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朝着多品种、个性化、专一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提高产品产量的同时,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品种结构日益完善。从 2012年起,发酵行业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增速放缓,2013—2014年许多企业阶段性减量,一些企业失去竞争力、经营连续亏损或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危机等因素,行业已有不少公司退出市场。2015年总体来看发展形势趋稳,2016年行业效益有所改观,产业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部分大宗产品如味精、淀粉糖的开工率提高,并有扩产的势头,外部资金也有进入倾向,但由于市场需求等因素,大宗产品产能结构性过剩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尚需继续通过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注重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加强与互联网经济的结合等手段解决不断面临的问题,推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行业概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16年,发酵行业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依靠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内部挖潜,延长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行业已逐步走出前几年的低迷,经济形势发生可喜变化。
1.产量开始恢复性增长
2016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2629万t,与2015年相比增长幅度8.3%,扭转了近三年来一直低位徘徊的局面。其中,氨基酸实现快速增长,淀粉糖、酶制剂、酵母、功能发酵制品保持稳定增长,多元醇行业小幅增长,有机酸行业负增长(表1)。
表1 2016年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源自2016年12月31日止行业统计数据。
2.出口呈现较快增长
2016年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量408万t,同比增长18.6%,大大高于2015年3.3%的增幅。由表2可以看出,受原料玉米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淀粉糖、赖氨酸、乳酸、葡萄糖酸钠出口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味精、柠檬酸、多元醇、酵母由于出口价格的持续降低也保持了较稳定增长,酶制剂出现了负增长。
表2 2016年发酵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量
续表
资料来源:源自2016年12月31日止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
(二)行业发展分析
1.价格
2015年末我国调低玉米临储价格,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调低玉米收购价格,结束了我国玉米临储价格连续七年的上涨。2016年年初,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回落。玉米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利润空间显现,企业开工率加大,产能得以释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强,出口量大幅增加,行业走出持续三年的阴霾,整体回暖。
(1)氨基酸 氨基酸大宗产品的价格持续多年低迷。2015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现象刚刚缓了一缓,还没稳定住,2016年下半年价格又开始下落,年底降到6500元/t左右。而2016年下半年生产成本随着原辅材料的大幅上涨而增加,特别是化工、煤炭、运输等费用大幅上涨,平均成本费用每吨增加近千元。产量的过剩使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产品价格与价值脱轨,产品价值始终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提升。2016年赖氨酸由于受国际经济和其他行业的影响较大,行情不稳定,价格也忽高忽低,导致产量也随之起起落落。上半年多数企业由于赖氨酸价格较低,经济效益很差。下半年受到饲料行业的影响以及原材料涨价、运输费用提高等因素的刺激,赖氨酸价格几乎翻倍,各企业有了盈利空间。但这种现象无疑会刺激企业的生产行为,继而造成产量不稳定、价格不稳定、市场不稳定的局面。苏氨酸、色氨酸等与赖氨酸相同,作为饲用氨基酸,相互匹配生产,因此,这几类产品的生产量、市场价格等情况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2)有机酸 为争夺国际市场份额而引发的国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导致柠檬酸、柠檬酸盐及酯价格继续走低,盈利空间变小。2016年6月柠檬酸701美元/t是近8年来的最低点,2016年 7月开始逐步走高,到 10月达到了750美元以上,行业有走出困境的苗头。柠檬酸盐及酯的价格也在6月份后逐步回升,行业有趋好迹象。2016年低等级的葡萄糖酸系列产品由于下游应用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低迷,2016年葡萄糖酸平均出口价格比2014年下降了200多美元,而且呈现继续下降趋势,行业发展环境恶化明显。2016年乳酸产量回升,但价格还是比较低,高纯度乳酸产业化步伐加快。
