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结构体系及其受力特点,桥梁可划分为梁、拱、索三种基本体系和组合体系。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结构型式和受力特点,简述如下。
1.梁 桥
梁桥是古老的结构体系之一。梁作为承重结构,主要是以其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支承反力也是竖直的;简支的梁部结构只受弯、剪,不承受轴向力。
常用的简支梁(simply-supported beam,见图1.1)的跨越能力有限,例如,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跨度通常不超过50m;为加大跨度,悬臂梁和连续梁(图1.2(a)和图1.2(b))得到发展。它们都是利用增加中间支承以减少跨中正弯矩,更合理地利用材料并分配内力,加大跨越能力。悬臂梁(cantilever beam)采用铰结或一跨简支梁(称为挂孔)来连接其两个悬臂端,结构静定,受力明确,计算简便,但因结构变形在接头处不连续而对行车和桥面养护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已很少采用。连续梁(continuous beam)因桥跨结构连续无断缝,克服了悬臂梁的不足,是目前采用得较多的梁式桥型。
梁桥分实腹式和空腹式。实腹梁的横截面形式多为T形、Ⅰ字形和箱形等,空腹梁主要指桁架(truss)式桥跨结构。不论实腹式还是空腹式,梁的高度和截面尺寸可在桥长方向保持一致或随之变化。对中小跨度的实腹梁桥,常采用等高度混凝土T形梁(见第五章)或Ⅰ形钢梁(见第六章);跨度较大时,可采用变高度(在中间支承处增大梁高)的箱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或钢桁架梁,并配合悬臂法施工(见第八章)。
2.拱 桥
拱桥(图1.2(c))的主要承重结构是具有曲线外形的拱圈(arch ring)。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拱圈主要承受轴向压力,但也受弯、受剪。拱脚(arch springing)处的支承反力除了竖向反力外,还有较大的水平推力(thrust)。根据拱的受力特点,多采用抗压能力较强且经济合算的砌体材料(石材等)和钢筋混凝土来修建拱桥;也因拱是有推力的结构,对地基的要求较高,故通常建在地基良好之处。
拱桥的型式多样,构造各异,其取决于拱桥的建筑材料,拱圈与桥面的相对位置,拱脚是否有推力,拱圈的静力图式、截面型式和拱轴线等。广泛应用的是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无铰拱桥,大跨度拱桥多采用钢箱、钢桁架或钢管混凝土构造。详见第八章。
拱桥的施工,可采用传统的支架法和斜拉扣挂、转体等无支架方法。
3.悬索桥
悬索桥主要由缆(又称索,cable)、塔(pylon, tower)、锚碇(anchorage)、加劲梁(stiffening girder)、吊索(hanger)等组成,见图1.2(d)示意。对跨度较小(通常小于300m)、活载较大且加劲梁较刚劲的悬索桥,可以视其为缆与梁的组合体系。对大跨度悬索桥,其主要承重结构为缆,组合体系的效应可以忽略。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缆受拉,塔受压,锚碇处会承受较大的竖向力(向上)和水平力(向河心)。大缆通常用高强度钢丝制成,加劲梁多采用钢桁架梁或扁平钢箱梁,桥塔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或两者。因缆的抗拉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且其截面尺寸基本上不受制造限制,故悬索桥的跨越能力一直在各种桥型中名列前茅。不过,由于结构较柔,悬索桥在满足当代重载铁路桥的要求时,难度相对较大一些。
对跨度相对较小(通常不大于300m)的悬索桥,当两岸用地受到限制而无法布置锚碇时,或者出于景观需要,可采用自锚式悬索桥(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其特点是:将大缆的两端直接固定在加劲梁的两端,不用修建大体积的锚碇。这样的桥式适于某些特定的桥位环境,但可能会增加桥梁的材料用量和施工难度。
4.桥梁组合体系
桥梁组合体系(combined system bridge)指承重结构采用两种基本体系,或一种基本体系与某些构件(塔、柱、索等)组合在一起的桥。在两种基本体系中,梁经常是其中一种;与梁组合的,则可以是柱、拱、塔与斜索、塔与缆等。
代表性的组合体系有以下几种:
(1)斜拉桥(www.xing528.com)
斜拉桥(cable-stayed bridge,见图1.2(i))是梁、塔与斜索组成的组合体系,结构型式多样,造型优美壮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以受压弯为主,塔以受压为主,斜索则承受拉力。梁体被斜索多点扣住,在恒载作用下表现出弹性支承连续梁的特点;这样,梁的恒载弯矩减小,梁高可以降低,自重可以减轻,跨度可以增加;另外,塔与斜索的材料性能也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因此,斜拉桥的跨越能力仅次于悬索桥,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得最快的一种桥式。
公路斜拉桥中,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或扁平钢箱梁,或结合梁作为主梁。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或公铁两用斜拉桥中,因车辆活载相对较大,多采用钢桁架主梁来提高结构刚度。
尽管斜拉桥是一种组合体系,但由于其已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继梁桥、拱桥、悬索桥三种基本桥型之后的一种常用桥型。
