人”提供了土壤,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在文化根源上克服表里不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人”的伪善人格。
其三,固根需要吸收其他文化的养分。“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9]
其四,固根要求创新。“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1]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只有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才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12]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3页。(www.xing528.com)
[4]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5][美]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6]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
[7][美]艾利克斯·英格尔斯:《国民性》,王今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8]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1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6页。
[11]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党建》2014年第3期,第8页。
[12]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党建》2014年第3期,第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