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t,比上年的8625万t下降1%,进口467.2万t,比上年的268.4万t增长63.4%;禽蛋产量3905万t,比上年的3783万t增长3.2%,肉禽蛋市场供应总量增加。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国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合格率上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亏损企业减少,区域布局更趋合理。肉禽蛋包装及装备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一、行业概况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 4046家,比上年增加 106家,增幅2.69%。其中:牲畜屠宰企业1400家,占企业总数的34.6%;禽类屠宰企业814家,占企业总数的20.1%;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832家,占企业总数的 45.3%。全国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200家,比上年增加13家,增幅6.9%。
(一)主要经济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
本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142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7.67%。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2.利润
本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4亿元,比上年的655.6亿元增加58.4亿元,增幅8.9%。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8.93亿元,比上年下降0.16%,基本持平。
(二)行业发展分析
1.价格
2016年我国肉类市场价格变化的特点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禽肉价格略有上升;牛羊肉和鸡蛋价格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主要肉类禽蛋产品集贸市场2013—2016年1)平均成交价格及升降幅度
续表
1)采集数据的时间为每年的12月21日。
数据来源:农业部。
2016年上半年,规模屠宰企业生猪收购价和白条肉出厂价持续上升。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第25周)生猪收购价为20.55元/kg,比年初(第 1周)的 17.11元/kg上升了20.1%;白条肉出厂价为26.45元/kg,比年初的22.38元/kg上升了18.18%。从上半年25周的情况看,和上年同期相比,生猪收购价上涨幅度一直保持在20%~50%;白条肉出厂价上涨幅度一直保持在19%~4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鲜、冷藏肉产量同比下降1.1%,但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7%,许多企业扭亏增盈,其主因就是猪肉价格上涨。在食品消费价格中,2016年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1.7%——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是最高的。
2.市场
201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t,比上年下降1%。其中,猪肉5299万t,同比下降3.4%;牛肉 717万t,同比增长 2.4%;羊肉459万t,同比增长4.2%;禽肉1888万t,同比增长 3.4%;杂畜肉 179.34万t,与上年大体持平。全国肉类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鲜、冷藏肉3637万t,同比下降1.1%,占肉类总产量的 42.6%。全国禽蛋产量3095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 3.2%。全国肉禽蛋生产总量达11635万t。其中,肉类占73.4%,禽蛋占26.6%。
从肉类市场供应结构看,2016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为62∶22.1∶8.4∶5.4∶2.1(见图1)。与上年相比,猪肉下降了1.6个百分点;禽肉增加了1个百分点;牛羊肉上升了0.6个百分点;杂畜肉持平。
图1 2016年我国肉类行业主要产品的结构
3.投资
为适应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变化,2016年全国肉类及蛋品加工业投资继续增加,牲畜屠宰比重下降,禽类屠宰和肉制品加工比重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资产总计6839.67亿元,比2015年的6499.64亿元增加340亿元,增幅5.2%。其中,牲畜屠宰企业资产2670.88亿元,比上年的2569.71亿元增加了101.17亿元,增幅3.93%;禽类屠宰企业资产1682.56亿元,比上年的1598.61亿元增加了83.95亿元,增幅5.25%;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资产2486.23亿元,比上年的2331.32亿元增加了154.91亿元,增幅6.64%。全国规模以上蛋品加工企业2016年资产总计142.7亿元,同比增幅11.78%。
从投资结构的变化看,牲畜屠宰企业资产在肉类行业的占比,由上年的39.5%降至2016年的39%,下降了0.5个百分点;禽类屠宰企业资产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资产占比由上年的35.9%上升到36.4%,上升了0.5个百分点(图2)。
图2 2016年全国肉类重点行业资产分布结构
4.进出口
由于国内肉类消费需求旺盛,2016年肉类进口总量467.16万t,同比增加181.26万t,增幅63.4%。其中,冻的畜禽肉438.04万t,同比增长63.7%,占进口总量的93.76%。分大类看,2016年进口猪肉309.59万t,同比增长93.9%,占进口总量的 66.27%;进口禽肉59.27万t,同比增长 45%,占进口总量的12.68%;进口牛肉60万t,同比增长21.6%,占进口总量的12.84%;进口羊肉22万t,同比下降1.3%,占进口总量的4.7%。
由于2016年肉类减产,全年出口降幅明显。2016年我国肉类出口总量 72.25万t,同比减少6.4万t,降幅8.2%。其中,猪肉下降22.5%,禽肉下降5.1%。但是,牛羊肉出口有所增长。其中,牛肉出口增长12.2%,羊肉出口增长8.1%。
表2 2015—2016年肉类进出口贸易逆差概览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5.重点行业
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共分为三个重点行业。
一是牲畜屠宰业。2016年全国有规模以上牲畜屠宰企业1400家,比上年的1365家增加了 35家,增幅 2.6%,占企业总数的34.6%,与上年持平。其主营业务即通常所说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销售收入5875.05亿元,比上年的5415.73亿元增加了459.32亿元,增幅8.48%;占肉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4230.35亿元的41.29%。
二是禽类屠宰业。2016年全国有规模以上禽类屠宰企业814家,比上年的855家减少了 41家,降幅4.8%,占企业总数的20.1%,比上年的21.7%下降了1.6个百分点。其主营业务即通常所说的“白肉”(鸡肉、鸭肉、鹅肉等)销售收入3420.31亿元,比上年的 3335.63亿元增加了 84.68亿元,增幅2.54%;占肉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24.04%。
