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护栏装饰图案依附于各种形态载体之上,图案的内容和形象载体多种多样,涵盖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构成的主要方式有谐音和寓意两种。
1.谐音的意象构成方式
谐音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折射,在汉语中这种状况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汉语丰富的同音词,为谐音表义提供了语音条件,另一方面,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是谐音现象多发的原因。汉民族习惯于以一种体悟的方式来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宽泛、灵活而松散,由这一方面联想到相应的另一方面。而且汉民族思维比较感性,讲究对称、注重成双、习惯联想、善于比附。吉祥图案选用谐音表义的方式,也正是利用了这种思维特点,单看画面是一幅美景,思量含义又是别有洞天。像蝙蝠谐音“福”,鹿谐音“禄”等,都是最为常见的吉祥图案构成的例子。如武汉长江大桥护栏图案梅鹿同春图,从画面形式上看,是一只梅花鹿在梅花树下闻花香的神态,而隐寓内涵是六六大顺,仕途顺达,前途似锦之意。有些图案不仅取其谐音,在搭配后还形成特殊寓意,譬如大桥装饰护栏图连年有余图,是由鲤鱼和莲花搭配,取其谐音“连”“余”,构成一幅约定俗成、传诵已久的美图。再如武汉长江大桥装饰护栏图喜鹊登梅图,其构成元素是喜鹊和梅花,喜鹊自古有嘉瑞之誉。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灵鹊报喜》:“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民间多以喜鹊喻喜庆之事,“梅”与“眉”同音,故又作“喜上眉梢”,言人逢喜事,神情洋溢。(www.xing528.com)
2.寓意的意象构成方式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养成了整体观察世界的方式,习惯以感性直观的方式观察体会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直觉体悟,总有一种穿透语言,寻找语言背后之意蕴的特点。在武汉长江大桥护栏装饰图案中,托物寓意的手法正属此种构成方式。多种生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使用价值等。人们就借物喻志,将某种意义托于此物,遂形成特殊意义图案。松、竹、梅在百花凋零、天寒地冻之时,依然常青甚至绽放,因此它们被象征为不畏恶境的勇士,报喜迎春的使者,称为“岁寒三友”。如大桥护栏图案玉竹图(图6-4),由洁白的玉兰花和翠绿清新的竹构成,寓意高洁、清雅。有些图案涵盖的意义非常广泛、寓意深刻。如由鹭鸶、莲花、荷叶和水波构成的一路连科图(图8-17),鹭和路,莲和“连”谐音,荷和“科”谐音。科,科举,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连科”,一路连科比喻仕途畅通,步步高升。杏林春燕图(图8-19)也有特殊寓意。科举制度,第二年春天大比,恰逢杏花盛开季节,故以“杏月”比喻殿试之期。当年及第登科者,天子按例赐宴,是为盛事。燕与宴同音,故作群燕翩飞于杏林的图案,名作“杏林春燕”,比喻科举高中,名列前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