(2)梁-拱组合体系
梁-拱组合体系同时具备梁的受弯和拱的承压特点。依据梁、拱的相对抗弯刚度大小,组合形式可以是刚性拱及水平系杆(称为系杆拱),也可以是柔性拱及刚性梁(见图1.2(j)),还可以是刚性拱及刚性梁。这类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利用水平系杆或梁部受拉(若是混凝土梁部则对其施加预应力)来承受和抵消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水平推力。这样,桥跨结构既具有拱的外形和承压特点,但又不存在大的水平推力,可在一般地基条件下修建。相对而言,梁-拱组合体系的施工较为费时。
梁-拱组合体系的布置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上承式、中承式或下承式,可以是单跨简支或多跨连续。常见的是单跨简支的下承式系杆拱桥。
(3)刚架桥
刚架桥(portal bridge)是梁与立柱(或称为墩柱)的组合体系。刚架桥中的梁与立柱(也可以是桥台)刚性连接,形成刚架,见图1.2(e)。其主要特点是:立柱具有相当的抗弯刚度,故可有效分担梁部跨中正弯矩,由此可降低梁高、增大桥下净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梁与立柱的连接处会产生负弯矩;主梁、立柱承受弯矩,也承受轴力和剪力;柱底约束处既有竖直反力,也有水平反力。刚架桥多采用立柱直立的、单跨或多跨的门形框架,柱底约束可以是铰结或固结。钢筋混凝土刚架桥适用于中小跨度的、建筑高度要求较严的跨线桥或地道桥。
立柱斜向布置的刚架桥称为斜腿刚架桥(portal bridge with inclined legs,图1.2(g)),其受力特点与刚架桥大致相同。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斜腿以承压为主,两斜腿之间的梁部受到一定的轴向力。斜腿底部可采用铰结或固结形式,并受到较大的水平推力。对跨越深沟峡谷、两侧地形不宜建造直立式墩柱的情况,斜腿刚架桥表现出其独特之处。跨越较宽的高速公路的人行桥,为不影响桥下行车并尽量减小跨度,也常采用斜腿刚架桥。除斜腿形式外,墩柱在立面上可呈V形布置并与梁部固结,这样的桥梁称为V形刚架桥,其在受力上具有连续梁和斜腿刚架的特点。由于V形支撑的作用,跨中支点负弯矩及梁高可适当减小,跨度可适当加大,外形也较灵动。
(4)T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
随着预应力技术和悬臂施工方法的发展,具有刚架形式和特点的桥梁可用于跨径更大的情况,如T形刚构桥(T-shaped rigid frame bridge),见图1.2(f)。预应力混凝土 T 形刚构桥是因悬臂施工方法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桥型。其桥墩的尺寸及刚度较大,墩顶与梁部固结,墩底与基础固结;与前述悬臂梁桥相同,仍在跨中设铰或挂孔来连接邻近 T 构。它融合了悬臂梁桥和刚架桥的部分特点:因是静定结构,能减少次内力、简化主梁配筋;T 构有利于对称悬臂施工,但粗大的桥墩因承受弯矩较大而费料;桥面线形不连续而影响行车。目前,已很少采用这种桥式。
在连续梁桥的基础上,借助T形刚构的立面外观,把主跨内较高、较柔细的桥墩与梁部固结起来,就形成所谓的连续刚构桥(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图1.2(h))。其特点是:桥墩(为独柱墩或双薄壁墩)较为纤细,以承受轴向压力(而不是弯矩)为主,表现出柔性墩(见第七章)的特性,这就使得梁部受力仍然体现出连续梁的受力特点(主跨梁部仅受到较小的轴向力作用)。这种桥式除保持连续梁的受力优点外,还节省了大型支座的费用,减少了桥墩及基础的工程量,改善了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简化了施工工序,适用于需要布置大跨、高墩的桥位。
为突出结构外观上的不同,将 T 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划归为组合体系。但从主要受力特点上看,T 形刚构桥和连续刚构桥仍主要表现出梁的受力特点。字面上,“刚构”一词可以理解为墩-梁刚性连接形成的桥跨结构。
(5)其他组合体系
其他组合体系主要包括:① 矮塔斜拉桥或部分斜拉桥(extradosed prestressing bridge),其为矮塔、斜索与连续梁或连续刚构形成的组合体系。这种桥型本质上将原来置于梁体内的一部分预应力钢筋外置,以便提高预应力效率并减小主梁高度。该桥型外形上与斜拉桥相近,但受力上介于传统梁桥和斜拉桥之间。 ② 斜拉-悬索组合体系(cable stayed-suspension hybrid bridge),其是在悬索桥的基础上,用斜拉索取代桥塔两侧的一部分吊索而形成的组合结构。③ 斜拉拱桥(cable-stayed arch bridge),其为拱、塔与斜索的组合。在这种桥式中,通常将斜索下端锚于桥面以便有效分担荷载。
对结构体系的分类,无一定之规;上述分类也不可能包容式样繁多的桥型。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对桥梁的结构体系有所了解,还远不能把握住桥梁的结构特点。在结合桥位情况选择某种结构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对这一结构体系相适应的建桥材料(钢,混凝土或两者)、结构立面布置(分跨,梁高变化,实腹或空腹等)、结构横截面形状及布置(多主梁,或箱梁,或桁架梁等)、重要构造细节(如预应力配筋,桁架节点处理,塔及索的布置,支座约束方式等)、施工方法(支架法、悬臂法、大件转移法等)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和选择。这样,才能设计建造出符合功能要求、具有经济效益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