三是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2016年全国有规模以上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832家,比上年的 1720家增加了 112家,增幅6.5%,占企业总数的 45.3%,比上年的43.65%上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主营业务收入4934.99亿元,比上年的4464.77亿元增加了470.22亿元,增幅10.53%;占肉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34.68%。
6.包装与装备
(1)包装 随着我国肉类消费的不断增长,2016年肉类食品生产和流通中对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用于超市、电商、专卖店零售的冷鲜分割肉高阻氧托盘及收缩盖膜增加;比气调包装具有更长货架期、更高配送效率和更低配送成本的真空贴体包装增加;用于中央厨房、团餐、肉制品生产及进口的冷鲜、冷冻肉类大包装增加;具有更强便利性功能(例如,更便于打开、更便于重复封口、更便于加热调理、更便于保存等)的肉制品包装增加。
总的看来,2016年用于冷鲜肉的包装物料比上年增长了约5.5%;用于肉制品的包装物料比上年增长了约10.5%。
(2)装备 2016年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机械与装备的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用于屠宰和肉类加工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投放市场,性能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有所提升;智能物流、智能仓储装备使用范围扩大,肉类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部分企业制造的屠宰及肉类加工机械与装备可以开展远程运维服务,智能制造新模式开始应用。
国产肉类加工机械与装备在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安全节能、降低成本、改进服务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不仅可以基本满足各类用户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开始超越一些国际品牌,吸引许多欧美客户,出口进一步扩大。
二、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政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对肉类及蛋品产业的政策主要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推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三品”战略实施,建立共享经济,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市场肉类食品消费需求。
1.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
针对我国肉类行业标准体系乱、标准水平低、标准管理软的问题,2016年以来肉类行业深入贯彻国务院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各项部署,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清理原有标准。中国肉类协会正式启动了对畜禽屠宰加工行业800多个现行标准的清理工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和联络处,按照产品类别要素和加工过程要素将行业相关标准分为:基础通用、产品质量、加工技术、管理控制、检验检疫、条件保障、投入品和其他等8组,组织企业从纵向历史累积与横向部门多口两个维度对这些标准规范逐一比较、综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明确建议整合修订标准139项、建议废止标准5项、建议新制定标准57项,建议继续保持有效标准181项。此外,有 400多项标准涉及产品检测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因事关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另行处理。
二是提出“十三五”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的建议。在清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修订《肉与肉制品术语》(GB/T19480—2009)和《屠宰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实施细则》(SB/T10909—2012)2个标准、制定《肉类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规范》等22个标准的建议。
三是研究制定肉类行业团体标准。在国家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动员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肉类行业内部的各项技术规范,探讨制定团体标准的可行性。
通过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肉类行业开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2.推进肉类一二三产业融合
按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肉类行业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批发零售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方面为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从源头上保证原料的品质和稳定供给,进一步拓展产品利润空间,规模化肉类及蛋品加工企业纷纷寻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另一方面,为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大型肉类及蛋品加工企业不断拓宽销售网络,建立物流配送体系,铺设专卖店等新型销售终端,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逐步改变以往单一的批发销售模式,实现与国际通行营销模式的接轨。通过推进一体化,加快由传统组织结构向现代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延伸产业链,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肉类及蛋品流通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与相互协调。
在中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针的指引下,肉类及蛋品行业开启了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新篇章。(www.xing528.com)
3.推进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
2016年是我国深入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一年。按照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针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问题,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对于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条例》规定予以强制拆除。肉类行业相关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开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深入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使肉类行业走上了绿色发展的新轨道。