(3)淀粉糖醇 2016年,在玉米价格下降、蔗糖价格攀高等因素影响下,淀粉糖行业初见曙光,产量逐步回升至接近2012年水平,生产企业开工较充足。自2013年以来,在玉米成本高涨、产能增长过快、食糖价格低迷、市场疲软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淀粉糖产量一直处于负增长态势,2014年产量达到最低点。随着国家玉米政策的调整,玉米价格回落至理性水平,玉米淀粉与玉米价格走势基本一致,2016年,玉米淀粉平均售价为每吨2100元左右。玉米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利润空间显现,企业开工率加大,产能得以释放,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出口量大幅增加,行业走出持续三年的阴霾,整体回暖。2016年蔗糖价格一直持续高涨,为淀粉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截至2016年年底,企业基本在满负荷生产,产能得以释放,但部分产品由于价格压得比较低,利润仍偏低。结晶葡萄糖2500元/t左右;糊精3300元/t左右;麦芽糖浆2000元/t左右;F55果葡糖浆价格 2300元/t左右;山梨醇VC级别价格3600元/t左右,日化级价格 2900元/t左右;甘露糖醇 17000元/t左右。
(4)酶制剂价格 与2015年同期相比,除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糖化酶、中性淀粉酶保持价格不变以外,其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表3 2016年主要酶种价格
2.市场
(1)氨基酸 2016年我国氨基酸发酵产品市场需求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产能产量仍在扩大,加剧了大宗产品和中低端产品供需矛盾。近几年通过行业自律,有些产品已经消减了部分落后产能,经济效益也略有改善。现在出于企业发展策略和竞争手段的考虑,又出现了扩产和技术提升改造加大产量的现象。2016年是自2012年至今五年来平稳期之后谷氨酸钠(味精)产量再度增长较大的一年。经过近几年的行业整合,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生产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再加上技术的提高和工艺的改进,产出不断加大。产量的过剩使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产品价值始终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提升。赖氨酸、苏氨酸以及色氨酸产业受益于国内动物饲料市场复苏,产量增幅较大。据了解,由于赖氨酸受国际经济和其他行业的影响较大,行情不稳定、价格也忽高忽低,导致产量也随之起起落落。上半年多数企业由于赖氨酸价格较低,经济效益很差。下半年受到饲料行业的影响以及原材料涨价、运输费用提高等因素的刺激,赖氨酸价格几乎翻倍,各企业有了盈利空间。这种现象无疑会刺激企业的生产行为,造成产量不稳定,价格不稳定、市场不稳定的局面。
(2)有机酸 国外柠檬酸市场已经为成熟市场,每年增长幅度不大,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份额而引发的国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导致其价格不断走低,盈利空间变小。2016年我国葡萄糖酸产量下降较大。低等级的葡萄糖酸系列产品由于下游应用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价格低迷,已经显现出产能过剩的态势,部分企业出现了停产、转产。乳酸方面,高纯度乳酸产业化步伐加快。从 2011年到2015年,乳酸出口量持续走低,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流失,很好的是2016年乳酸出口回升了。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百盛刚刚崛起,急欲抢占市场,把整个市场价格体系打破,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现在乳酸国内市场价格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国际进口商没有优势,国内出口占据了一席优势。
(3)淀粉糖据分会统计,2016年全国淀粉糖总产量1297万t,比2015年增长8.08%。其中,固体糖427万t,较2015年下降 2.51%,其中结晶葡萄糖产量下降 21万t,麦芽糊精增长10万t;液体糖870万t,总体较2015年上升14.17%,三大品种产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果葡糖浆产品,比2015年增长了27.05%。2016年,在玉米价格下降、蔗糖价格攀高和市场需求上升等因素影响下,淀粉糖行业初见曙光,产量逐步回升接近2012年水平,生产企业开工较充足。
(4)多元醇 行业近几年发展比较平稳,2011年至 2016年,总产量上下浮动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表明现有产品的已开发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回落,国内外价差明显缩小,对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糖醇企业特别是山梨醇企业极大利好,生产成本下降,利润空间显现,行业全年运行状况比2015年好转,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露醇生产状况良好,在多元醇产品中属于比较盈利的产品。主要问题是已开发的应用领域比较饱和,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山梨醇可进一步开发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日化行业牙膏、化妆品等新品、高端产品不断增多,也是加大力度推进的领域;赤藓糖醇在无糖食品和低热量食品中的应用开发、木糖的终端应用推广等都是潜在的市场领域。
(5)酶制剂 酶制剂行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龙头企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行业进入调整、整合阶段,小的及落后的产能得以淘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并借助资本市场开拓业务。企业不仅注重新的应用市场开拓,对现有酶制剂的改造和提升也加快了步伐,对于国产酶制剂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重新分配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在行业内得到初步认同,盲目的价格战有所缓解。
