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食品工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刚性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生产平稳增长,市场产销衔接基本稳定,效益、投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食品工业在保障民生、拉动消费、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食品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1]。
表1 2016年食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和投资情况
一、发展状况
(一)生产平稳增长,增速有所回升
2016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比2015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三大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1%,食品制造业增长8.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0%,增幅比2015年同期均有回升,分别提高0.6、1.3、0.3个百分点。从月度变化看,增长率在5.9%~8.2%波动,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最高值是11月份。
(二)效益稳定增长,利润增幅收窄
2016年,41494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6.5%(表2),高出全部工业1.6个百分点,增幅比2015年同期扩大2.0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 7247.8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全部工业 2.4个百分点,比2015年同期收窄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5.2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5%(表3),均与2015年持平。
图1 2016年食品工业月度增加值增速
表2 2016年食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表3 2016年食品工业盈利能力变化情况单位:%
(三)投资规模扩大,增速缓慢回升
2016年,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17.0亿元,同比增长8.9%(表4),增速比制造业高4.7个百分点。食品工业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3.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共同拉动,使食品工业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市场产销衔接基本稳定,食品消费价格涨幅扩大
2016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中的大部分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表5)。全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产销率分别是 97.8%、97.2%和95.8%,与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持平、下降0.2个百分点和增长 0.1个百分点。其中,粮食、食用油、乳制品、饮料等食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一些产品如葡萄酒、乳粉等,受到进口产品影响,产量有所萎缩。
表4 2016年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表5 2016年食品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续表
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较2015年同期扩大2.3个百分点。全年食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比上年扩大0.6个百分点;农副产品购进价格同比增长0.1%。
(五)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主要贸易伙伴稳定[2]
2016年,我国进出口食品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达106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 4231.6亿元,增长 11.2%;进口6402.3亿元,增长4.7%。
从进出口产品种类看,肉、乳制品、酒等进口量明显增加,粮食进口量减少。水产品仍是我国最大出口食品种类,共出口409.5万t,同比增加4.6%;价值1320.9亿元,同比增长8.5%。其次,出口蔬菜 818万t,同比减少0.9%;价值804.9亿元,同比增长22.3%。进口方面,粮食进口 11467.6万t,同比减少8.1%,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酒类进口量分别大幅增加63.9%、21.4%、20.2%。
就进出口市场分布看,东盟继续成为我国最大食品贸易伙伴,对其进出口1828亿元,增长4.3%;其中出口933.3亿元,增长13.1%,进口894.8亿元,下降3.6%。美国以1779.3亿元紧随其后,增长12.6%;其中出口414.6亿元,增长 7.3%,进口 1364.7亿元,增长14.3%。对巴西进出口 1277.9亿元,增长2.8%;其中出口39.3亿元,增长21.6%,进口1238.6亿元,增长 2.2%,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六)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产品质量法,以组织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为抓手,不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支持食品企业开展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升级改造,促进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面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评审确定了第三批5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并组织示范中心为10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检测示范、人员培训、委托检测和应急检测等服务,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为提升行业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在第四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申报范围中增设“食品质量安全方向”,并核定了4家“工业(食品及酒类)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四是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了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对6家试点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相关信息的实时追溯。截至2016年年底,已向平台数据库上传4.2亿条产品数据。五是深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加强标准宣贯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推动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截至2016年年底,食品行业已有710家生产企业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并获得证书。
在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形势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抽检食品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1%,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七)研发投入加大,创新活力增强
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科技创新发展蓝图,确立了“十三五”科技创新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2017年伊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科技发展。要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制造、机械装备、质量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设计,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各部门共同推动下,“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年重点专项,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食品科学领域面上类项目(含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及地区基金)资助直接费用1.76亿元。2015年[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 441.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0.4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为216.0亿元、135.4亿元、9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33%、0.62%、0.52%。《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创新加快了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八)智能制造发展迅速,经营模式加速转型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信息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在食品工业得到快速应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推进,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一是智能制造快速发展。食品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业的新型生产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建立先进的制造和管理系统。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的项目被确定为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多家企业获得了专项支持。青岛啤酒引进智能工厂模式,建立了覆盖全供应链的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物料采购、生产过程、产成品检验、口味品评、产品储运销售、客户服务等6大类、96个数据采集端口,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二是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转型。一大批食品制造企业通过O2O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探索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洋河酒厂推出白酒行业线上营销线下经营O2O模式的“洋河1号”配送酒行,满足了消费者线下场景购酒便利性的需求,成为白酒行业O2O模式的先行者。部分食品企业利用电商、微商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经销商订单运营模式以及社区店O2O直营模式的创新。
二、产业地位与构成
(一)产业地位
2016年,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的6.1%,主营业务收入占 9.6%(表 6),利润总额占10.5%。据测算,2016年,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0.7%,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
表6 2016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地位与其它行业的比较
续表
(二)基本构成
从大类行业看,201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两方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62.1%和47.2%。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1.3%、16.6%(图2),利润总额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利润总额的27.6%、25.2%(图3)。