4.推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016年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而调整畜禽养殖的区域布局,使畜禽出栏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生猪出栏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猪肉的市场供应量,导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升。肉类行业按照国家“开放发展”的理念,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肉类经济,积极构建内外联动的利益共同体。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扩大国际贸易。2016年我国肉类进口比上年增长63.4%;牛肉出口增长12.2%,羊肉出口增长8.1%。二是扩大对外投资。一批大型企业到南美、澳洲等地投资收购屠宰厂和牧场,建立海外肉类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加强合作交流。中国肉类协会成立了进出口商分会,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参与全球肉类行业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肉类行业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中国肉类及蛋品行业走上世界舞台的必然选择。“开放发展”正在为中国肉类及蛋品产业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5.推进“三品”战略实施、建立共享经济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肉类及蛋品行业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实施“三品战略”,发力供给侧改革,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质量、价值体现”三个方面来提供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肉类蛋品消费升级的需要。按照“三品”专项行动的要求,到2020年,肉类蛋品品种的丰富度、品质的满意度、品牌的认可度要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要显著增强,使全体人民共享肉类蛋品产业发展的成果。
(1)增品种 增加中高端肉类食品供给、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民族特色食品。例如,河南双汇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定增长,影响企业全年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公司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丰富低温产品系列,新品占销售收入达10%以上。在生鲜冻品方面,推出了梅花肉排、鸡腿排等新品,开发了餐饮食材类生鲜产品,带动生鲜冻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29.73%;在肉制品方面,公司向市场大力推广新开发的大骨肠、黑胡椒牛肉、渔乐圈香肠、臻品台式烤香肠、食享鱼肉王、智品牛肉王等中式产品和美式培根、火腿、香肠等美式产品,截至2016年11月底,美式产品实现了全国3855家AB商超、6325家便利/社区店等高端渠道的进店销售,带动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提品质 开展国际对标、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推进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保障肉类食品质量安全。例如,新希望六和集团依托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公司实现了农牧食品的可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了食品安全三级检测体系,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继在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中国区首次全员会议上被推举为中国区理事会副主席单位后,又成为国内首家入选GFSi全球董事会成员的中国民营企业,这标志着新希望六和的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国际最高水平的认可。
(3)创品牌 提高品牌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推进品牌国际化。例如,新希望六和集团围绕“生转熟、冻转鲜、贸易转终端”战略,一方面持续进行产品优化、渠道优化,持续推动禽肉业务从规模领先向盈利良好升级,实现多渠道、分级销售,使高毛利产品比例得到明显提升,具有更高毛利率的生食鲜品销量同比增长22%,深加工肉制品增长11%;另一方面通过投资并购与食品安全工作注入长期发展动力,食品业务整体从产品销售型转向供应链管理型,使“新希望六和出品”品牌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安全、新鲜、经济等基本特征。
“三品”战略为肉类及蛋品行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二)市场
2016年我国肉禽蛋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不清,同质化低水平竞争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环境的改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缓慢,影响居民健康消费;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影响国际市场竞争力。
1.肉类食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规范不清
随着肉类进口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肉类市场更加丰富。但是,同时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上各类产品鱼龙混杂,缺乏统一的商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导致优质产品不优价、劣质产品以次充好,不仅影响消费者正确地选择商品,而且挫伤了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2016年关于“重组牛排”“重组培根”等问题的报道和讨论,不仅引起业内对于商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的重视,而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何区分“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如何定义“冷鲜肉产品”和“调理肉制品”,如何规范“牛排”“培根”肉品的商品标签,这一类问题不仅涉及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行业诚信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反映出国家的行业治理水平和公信力。
为了提高肉类蛋品食品的丰富度,解决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的问题,促进肉类蛋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抓紧制定肉类商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对市场加以规范。
2.肉禽蛋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缓慢
