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天下: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中的政治模式

平天下: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中的政治模式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天下就是在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的范围内成就功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模式也正是以和谐为最高目标和理想。平天下是伟人的雄图大略,应该有仁心,树立天下为公观念,讲究和平,为整个人类利益着想。天下观念、地球村对于世界秩序重建有深刻“天下”观念加以审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特别深远。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理想。

平天下: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讨会论文集中的政治模式

天下观念首先是一个空间观念或地理概念。“天”指与地相对应的物质之天,“天下”的字面意义即是《诗经》上所说的“溥(普)天之下”,本意是指“天底下所有的土地”;用《中庸》上的话来说,即是“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用现代人的概念来说,即是世界或者地球。中国著名的哲学冯友兰先生曾力主用英文world一词翻译“天下”,认为:“古代中国人说‘天下’,意思是想说‘世界’,不过当时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没有超出中国的范围。”不过,早在战国时期想象力丰富的阴阳家邹衍已指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一分耳。”随着对地理空间经验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中西交通以来,儒家所认知的“天下”的空间范围不断拓展。

平天下就是在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的范围内成就功业。孔子在《礼记》中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它的目的绝不是仅仅为当时中国指出一条趋进的道路,而且旨在为后世和人类世界描绘一幅美好的图景。

构建“天下大同”的世界秩序,必须依据王道政治理念。天下为重,中国一直不止是一个小小的圈圈。“四海之内皆兄弟。”儒家讲究的是积极入世,鼓励人们为社会和天下苍生做贡献。我们当胸怀天下,在家庭管理紧紧有条的基础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天下太平、和谐,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终极价值观的体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最根本的;“和”则是最高的道,是天下普遍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中和”,才能顺天应地,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中和”是儒家最高的“道”。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模式也正是以和谐为最高目标和理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和”的思想,求和谐的理念,是今天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正因如此,儒家“修齐治平求和谐”的治国方略,可以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提供有益的借鉴。在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已经浓缩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有史以来人类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文明和世界秩序也开始进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全球性深度博奕的新时期,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此时,不仅中国需要重新唤起和回归天下观念的意识,而且整个人类都需要将天下观念视为一种可资化解文明深度危机的思想资源之一。

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佩雷斯编著《儒学与全球化》,密切关注中国文化,深入思考“中国儒家文化现象”,独特解读儒学与全球化的关系。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唯一由外国元首撰写的阐释、传播儒学的著作,这对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沟通大有助益。佩雷斯指出“儒学意味着人的自然理解力的解放,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10]

平天下是伟人的雄图大略,应该有仁心,树立天下为公观念,讲究和平,为整个人类利益着想。政治家更有责任搞好国际关系,促进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与和平。一般老百姓也应该做好本质工作,在自己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若每个人都兢兢业业,积极工作,有所贡献,不给社会添乱,社会不就太平了吗?!

在网络天下的情况下,全球交流越来越普遍,网民兼地球村村民,都要反对黑客,维护网络安全道德,推进世界的和平。天下观念、地球村对于世界秩序重建有深刻“天下”观念加以审视。一个兼具空间、道德、政治以及哲学于一身的人文性、政治化的儒家天下概念,其基本原则是“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超越了唯我独尊、固步自封的国家理念。当代放弃强权政治、狭隘的民族主义等极端思想,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当今世界,来接纳其他文明,在一种自觉融合的状态下,相互吸纳彼此的优点与长处,从而实现共生共荣、友好和谐,是我们向往的理想。

我们需要批评简单、随意、武断否认儒家价值的片面观点。美国汉学家狄百瑞就有否认儒家思想的看法:“从一开始,儒学的困境就来自于奠定了仁治的传统神话,以及儒学后来取得的短暂和表面的成功。这种世俗的成功恰恰显示出帝国的失控……这个神话看起来很容易被家长制的王朝政权盗用。”[11]这种观点的局限很明显,因为美国狄百瑞太不了解儒学的有价值的内容、儒学在中国2000多年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才造成了对儒学前景广阔的空间低估或者否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特别深远。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仁人志士追求的最高理想。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还得注意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大力发扬和推进民主进程。当今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也已不再是梦。发扬光大中国优秀传统的修、齐、治、平哲学,对儒家思想价值进一步反思和探讨,赋予它新的时代生机与活力,就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了。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本文系20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创造性转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16BKS111)、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七子的君子观研究”(13BZX07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www.xing528.com)

[1]《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周炽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279页。

[2]潘光旦:《儒家的社会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37页。

[3]《中国思想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页。

[4]《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页。

[5]《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6]《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7]《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刚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9]林语堂:《孔子的智慧》,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113页。

[10]佩雷斯:《儒学与全球化》,沈庆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9页。

[11]狄百瑞:《儒家的困境》,黄水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