(6)酵母 酵母行业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国内原料糖蜜供应量减少,国外糖蜜又受到检验标准的缺失而无法进口,导致糖蜜价格迅速攀升,企业生产遇到较大困难。2016年,中国酵母企业未进行较大的产能新建扩建项目投产,各酵母企业主要通过技改、内部挖潜等方式提升产能。2016年,中国酵母类制品产销约 33万t,同比增长约 4%。其中,活性酵母类24万t,酵母抽提物类7万t,其他酵母制品 2万t。产能利用率 89%,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3.投资
2016年,行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未进行较大的产能新建扩建项目投产。经过近几年的行业整合,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生产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再加上技术的提高和工艺的改进,产出不断加大。
从发酵行业需求方面来看,2016年市场容量没有大的改变。从发酵行业供给方面来看,由于发酵产品的原料和热电消耗量大,对成本竞争力的依赖度较高,2016年在产业布局方面有向玉米、燃煤等原材料价格相对偏低的北部或西北部迁移的倾向。2016年12月,宁夏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t味精项目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一些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生产线改造以及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能;在处理有机物排放方面,投资环保技术,有助于减少产出物的排放,进一步改善盈利水平,增加环保效益;并在主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投放更多资源和精力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酵母行业持续推进整合与发展,行业发展呈现分化。2016年,安琪酵母继续加大酵母产业的投资,俄罗斯利佩茨克州年产2万t酵母新建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17年7月将建成投产;选址广西柳州的二期扩建1.5万t酵母抽提物项目同步推进,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投产;此外安琪酵母已公告将搬迁赤峰工厂扩建2.5万t酵母项目。2016年安琪酵母销售及利润均创新高,发展趋势良好。2016年,乐斯福对2015年12月并购控股的广西湘桂酵母进行了生产、市场、人员整合,乐斯福中国总产能进一步增长,国际国内销售均保持稳步增长。珠海天香苑、内蒙佰惠生、海纳生物等涉及酵母产业的企业已陆续在新三板上市,显示看好中国酵母产业发展前景。与此同时,AB马利、黑龙江九鼎受制于糖蜜原料供应及成本,产能发挥和市场销售受到较大影响,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有亏损。中国糖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对中国酵母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与制约,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甜菜种植严重萎缩。2016年9月,英国ABF公司向南宁糖业出售其在中国南方的甘蔗制糖业务,AB马利短期不会实施南方酵母项目。
4.行业集中度
经过近几年的行业整合,味精(谷氨酸钠)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生产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再加上技术的提高和工艺的改进,产出不断加大。2016年现有的8家谷氨酸发酵企业都不甘落后,积极提升各自的生产能力,促进了产量的再次攀升。据了解,目前全国9家赖氨酸生产企业大多数产能超过20万t,总产能可达到170多万t。吉林大成集团经过两年的调整,2016年也已恢复生产,产能仍为国内最大。2016年苏氨酸全年产量达48万t,比上年增加一半多。目前生产企业有7家,规模超10万t的有2家、超5万t的有2家,都是生产大宗氨基酸产品的大型企业,全国总产能达50万t。通过对其他品种氨基酸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色氨酸、丙氨酸和三支链氨基酸产能都已超过万吨,其他产品产能相对较小。我国其他品种氨基酸综合产能约在10万t左右,但2016年实际产量为7万t。
近年来,柠檬酸企业、柠檬酸盐企业变化不大,柠檬酸酯发展较快。目前仍在生产的柠檬酸企业共有7家,其中东部地区集中6家企业,规模较大,开工也存在不足。西部地区1家企业,规模较小,处于停停打打半生产状态,开工率很低。2016生产企业产量排名顺序稍有变化,宜兴国信协联产量增长较快,排名上升;由于搬迁生产厂,中粮生化产量下降。产量排名前两位的企业没有变化,两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5%以上。主要产品为乳酸的生产企业山东百盛产量增长很快,逐渐进入第一集团。
5.进出口
(1)氨基酸 我国是世界第一氨基酸生产大国,其产品进口数量相对较少,每年需有1万t左右的产品进口,但在进口量没有多少变化的前提下,2016年进口额为 7300万美元,比上年的 3千万美元增加了 1倍多。2016年我国氨基酸产品总出口量为99.8万t,比上年增长11.8%,出口额为15.2亿美元,比上年仍减少0.6亿美元。其中,谷氨酸类产品出口产量和出口额基本与上年持平,赖氨酸出口量增大,但总出口额涨幅不大。
(2)有机酸2016年柠檬酸产品总进口量3064t,同比上升52.36%;总进口额1163万美元,与 2015年相比上升 20.52%。其中,柠檬酸进口量2030t,进口额655万美元;柠檬酸盐及柠檬酸酯进口量1035t,进口额508万美元。2016年乳酸及其盐和酯进口量6938t,同比减少16.96%;进口额1454万美元,同比下降 18.45%。乳酸产品进口量、进口额继2013、2014两年大幅上升后,2015年进口量增幅减缓,进口额出现下降,2016年进口量、进口额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2016年葡萄糖酸及其盐和酯进口量816t,同比增长 43.15%;进口额 264万美元,同比增长26.28%。