肉禽蛋市场上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质量安全问题。2016年国家加大了对肉禽蛋行业各环节食品安全抽检的工作力度,全国抽检肉禽蛋食品安全合格率为98%。主要不合格原因包括:微生物超标、药残超标、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等。
从2016年选出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看,当前消费者感受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七类:一是混入异物。有四个案例,占比最大(40%)。其中,两例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混入的;另外两例是在餐饮服务环节混入的。二是含有害物质。“会发光猪肉”案例,专家认为是在养殖环节猪吃了含磷过多的饲料所致。三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掺假。四是商店销售过期食品。五是超市职工穿鞋踩入熟肉货柜。六是食品外卖订餐网站的线下经营实体不具备从业资质。七是部分进口食品不合格。后面六类,各有一个案例,共占60%。
上述问题,在我国肉类行业中不同程度上都是存在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些是主观故意,如制假售价、销售过期食品;有些是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如混入异物;有些是管理薄弱,包括:员工不遵守超市相关规定、食品外卖订餐网站的线下经营实体不具备从业资质、部分进口肉类不合格等。此外,肉类行业还有其他一些特有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问题要解决,如动物疫病防治、食品添加剂应用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肉禽蛋品质的满意度,解决肉禽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难的问题,必须依法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
3.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依然是提高屠宰产业集中度难度较大。自2013年国家将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由商务部转交农业部以来,《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至今未能出台,使行业管理和结构调整缺乏法律依据。
由于管理薄弱,几年来规模以上企业屠宰量持续下降。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屠宰生猪2.08亿头,比 2012年的 2.77亿头下降25%;其占生猪出栏量的比重由 2012年的39.7%下降到2016年的30.4%。也就是说,目前全国有近70%的出栏生猪是由规模以下的小微企业或私人以手工方式屠宰的,比2012年增加了近10%。部分地区私宰猪肉已经占到当地市场供应总量的40%以上。至于国家没有实行屠宰管理的牛羊禽等,产业集中度更低。这使许多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先进产能利用率降至不足30%,出现了落后排挤先进的“逆淘汰”趋势。这种状况不仅难以保障肉类食品安全,而且导致产业集中度降低,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受阻,难以形成公众认可的优秀品牌,难以提高中国肉类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先进产能利用率,创建有竞争力的肉类品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行业管理。
(三)科技创新
2016年肉类产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肉类加工机械与装备方面,有冷热联供水汽同制集成系统、LHG7500型多活塞真空灌装机、蛋皮肉卷(素卷)生产线、全自动油水分离连续式油炸机、微电脑智能控制劈半锯、高速长城卡封口机、全新R235热成型拉伸膜包装机、R 575MFPro热成型拉伸膜包装机、禽类骨肉分离机、多功能全自动切块机、动物油脂精炼流水线、自动叠饼机、低温高湿空气解冻机、全自动低温高湿解冻系统等;在屠宰和肉类加工技术方面,有生猪胴体双指标分级技术研究应用、白条三段式预冷工艺研究应用、骨肽香产品加工技术、青藏高原牦牛肉及副产物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牦牛屠宰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肉牛胴体分级与分割增值技术研究与示范、优质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TG交联技术研究及应用、川菜预调理肉制品工程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示范、低温高湿解冻关键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等;在品质控制、调味料研发和保鲜技术方面,有阳光猪肉健康全产业链品质控制技术、发酵大豆蛋白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和复合生物保鲜剂在延长低温肉制品货架期的应用等;在清洁生产方面,有华美—移动式清洗站、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全自动食品周转箱清洗成套设备等。
当前,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科技创新处于战略性调整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改变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互不沟通的科技创新体制,更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以制定肉类产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为突破口,开展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创新的衔接配合,对于肉类行业的发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中国肉类协会组织了多次研讨,认为应加强对团体标准重大项目的谋划,从肉类产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肉类产品分类分等分级标准作为基础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的重点,构建“产学研推用”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改革中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三、发展趋势
2017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将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幅不会太大。与此同时,肉类进口将继续增长,增幅将比2016年缩小。肉类市场供应总量将突破9000万t。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投资将继续增加。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肉类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改革,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一)将加快向畜禽养殖优势产区集中
