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德治:落实于当代治国理政实践中

儒家德治:落实于当代治国理政实践中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代统治者注重儒家的“以德治国”。从儒家治政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精神滋养,主要在于将儒家的德治主张、民本关怀、伦理精神、贵和理念等优秀治政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落实于当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儒家德治:落实于当代治国理政实践中

治国就是辅佐君主(或者是君主本人)治理好国家。儒家的鼻祖孔子曾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德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阐明了“为政以德”的独特作用。

儒学的治国理念的核心概念是“道、仁、义、礼、智、信、和、生、敬”。符合“道”的治理是最高境界;行“仁”是治国之道的根基;“义”的治理实质是公私之辩;“礼”是社会秩序与和谐,是国家富强、文明的表征;“信”是治理者对民众的敬畏;“和”是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生”是治国之道的活力即创新,“敬”体现治理者对人民的忠诚。历代统治者注重儒家的“以德治国”。唐朝史官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可以说是一部代表作。该书以生动真实、简洁明了的文风,运用对话加轶事的形式追记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业绩与治国经验,以及他与有关大臣们所讨论的种种治国问题,进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为政以德”的统治谋略。唐太宗正是由于头脑比较清醒,励精图治,纳谏任贤,轻徭薄赋,改革吏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了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

儒家强调学而优则仕,后来的科举考试非常重视选拔精英治国,对政治非常关注,很有治国理政的智慧,值得反思。《论语》是政治著作,为统治阶级所采纳十分正常。王道而不是霸道,富之,教之,是社会管理需要的程序和步骤。士大夫应该为国家出谋划策,当好智囊,成为君子人格、礼乐文化化身。在孔子“《论语》中发现了‘自由’、‘民主’、‘个人主义’的趋向”[7]通过了解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与伦理礼仪,“我们发现了一种关于社会的通见:它不仅是享有和谐与福利的社会,还是通过所有阶级都能参加的美妙仪式而加以美化的社会”[8]林语堂指出:“整个儒家的教育观点,似乎认为教育系为士而设,日后以便为君主治理国家,或辅佐帝王济世为政,因此在讨论教育时,始终皆以治国为宗旨。”[9](www.xing528.com)

德治主张、民本关怀、伦理精神、贵和理念等儒家思想,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弘扬的重要治政资源。从儒家治政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精神滋养,主要在于将儒家的德治主张、民本关怀、伦理精神(政德观念)、贵和理念等优秀治政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落实于当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