2016年柠檬酸产品总出口量为 100.37万t,同比上升 4.70%;总出口额 74164万美元,同比下降2.36%。其中,柠檬酸出口84.93万t,同比上升3.13%;出口额61707万美元,同比下降3.74%。柠檬酸盐和柠檬酸酯出口15.44万t,同比上升14.28%;出口额12457万美元,同比上升4.99%。前6个月柠檬酸出口价格呈现近乎斜线下降,下降速度与前几年都相差不大,后几个月价格有所好转,预计 2017年将有所上升。2016年乳酸及其盐和酯出口量43650t,同比上升17.00%;出口额 5772万美元,同比增长13.13%。从2011年到2015年乳酸出口量持续走低,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流失,很好的是2016年乳酸出口回升了。主要原因在于山东百盛刚刚崛起,急欲抢占市场,把整个市场价格体系打破,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现在乳酸国内市场价格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国际进口商没有优势,国内出口占据了一席优势。2016年葡萄糖酸及其盐和酯出口量16.10万t,同比增长12.51%;出口额9852万美元,同比减少5.52%。葡萄糖酸产品出口价格波动较大,但近几年来持续走低,出口价格屡创最低点。
(3)淀粉糖 2016年淀粉糖产品进出口均增长,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大。根据海关2016年的进出口统计数据计算,2016年淀粉糖相关产品进口量 38.8万t,同比上升4.14%;进口额 4.25亿美元,同比上升8.99%。进口方面,2008年到 2016年间淀粉糖进口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在2010年大幅增长后,增长速度逐年回落,2016年比2015年有所提升,从侧面表明国内的淀粉糖市场需求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含糖食品中替代蔗糖用量的市场在增长。2016年淀粉糖出口量162.8万t,较2015年上升37.68%;出口额9.13亿美元,较2015年上升15.42%。2008年到2016年间出口曲线总体是震荡上升的趋势,震荡区间差异较大,在2016年达到历史高点。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玉米原料价格回归市场化定价、蔗糖价格高位震荡的双因素影响,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淀粉糖生产技术、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稳定,具有很强的品牌竞争力。(www.xing528.com)
(4)多元醇 出口量上升,出口额下降;进口量、进口额均下降。根据海关2016年的进出口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多元醇相关产品进口量 34.7万t,下降 13.98%;进口额3.70亿美元,下降7.94%;出口量24万t,较2015年上升 6.82%;出口额 3.84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 0.54%。从以上数据统计看出,2016年多元醇相关产品出口保持住了增长的态势。2016年的出口量恢复到2010年、2011年的水平,但还未恢复到 2008年的水平,并且出口平均价格下降,企业出口利润降低;多元醇2008年至2015年进口量整体保持震荡增长的态势,2016年下降,而进口额则持续两年下降。2016年8月财政部调整了玉米加工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但多元醇产品中的液体山梨醇、液体麦芽糖醇并未列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出口。
(5)酶制剂 与2015年相比,2016年酶制剂产品进口量继续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为13.6%,进口额增长1.7%,表明进口酶制剂价格下跌。出口方面,与2015年相比有所减少,增幅为—4.6%,出口额增幅为—3.0%。比较近年来酶制剂的出口情况,在2010年以前持续几年酶制剂出口量保持增长的态势后,2011—2013年开始出口量下降,2014年形势趋好,恢复了较快增长,2015年增幅变缓,2016年又开始下降。
(6)酵母 2016年酵母产品进口量较2015年减少约 8.3%,进口额减少 31.4%。其中,非活性酵母的进口量下降最多,活性酵母和发酵粉进口量均有所增长。与2015年相比,2016年酵母出口量增长3.4%,出口额增长2.4%。目前我国酵母及其制品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8.5%。
6.“三品”战略实施情况
(1)增品种
①2016年81项新科技成果和项目在生物发酵行业内推广,主要涵盖氨基酸、有机酸、淀粉糖、多元醇、酶制剂、酵母、功能性发酵制品和生物技术相关设备领域,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系统、新应用。自2012年以来,为协同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项目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国生物发酵行业重点项目推介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活动的目的是提供行业交流、洽谈项目合作促进的平台,从而推进生物发酵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推出了盐生杜氏藻、天然鲜味调味料、脂肪酶、农用生物刺激素等系列产品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项目。项目大多已完成小试、中试,离产业化还有距离,现场可以互动交流,通过探讨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协作,使其得以完善。