工业化的引入,对于品牌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从肉类食品产业链来看,屠宰加工业处于供给侧的中间环节。其原料来源于种养业;其产品要通过商业、餐饮服务业等渠道供应终端用户。按照品牌农业建设的要求,屠宰加工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农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大量小散乱差的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必须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适应品牌农业建设的要求。按照2017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将加大对肉类蛋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将鼓励肉类蛋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将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二)将加快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肉类蛋品行业的区域特色产品很多,如: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德州扒鸡、道口烧鸡、锡盟羊肉、盐池滩羊肉,高邮鸭蛋、南川鸡蛋等。这些地区在发展区域品牌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2017年,这些地区将按照国家政策的指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制定特色畜禽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争创特色畜禽产品优势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肉类蛋品加工,建设区域特色肉类蛋品公用品牌。
(三)将努力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按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肉类蛋品加工业将实施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肉类蛋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为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将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在屠宰加工环节,将按照量化标准生产和加工,努力做到产品始终如一,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将通过恰当的筛选、包装和加工进行原料升值;将打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掌控,实现质量与安全可追溯。
(四)将共同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按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肉类蛋品行业将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肉类蛋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的肉类蛋品进口市场环境。健全农产品贸易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规,依法对进口肉类产品开展贸易救济调查。将鼓励扩大优势肉类蛋品产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将通过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产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肉类蛋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推进肉类蛋品认证结果互认工作。将深入开展肉类反走私综合治理,实施专项打击行动。
四、政策建议
(一)抓紧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畜禽屠宰业的升级是肉类加工业升级的基础。要尽快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为《畜禽屠宰管理条例》,通过依法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淘汰落后产能,改变我国小微屠宰企业过多、现代化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过低的现状。小微企业过多,与目前行业管理规则、标准不清有关。建议在立法过程中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则和标准,为依托规模以上企业促进产业现代化提供依据、创造条件。
(二)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上市
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及病害肉无害化处理量下降,意味着市场上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的增加。只有严厉打击病害肉、劣质肉、走私肉上市,才能增加安全、健康、优质肉类的供应,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肉类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方面要提升肉类贸易开放度,通过扩大贸易推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球资源再平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进口贸易管理,严厉打击肉类走私,防止低价未经检疫检验肉品对我国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业的冲击。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严惩非法经营者,同时要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落实政府有关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
(三)加大对肉类加工业提档升级的政策扶持
为了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肉类加工业,建议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发展肉类加工的规模,明确涉农资金用于肉类加工业提档升级的比例,支持肉类加工业发展智能制造;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向肉类加工业提档升级倾斜;扩大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试点行业范围,扩大屠宰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
目前,屠宰及肉类加工环节检测检验费用很大。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要切实从源头保障肉类食品安全。建议一方面从源头加强畜禽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保障系统,对病死猪、禽的无害化处理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使畜禽屠宰企业有更多财力用于产业转型升级,维护产销稳定发展。
节能减排改造是肉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煤改气”所必需的配套工程。肉类行业中已有企业先期完成了此项改造工程,在行业内推广其成功经验的同时,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采取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
中国肉类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