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改为给水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改为给水排水工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层建筑居住小区中7层及7层以下建筑一般不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外消火栓和消防车灭火,应采用生活和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高层建筑居住小区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当居住小区绿地和道路需要洒水时,可设置洒水栓,其间距不宜大于80m。居住小区内雨水设计流量与建筑屋面雨水设计流量相同。

居住小区给排水工程改为给水排水工程

一、居住小区给水工程

居住小区是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我国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组织的基础构成单元为3级: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中水工程,有时还包括优质饮用水工程。

1.供水方式

居住小区供水方式应根据小区内建筑物的类型、建筑高度、市政给水管网的资用水头和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做到技术先进合理、供水安全可靠、投资省、节能、便于管理。

多层建筑居住小区中7层及7层以下建筑一般不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外消火栓和消防车灭火,应采用生活和消防共用的给水系统。高层建筑居住小区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

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可采用生活用水和中水的分质供水方式,可以分成小区独立性系统和区域性系统两种形式。小区独立性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用水后排放的污水。区域性系统中水水源来自小区外部,如城镇污水处理厂、矿井废水、工业废水或海水等,这部分外部水源送达小区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供小区冲厕、绿化等杂用。

无合格水源地区可考虑采用深度处理水(供饮用)和一般处理水(供洗涤、冲厕等)的分质供水方式。

2.管道布置和敷设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包括小区干管、小区支管和接户管等3类,在布置小区给水管网时,应按干管、支管和接户管的顺序进行。

小区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和构筑物间的最小水平、垂直净距应满足有关要求。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与管径有关,管径为100~150mm时,不宜小于1.5m;管径为50~75mm时,不宜小于1.0m。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根据地形情况,在最高处设置排气阀,在最低处设置泄水阀或排泥阀。

(2)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应设置支墩,根据管径、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及接口摩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来确定支墩的大小、位置。

(3)应根据供水压力采取防止、消除或减轻水锤破坏作用的措施。

(4)敷设管道时其中心转折角大于2°时,应设置弯头或乙字管等管件。

(5)管道的埋深应根据土壤的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道强度及与其他管线交叉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冰冻线以下200mm敷设,但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0.7m。露天敷设的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和防止接口脱落、被撞坏等的设施,并根据需要采取防冰冻和保温措施。

(6)金属给水管一般不做基础,但对通过回填垃圾、建筑废料、流沙层、沼泽地以及不平整的岩石层等地段,应做垫层或基础。非金属给水管一般做垫层或基础。

(7)金属管道应有下列防腐措施:

铸铁管外壁涂刷沥青保护层;钢管外壁缠包纤维布并涂刷沥青保护层;管道内水流的腐蚀性较强时,应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橡胶塑料水泥沙浆及防腐涂料等衬里。

(8)为了便于小区管网的调节与检修,应在与市政管网连接处的小区干管上、与小区干管连接处的小区支管上、与小区支管连接处的接户管上及环状管网需调节和检修处设置阀门。阀门应设在阀门井内。居住小区内市政消火栓保护不到的区域应设室外消火栓,设置数量和间距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当居住小区绿地和道路需要洒水时,可设置洒水栓,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3.管道综合时应遵守的规定

管道综合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种管道的平面排列不得重叠,并尽量避免交叉。

(2)管道排列时,应注意其用途、相互关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污水管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管;直流电力电缆不应与其他金属管靠近,以免增加后者的腐蚀。

(3)干管应靠近主要使用单位及连接支管最多的一侧。

(4)架空管道不得影响运输、人行交通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

4.管道排列及标高设计冲突时应遵守的规定

各种管线平面排列及标高设计相互发生冲突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小直径管道让大直径管道。

(2)可弯的管道让不能弯的管道。

(3)新设的管道让已建的管道。

(4)临时性的管道让永久性的管道。

(5)有压力的管道让自流的管道。

5.管道排列顺序

居住区管道平面排列时,应按从建筑物向道路方向和由浅埋深至深埋深的顺序安排,一般常用的管道排列顺序如下:

(1)通讯电缆或电力电缆。

(2)煤气管道。

(3)污水管道。

(4)给水管道。

(5)热力管道。

(6)雨水管道。

二、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www.xing528.com)