②酵素产品类别较多,而且酵素市场较杂,很多人对酵素产品的概念和功能理解有误,为更好地引导与规范酵素的社会传播与行业发展,行业协会成立酵素分会,为行业产品更好地走进社会开辟了一条新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围绕“为酵素正名,为酵素扬名”的主题,通过博览会、研讨会、重点企业座谈会等方式搭建起多个面向酵素全行业热点话题的专业平台,交流创新观点,分享成功经验,研究探讨酵素产业的未来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二,加强酵素企业调研,摸清行业底细。2016年,对酵素新品种、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如康花生物渭南金银花种植基地、商河政府大蒜产业基地)的酵素产业方向、酵素产品相关检测机构开展调研和实地考察工作,了解不同酵素的产品特色、企业技术管理、市场定位等实际情况。第三,以酵素企业需求为基础,成立了全国酵素行业专家委员会,加强酵素行业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开展了酵素行业“酵素产品分析检测培训班”技能培训,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第四,率先在国内酵素行业正式对外发布团体标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这两项团体标准已发布,《食用植物酵素》团体标准启动并即将对外发布。对酵素产品的类别加以规范和约束,增加酵素产品相关生产条件要求与限定,对植物酵素产品设定门槛,避免质量低劣的“酵素”的进入。第五,对于陕西省渭南市提出建设“中国酵素城”的构想,多次组织酵素产业协调发展讨论。分析渭南市作为“中国酵素城”承担单位的各项优势,把高端生物发酵产业作为食品产业园的核心产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以淀粉糖、生物高分子材料和酵素高端生物发酵三大产业为方向,打造集研发、生产、中试、检验检测为一体的高端生物发酵产业集群。
(2)提品质 近年来,生物发酵行业对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全面提升行业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还可以使生产过程规范化,为产品品质提供控制目标、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
①提升行业创新服务能力:行业技术中心依托该类产品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建设,研究检测环境条件较好,中心在行业内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实验研究设施和检测仪器。2016年,协会设立 13家企业专项技术中心和3家共建中心。技术中心依托企业先后与国内相关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的作用,在微生物菌种、发酵工艺、环保技术、发酵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拥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行业技术进步中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②全方位开展标准工作:在“十三五”伊始,协会参与编制了工业发酵领域“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完善了食品行业发酵制品细分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拟制修订的行业标准。2016年,协会承担并组织行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40余项标准的制定。同时为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组合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物发酵产业标准体系;协会已经按照相关要求编制了《生物发酵产业社团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组织制定了近十项团体标准。为了提高发酵行业标准起草的科学性和编写的规范性,2016年 5月在北京组织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培训班,来自全国生物发酵领域生产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3)创品牌
①2016年,中国生物发酵产业技术孵化基地(禹城)暨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制造(禹城)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制造(禹城)研究院在山东禹城市揭牌成立。山东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设在禹城)为国家高新区,在禹城建立孵化基地及研究院,对生物产业提档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培养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有利于带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禹城作为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功能糖城”特色产业集群,利用科技平台有效支撑,功能糖品牌建设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示范效果显著。2016年,国家火炬禹城功能糖特色产业基地成功通过复核;禹创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生物孵化器智汇生物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国家质监总局批准禹城市筹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功能糖行业首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②通过对发酵行业重点生产企业进行评比,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对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6年在行业内开展了“第五届全国淀粉糖(醇)行业二十强企业”“第五届全国酶制剂行业重点生产企业”的评定工作和“食用酵素产品规范生产企业”的认定工作,还组织了“发酵行业十强”企业的评选,其中西王集团有限公司、阜丰集团有限公司、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选中国轻工业百强,这是通过衡量企业重要经济指标、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反映出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发展均衡,还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宣传获得“第五届全国淀粉糖(醇)行业二十强企业”荣誉的企业及其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2016年9月7—9日举办的2016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上设立“全国淀粉糖(醇)行业二十强企业”展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了展示,并在同期召开的论坛上进行了表彰。