从小类行业看,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六位的食品行业分别为谷物磨制、饲料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白酒制造、牲畜屠宰、肉制品及畜产品加工,这六个小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整个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 12.9%、10.4%、9.4%、5.5%、5.3%、4.4%(表7)。
图2 2016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构成(www.xing528.com)
图3 2016年食品工业利润总额构成
表7 2016年食品工业各行业构成情况表
续表
主营业务收入层面,201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0%、8.0%、6.3%,食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明显高于食品工业平均水平和其他两个行业的水平;利润总额层面,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5.5%、8.2%、5.0%,同样食品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明显高于食品工业平均水平和其他两个行业的水平(表7)。
三、面临形势
(一)品牌时代来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全面推进,食品工业品牌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品牌化发展意识普遍增强。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品牌宣传与推广路径更加多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食品消费升级加快,品牌消费进一步凸显,传统的名、特、优、稀、珍食品的开发和品牌打造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线交易、电子支付快速发展,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提速,食品电子商务规模持续壮大。食品工业与旅游业、创意设计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定制消费蓬勃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内涵进一步拓展。
(二)新技术不断涌现,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增大
“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智能装备、自动化技术与食品工业进一步结合,食品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运用更加广泛,质量安全管控保障更加有力。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技术与食品工业融合,新型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等产品的研发加快。食品制造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有力地丰富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空间。
(三)“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食品工业国际化发展加快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为国内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沿线食品工业强国合作关系深化,有助于提升我国食品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沿线食品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合作关系深化,有助于培育国际市场,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出口增长。与沿线各国投资协定谈判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全面开展,为我国食品工业开展境外投资和产能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成本逐年攀升,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调和就业者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企业面临的“用工贵”“用工难”等问题将会进一步突出。国家金融与信贷政策调整,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言改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治理不断升级,对食品工业的节能、减排、降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改造的成本压力加大。“史上最严超载令”全面实施,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提高。食品工业大宗原料市场国际化加快,进口冲击和价格波动加剧,企业原料购进成本不确定性加大。渠道商对食品销售的控制力增强,企业面临的“门槛费”以及各种折扣支出不断增长。
四、发展趋势研判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食品工业将不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步入新常态,食品工业平稳增长
经济步入新常态,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的动力不强。国际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复杂多变,食品工业的出口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外需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但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节能减排要求提高,食品工业绿色发展加快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大,倒逼食品工业尤其是酿酒、发酵、屠宰、制糖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加大绿色改造。国家和各地有关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为食品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二五”以来,食品工业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先进产能、大力实施绿色技术改造等举措的效应将逐步显现,为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三)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
经济新常态下,东部沿海地区的“腾笼换鸟”和工业转型战略推动食品工业等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关产业转移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极大提升了西北、西南、东北等食品工业资源禀赋优越地区的地位,推动产业转移向纵深方向发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江西赣江新区、长春新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推动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深水区,与食品工业发展相关的投资审批(备案、核准)等权力不断下放,部分税费不断下调或取消,这些将激发行业内外投资食品工业的积极性,使食品工业投资保持合理水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将释放农业发展活力,提高食品工业的原料保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即将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及一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陆续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这将进一步提高食品工业的规范化发展水平。《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网络食品安全环境,推动食品电子商务规模进一步壮大。
五、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精神,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活动。继续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收费行为,合理降低经营性服务收费标准,清理各种不合理规费。加强部门联动,推动信息共享,激励企业诚信守法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加大工业增长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利益,降低企业负担。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食品工业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关键装备自主化等。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食品企业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新产品开发、检测体系及追溯体系建设等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农产品增值税抵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税收减免、新购设备增值税抵扣、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及其他降低实体经济负担的相关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与规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通过租赁方式流转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建设专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完善退出机制,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博览会、展览会、投资洽谈会等形式与东部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对接,推动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转移水平。支持重点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原料基地、海外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等,推动企业“走出去”。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开展产业链上的协作配套合作,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组织格局。
(四)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继续支持行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质量品牌建设、行业诚信自律、国际合作交流等。依托行业组织,建立食品行业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食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安全、市场供求等信息,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引导和支持重点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联合科研院所及其他机构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宣传推广等。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制度,引导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16年度)》编委会
[1]除特别说明,本报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涉及食品工业的数据均不含烟草制品业。
[2]此标题下涉及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
[3]2016年数据尚未公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