居住小区排水体制分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为生活污水与雨水合并收集转输排放的形式,分流制指生活污水分质分流与雨水分别收集、转输的排水形式。采用何种排水体制可根据城镇排水体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下列情况宜用分流制:城镇排水系统为分流制(包括远期规划改造为分流制);小区或小区附近有合适的雨水排放水体;小区远离城镇为独立的排水体系;小区排水需中水回用时,应设分质分流排水系统。

2.管道布置与敷设

居住小区排水管道应根据小区的总体规划、地形、污废水去向等情况,按照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放的原则布置,并尽可能减少管线交叉;如必须交叉,应保证与其他管线水平、垂直的最小距离。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2.5m(当管道埋深小于建筑物基础时,不小于1.5m)。此外,排水管尽可能沿道路外侧人行道之中,保证小区各类管道(如通信、电力电缆、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平面和埋深设计合理。在小区内布置各类管道时,平面布置宜从建筑向道路按埋设由浅到深顺序排列为宜。

排水管道敷设在原则上应做到:便于施工和检修;当管道损坏而外泄污水时,不会冲刷和浸蚀建筑基础和给水管道;不会因气温低而造成管内污水冻结。

3.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

排水定额、雨水及管(渠)排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1)居住小区内生活排水、公共建筑生活排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与工业企业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

(2)居住小区内雨水设计流量与建筑屋面雨水设计流量相同。但式中径流系数ψ应按表18-1选用,设计时如小区内有不同种类汇水面积可取加权平均值计算,即:

式中:Fi为小区内相同种类的汇水面积,m2;ψi为相同种类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

表18-1 径流系数

如资料不详,小区综合径流系数,可按该小区建筑稠密度在0.5~0.8内选用。稠密度高则取大值。

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P),应根据小区性质(如广场、街坊、居住区等)、地形特点、汇水面大小和当地暴雨特性等因素确定,如一般居住小区采用明渠排泄雨水,可取P=1~3年,对积水会造成小区严重损失时,可取P=2~5年。

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按下式计算:

式中:t1为地面积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选用5~10min;m为折减系数,小区接户管和支管选m=1,干管中暗管m=2,明渠m=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3)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小区采用的排水体制分别计算。

分流制中排水管(渠)设计流量应分别计算出生活排水设计流量和雨水设计流量。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同上。

生活排水设计流量(QS)应包括居民生活排水量(Q1)和大型公共建筑集中排水量(Q2)即

Q1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h1为小时变化系数;qd1为每人每日最高排水量,L/(cap·d);N1为设计管(渠)段的设计人口数。

Q2(单位:L/s)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h2为小时变化系数;qd2为每日用水单位的排水量L/(cap·d)或L/(床·d);N2为设计使用人数或床位数;T为每日用水时间,h。

当小区管渠的服务人口数大于1.3万人时,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排水量。

合流制管(渠)中排水设计流量应为生活污水与雨水设计流量之和,但考虑到降雨时极少出现最大的生活排水量,所以生活污水排水量可取平均日污水量。降雨时泄流管渠中含有生活污水量,为使合流制管渠安全泄水,雨水量计算时设计重现期取值可高于同一情况下分流制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值。

对生产废水排水采用分流制雨水管(渠)时,应将生产废水流量计入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内。

(4)水力计算方法。

1)生活排水管道:生活排水管道的特点是非满流的重力流,其计算公式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式。小区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见表18-2;为保证污水管道不沉积、易清通,小区污水管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18-3选用。管中最小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最大流速金属管不小于10m/s,非金属管不小于5m/s。

2)小区雨水管道管径计算:雨水管道按满流计算,其管道充满度取1.0。

雨水管道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见表18-4。

表18-2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

表18-3 污水管道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表18-4 雨水管(合流管)道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括号内为塑料管的相应数值。

3)合流管道管径计算:合流管道管径计算方法与小区雨水管道管径计算方法相同,但管段设计流量应按合流制管(渠)中排水设计流量计算。设计流量为雨水设计流量与生活排水流量之和,生活排水可取平均流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时,设计重现期宜高于同一情况下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