(4)“走出去” 近几年中国发酵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从产品出口到境外设厂,“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柠檬酸、酵母行业均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壮大中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助于发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技术优势和境外资源优势,突破贸易壁垒,提升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顺应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深度开发当地市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规避风险。西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跨国收购了Kerr Investment Holding Corp.(KERR)100%股权,开拓了其运动营养与保健品业务。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市场、品牌、制造、技术、人才、管理的国际化。埃及安琪于2013年投产运行,运行三年来,实现了所有预期,提高了安琪酵母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家海外工厂俄罗斯安琪,已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投资4亿多人民币,预计将于2017年7月投产。通过“走出去”,安琪酵母取得了其他企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首先是坚持战略先行,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决策布局;其次是做好产品和人才储备,公司围绕工厂,先造市场,聘请当地法律顾问,并不惜投入,追求骨干本土化;最后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公司架构,全力确保海外企业的运作成功。
二、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政策与市场
1.需要更优惠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税费政策
出口退税率每年有调整,2015年出口退税只增加了味精、葡糖酸及其盐和酯、乳酸及其盐和酯、玉米淀粉、纤维渣、未改性乙醇(浓度≥80%)、季戊四醇、山梨醇、甘露糖醇、赖氨酸产品,调整后退税率为13%,这一税率到2015年底截止。2016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恢复以上几种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3%,延续了2015年的政策,但是除以上几种产品外,其他玉米深加工产品外贸出口未能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以缓和出口压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利用副产品税费过高,制约行业发展,建议适度减免税收。
2.产品审批、标准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生物发酵产品大多涉及食品、饲料和医药等关系民生的多个行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监管和标准准入制度。近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品的研发力度有很大提升,企业也都非常重视新品的开发,但新开发产品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标准滞后的制约,现在准入审批流程过长,有的审批长达数年之久,审批依据也不尽合理,影响新产品上市销售,降低了企业竞争力。此外,标准缺乏与滞后严重,影响新产品投放市场。标龄过长,许多标准实施超过了 5年,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些产品适用范围也限定过窄,这些都影响了产品的市场销售,限制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二)科技创新
在全国过度追求GDP的情况下,发酵行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发展过热,现阶段大宗发酵产品已经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和低价倾销,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对这个现状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因此通过内部挖潜降成本,通过开拓应用领域去库存,通过科技攻关重视节能环保,是发酵行业的主要工作方向。
1.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同质化问题突出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明显不足,以低水平的跟踪和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不足;某些产品的供给只能满足价低的普通需求,一些前沿产品目前还未突破技术路线,或者发酵过程的转化率以及最终产品的纯度和品质存在缺陷;产品新的应用领域开发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一味在现有应用领域进行残酷的价格战,损害行业利益,供给结构不适应中高端需求的新变化。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发酵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
2.环保治理、节能降耗依然是重中之重
国家对环保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国内各行业面临去产能的重任,环保降耗将成为重要的调节手段,因此,发酵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加强环保治理和减少资源消耗的双重压力和约束,任务艰巨。政府对环保治理的政策加码以及城乡居民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对业内企业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与推动作用,各企业都加大了对环保治理的重视与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另一方面,也将起到优胜劣汰、提高行业门槛的效果,缺乏资金实力及环保治理能力弱的发酵企业将面临生存挑战。企业在此方面也在努力克服,专业的研究和攻关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强业内环保信息交流,争取科技部门的协同与支持。
三、发展趋势分析
今后工作重点仍将放在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抓环保、抓发展方面。从布局上,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分地区分领域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从内容上,对行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增强企业活力;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供给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培育新的市场竞争能力。从效果上,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资源依赖产业向北部、西部原料和能源丰富地区的转移和发展;通过渠道建设,引导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分工,提高效率和效益,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通过产业示范和产业集聚,带动行业形成横向完整和纵向特色的产业价值链。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在全球经济仍然疲软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进出口信贷优惠,鼓励生物发酵产品的出口创汇,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生物发酵技术的进步,玉米深加工是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点产业,对农产品向中高端发展的带动能力强,建议给予玉米加工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补贴。组织好企业反倾销、反商业贿赂,提高行业技术壁垒。规范行业环保自律,严格开展环保核查,加快淘汰落后和环保未达标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二)强化标准地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积极采用ISO系列和国际通行认可的认证和标准,进一步健全发酵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团体标准的建设和推广。及时修订和完善系列产品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强化推广力度;加强检测方法、生产规范和清洁生产等标准的制定。
(三)继续加大对产业财政支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
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发酵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实施“两化融合”;细化并落实《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重点工作,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核心能力;支持发酵行业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提高整体装备水平。支持一批高效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推动相关平台技术研发的服务,形成发酵行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局面。
(四)推进绿色制造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生物发酵产品,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第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提升发酵行业绿色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评价工具和平台等关键技术水平,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发酵行业绿色制造中的综合应用。第二,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认定。加快制定能耗限额标准,树立能耗标杆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第三,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大对新型发酵资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提高发酵固体废弃物高值化综合利用和发酵废水资源化处理的能力。第四,以生物基化学品的发酵生产作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的替代技术,通过生物酶制剂的催化手段如生物制糖、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绿色生产技术,使传统食品、酒精、发酵、化工、造纸、塑料、纺织等工业领域的生产工艺与手段发生根本性变革,大大降低其能耗与资源消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